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诊途径及应用精神药物情况.方法对250例来我院首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非精神分裂症就诊途径、精神科就诊途径及原因、就诊时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对初诊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选择到非精神科就诊的方式包括社区心理咨询、宗教或迷信、中医药或偏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等;就诊原因主要为无法正常学习工作;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应用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利培酮片、奋乃静和舒必利片.结论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社会宣传,普及医院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的精神分裂症学知识,有助于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此外,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李小平  林晖  傅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27-2528
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前者以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后者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多方面的障碍。但两者都潜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和个性偏移的背景。为此作者采用计算机MMPI分析系统对前来门诊就诊的40例神经症患者和住院的4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进行个性调查,探讨其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旨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镇重型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对本镇户籍人口进行摸底和线索调查结果,利用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镇共检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78例,患病率为6.24‰,男147例,女131例,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性精神疾病按患病高低排位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分裂型情感障碍;≥6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为9.20‰。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40~49岁年龄组患病数最高有31例,占28.18%。结论遥观镇重型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普及群众知晓率,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诊精神科病人的陪同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就诊途径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词查问卷对首诊精神科病人的陪同认员进行调查。结果陪同人员文化程度低、对精神疾病危害及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者,促使病人求治于迷信和虚假广告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受教育程度低、精神卫生知识匮乏是陪同人员影响精神疾病患者求医途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嘉定区在管精神疾病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5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 SPSS19.0软件对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嘉定区在管6046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定区在管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8,平均年龄为(53.83±14.9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4.13±16.40)岁,病程中位数为22(11,34)年。病种构成中精神分裂症(50.1%)居首位,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33.5%)、情感性精神障碍(7.0%)、器质性精神障碍(2.9%)和其他精神障碍(6.6%)。5种主要精神疾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起病形式、家族史和病程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诊断为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起病形式、家族史和病程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或减缓疾病的复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日益受到现代精神病学界的重视。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进行及时诊断和干预,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改善预后,减少复发。而由于大多数人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一大部分精神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早期治疗,他们多首诊于非精神科机构,求助于各种非精神科治疗,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延误了病情。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诊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制订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知晓率与病耻感相关因素,为社区综合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县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测查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评估获得社会支持及病耻感状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的有47例,占43.9%,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价值否定和社交退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存在多方面因素,应强化社区综合干预,提高精神卫生公众教育与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在刑事、民事案件中涉案情况。方法 运用分类统计对318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在人口学资料以及诊断、责任能力判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患病组、无病组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作案均远多于女性,以无业人员、普通劳务工、低文化人群为多,带有暴力性质的犯罪案例占绝大多数;女性多为受害者。精神疾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比例最高。结论 需要提高就业率以及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等病症患者的监护治疗,以减少精神疾病患者暴力犯罪;需要加强司法鉴定管理、提高鉴定质量,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必须依据医学以及法学两个要件来判定,法律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三分法更切合实际办案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入院精神疾病危险行为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新入院的1310例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危险行为的45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新入院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调查显示,诊断为未分化精神分裂症,其中危险行为多以伤人、毁物为主。单因素分析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婚姻状况均为新入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引发危险行为的诱因较多,对其进行分析可降低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做好患者在医院-社区的衔接,杜绝患者在社区脱管、漏管的现象,降低患者轻度滋事、肇事肇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41-34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就诊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100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前后进行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抑郁症有效率为92.3%,情感性障碍有效率为91.2%,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89.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难度更大,且多预后不良,已成为临床精神疾病治疗的难点问题之一。我院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旨在减少病情的反复。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SGA)为精神分裂症一线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SGA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约占住院患者的60%左右。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药物等治疗后,病情已接近痊愈,大部分精神症状已得到很好控制,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这时给患者以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对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对护士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的精  相似文献   

14.
胡羽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6):507-508
社区医疗在精神病的防治中所起到的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属于高致残类疾病。目前,我国有精神分裂症患者780万,这些人90%生活在社区。而我国目前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现实是,精神卫生人力、财力资源仍然以精神病院为主,而社区精神卫生发展相对缓慢,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几乎等于空白。众多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有规律的防治,复发率高,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单位、家庭造成了伤害和损失。 虽然精神患者人数大大多于专科医院的床位数,但近年来各精神病院的住院率却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陈颖  杨倪  范竹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32-3233,3235
目的观察北京某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病种分布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1 695例患者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并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进行诊断。结果 1 695例患者诊断为抑郁障碍498例(29.38%),焦虑障碍279例(16.4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138例(8.14%),强迫症171例(10.09%),精神分裂症183例(10.80%),神经症120例(7.08%)。其他障碍306例(18.05%)。总体上就诊于精神科的主要精神疾病中,女性多于男性。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各种精神疾病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呈现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348-349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但常遗留社会功能缺陷。社会功能缺陷是指由于精神障碍导致的社交行为和对社会应尽职能表现的紊乱,社会功能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损害程度及治疗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日法对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553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院住院患者大部分为20~49岁的青壮年,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其他药物现象比较普遍,但以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主,联用二种抗精神病药物也很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排在前五位的为: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已居临床用药主导地位,抗精神药联用镇静催眠药和心境稳定剂有利于精神病治疗。结论: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多样化是一种趋势,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应当注意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疾病出院患者用药趋势及日均药品费用及构成,为制订社区精神卫生防治策略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情感性精神病及精神分裂症住院的患者最多;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患者最多,且多为联合用药;抗精神病药使用最多的是氯氮平;抗抑郁药物使用最多的是文拉法辛;情感稳定药使用最多的是丙戊酸钠;患者人均日服药费用17.41元。结论精神疾病防治重点仍然是情感性精神病及精神分裂症;临床用药多样化,用药安全不容忽视;医疗费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其采用家属病耻感问卷(FSI)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家属中不同程度隐瞒患者病情的有29例,占调查数(32例)的90.62%;社交被不同程度回避的10例。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就诊期间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针对病耻感的全面支持和有力辅导,降低患者家属病耻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在校学生精神分裂症非住院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58例在校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使用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7.72%,对照组显效率98.2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校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有效,有利于在校学生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不影响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精神康复及回归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