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闸北区392例ADR报告从上报单位分布情况、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新的严重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9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19类14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有245例(56.32%),其次是中药制剂,有66例(15.1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342例(78.6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231例(41.03%);新的严重的ADR有28例(7.14%)。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8年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32例ADR报告,分别从上报科室、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3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51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91例,68.94%);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4例,37.3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8例,74.24%);ADR出现在用药2h内66例(50.00%);严重的ADR有6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其次为消化系统(17.28%)及神经系统损害(15.7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295例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爱琴 《中国药业》2010,19(11):40-41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9年收集到的295例严重的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别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严重的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过敏史无关;口服药物发生最多,其次是静脉用药;涉及药品19大类,引起ADR例数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127例次,32.07%),其次为抗肿瘤药(60例次,15.15%)、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风湿药(48例次,12.12%);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肝脏损害为主(93例次,29.8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7例次,21.47%)。结论严重的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保障患者用物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马洪峰 《安徽医药》2013,17(1):170-172
目的对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38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3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113种,其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2例(占60.57%),其次是中药制剂,有29例(占7.5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312例(占81.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234例(占58.49%);严重的ADR有7例(占1.03%)。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收集的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上报科室、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7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例,48.65%);β-内酰胺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6例,63.8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22.3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09年上报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9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40~8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78例,81.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4例,97.92%);涉及的药品有53种,抗感染药占首位(23种,43.40%),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2.86%),以加替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例,40.82%),其次为消化系统(32例,32.65%)和神经系统(13例,13.27%)损害。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ADR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的132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13类药、6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各类药品种数的首位(20种,占26.22%),其次是中成药和血液系统药;静脉用药引发的ADR占91.25%;严重的ADR有2例,占1.5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4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2.3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206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32例,64.08/%);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65例,31.5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58例,76.70%);ADR出现在用药2h内137例(66.51%);严重的ADR有10例(4.85%);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7%),其次为消化系统(19.42%)及神经系统损害(14.86%)。结论:应重视ADR,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上报的162例ADR报告按不良反应级别、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发生率、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6例,占9.88%;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66例,占40.7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35例,占83.33%;引发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0例,占37.04%),其次为中药制剂(37例,占22.84%);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55例),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25例)。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与评价中意义重大,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曾光  周颖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1,20(20):48-5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15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ADR多发生于61~80岁年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涉及的药品有84种,排序前3位的是抗菌药物62例(39.74%),抗肿瘤药30例(19.23%),中药制剂19例(12.1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69.23%);ADR出现在用药1 h内90例(57.69%);较严重ADR 18例,新的ADR 1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7例,36.54%),其次为消化系统(47例,30.13%)及神经系统损害(17例,10.90%)。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扬  孟莉  姜德春 《中国药业》2013,22(14):91-9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ADR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收集的1 4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对ADR程度分级、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共897例(61.31%)。ADR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共492例(33.63%);其次是脑血管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分别是262例(17.91%)和184例(12.58%)。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对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宇红 《中国药房》2014,(30):2842-284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205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128例,占62.44%;男性77例,占37.56%。ADR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及少年儿童(<16岁),分别占27.32%及21.95%。抗感染药ADR居多,有132例,占64.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3例,占6.3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有174例,占84.88%;肌肉及皮下注射共引发6例,占2.9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47例,占71.71%;其次为消化系统20例(占9.76%)和全身性损害17例(占8.29%)。结论:特殊年龄阶段人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1年收集的237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237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60岁;涉及的药品共74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抗生素152例(64.14%)、中药制剂35例(14.77%)、消化系统药物21例(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93例(81.43%);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共107例(45.15%);报告者主要来源于药师,共143例(60.34%)。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收集整理的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69例占43.40%;静脉滴注方式引起ADR 99例占62.2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普遍,共81例占50.94%.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特别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过程,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收集上报的235例ADR报告,就ADR上报来源、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引发ADR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抗微生物药物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分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例ADR报告中,0~12a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170例,占72.34%;其中,以喹诺酮类(35.88%)和头孢菌素类(32.9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1.1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27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