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指导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合理使用及副反应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630例增强扫描病例使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照,分析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与程度比较。结果:在3630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有3572例,其中8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2.30%。58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增强扫描中,有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18.97%。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实践应用中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自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间,我们在行增强扫描时1311例病例出现过敏反应的观察、处理和护理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873例,女性438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1岁,平均年龄56.7岁。1311例病例,在行增强扫描中,出现的过敏反应、观察、护理均作了详细记录。给药方法:BOIOS法,系用气囊加压快速静脉注入法。速度为40—90敖注入100ml造影剂。(小儿以每公斤体重2—3ml计算用药量)。造影剂注射后,保留静脉通道,以便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造影剂全部为上海信谊药厂生产的6O%泛影葡胺(100ml装)。反应类型及处理…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上比较研究国外文献论述较多,国内对CT与脊髓造影在同一组病例的比较研究甚少。本文通过一组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的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与CT在诊断上的比较,着重讨论它们在这两种病变诊断上价值及其间的互补性。l材料和方法选择手术为LDH或/和LSS术前有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者142例,术前兼有腰CT扫描82例,在本院做的CT扫描52例,另30例住院前在外院做腰CT扫描,自带CT片及诊断结果。男性94例,女性48例。年龄周岁~71岁。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4.
腹部巨大肿块常是诊断的难题。作者在2145例CT 扫描中,有31例腹部巨大肿块的病例,年龄20~81岁,男性17例,女性14例,肿块直径均在10cm 以上。扫描层厚1.0cm,所有病例均口服造影剂与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并记录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CT 值及增强的表现。结果均为恶性肿瘤(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无标本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随机抽取36例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进行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无不良反应出现和碘造影剂渗漏到皮下的现象。结论: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妥善处理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在CT扫描中为了显示某些病灶,需要注射造影剂进行强化扫描,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本人从事CT工作十年来,强化扫描病例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离子型造影剂如复方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少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如优维显、欧乃派克。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3500多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400多例,均采用快速  相似文献   

7.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CT增强检查病人1245例,其中:986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268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造影剂按照1-2mg/k,具体剂量根据病人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连续扫描、动态扫描及延时扫描,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层厚及层距。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学诊断,尤其是高压注射此类含碘造影剂,均显示出较传统离子型高渗含碘造影剂要优越的多。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高压扫描中具有剐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强等优点,但如果在增强扫描时,尤其在高压增强多期扫描中,操作者对于延时期(预备期)没有一个完整而固定的时间概念,就很可能使造影增强达不到预期的诊断效果。本文将从近年来所有接受过肝脏动脉及静脉血管高压增强CT扫描的病例中,回顾性地探讨一些有规律的,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过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胰头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小胰头癌在动态增强CT及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上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者,其中5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另5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为;造影剂总量为80~100ml,行团注法,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作胰头部层厚,间隔各5mm的动态扫描,螺旋CT双期扫描为:造影剂总量90ml,速率3ml/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30s后行胰头部螺旋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临床和化验确诊的87例脑多发性硬化的病例进行了大剂量造影剂延迟CT 扫描的研究。先行平扫。在静脉快速注射(1分钟内完成)含有40g 碘的造影剂后20分钟行第二次扫描。第二次扫描后立即注射含碘42.3g 的经尿路排泄造影剂,注射在40分钟完成,并在开始注射后1小时行第三次H  相似文献   

11.
MRI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追踪技术在小肝癌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追踪 (FTB)技术在小肝癌 (SHCC)多期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或可疑小肝癌的患者。分成 2组 ,对照组 1 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 ,实验组 1 0例增强扫描前采用FTB技术 ,监测出主动脉及心脏内造影剂浓度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图后 ,再接着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对照组仅 3例获得较好动脉期 ,确诊小肝癌 3例 ;实验组所有病例均获得最佳动脉期 ,检出小肝癌 7例 ,1 0例确诊的小肝癌均得到手术及病理的证实。结论 FTB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肠套叠少见,CT诊断肠套叠病例甚少。本文总结了3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扫描技术,层厚10mm,间距10cm,范围从横膈到耻骨联合。扫描前l小时口服3%泛影葡胺500ml,扫描前再口服250ml。若患者状态可以,可静脉注射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了3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苯六醇(Omnipaque,Iohexol)致死的病例,以引起警戒。例1男性,59岁,患有腮腺鳞癌,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在1983及1986年曾用离子型造影剂行血管造影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本次颈部增强CT检查时,静脉注射250ml碘苯六醇,25分钟后出现气喘及呼吸困难,虽然进行了抢救,但很快出现低血压及心室纤颤,4天后死亡。例2男性,55岁,无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学诊断,尤其是高压注射此类含碘造影剂,均显示出较传统的离子型高渗含碘造影刘要优越的多。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高压扫描中具有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强等优点,但如果在增强扫描时,尤其在高压增强多期扫描中,操作者对于延时期(预备期)没有一个完整而固定的时间概念,就很可能使造影增强达不到预期的诊断效果,本文将从近年来所有接受过肝脏动脉及静脉血管高压增强CT扫描的病例中,回顾性地探讨一些有规律的,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过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部螺旋CT扫描的最佳造影剂浓度及延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螺旋CT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及造影剂含碘浓度。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120例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40例为回顾性研究组,主要研究强化血管出现伪影时的CT值,例如上腔静脉区等,另80例为前瞻性研究组,其中又分Smartprep组(研究最佳延迟时间)及造影剂浓度组(确定纵隔血增强之最合适的造影剂浓度),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为血管强化充分又为伪影存在。结果,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142例临床拟诊输尿管病变病例进行检查分析,采用标准和低剂量扫描两组对比分析,对确诊输尿管结石病例减少造影剂用量行增强扫描.结果 两组扫描方法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性无差异,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仅为标准组的37.12%.增强扫描适当减少造影剂用量,也能满足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前评估肾功能的要求.结论 16层螺旋CT对诊断输尿管结石有很高的准确性,适当降低扫描条件不影响结石检出率,适当减少造影剂用量不影响临床评价肾功能,但却减少了辐射剂量和患者费用,在临床中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增强采用22s、35~39s、60s的扫描模式。观察真假腔内造影剂浓度变化。结果: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Ⅰ型18例,Ⅱ型6例,Ⅲ型39例。多期扫描真假腔诊断准确率93%。结论:多期CT扫描方法可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例真假腔的诊断准确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螺旋CT机的普及应用,造影剂已成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必不可少的诊断性药物,但造影剂的副反应仍困扰着影像工作者。众所周知全身疾病由于各个部位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存在明显的密度差,使用造影剂后它们的吸收率大不相同。对放射科医生判断病变的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帮助。CT增强扫描时选择造影剂及其副反应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们的重视。日前造影剂已由离子型发展到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只有低渗透毒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等优点,与离子型比较其安全性增加了10倍。现将我院200例CT增强扫描时发生7例副反应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以其扫描成像速度快为特点,在县级医院得以快速普及。在一些密度差别小病变需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配合进口非离子造影剂,注射耗材及造影剂价格昂贵,病人经济负担重,一般难以接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用手推国产离子造影剂进行扫描,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单排及多排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及对肺动脉栓塞病例的逐渐重视,肺动脉CT高压增强扫描对于确诊及排除肺动脉栓塞的效果,引起了专家们普遍的认可。不但增强扫描方法有了长足进步,且对方法的操作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近年来我院对于肺动脉栓塞CT高压增强扫描的、病例资料中,回顾性地探讨有规律的、较正确的、易达到理想效果的扫描方法及血管内造影剂时间运行路线的分布,以求杜绝延时期的操作失败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达到确诊或排除的目的。同时对于疑似肺A栓塞的病例高压增强扫描后,接着对其双下肢也进行了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