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巧用云南白药 a. 治腮腺炎:用云南白药粉末适量,调食醋或白酒涂患处,2~3天肿大的腮腺可见消。 b. 治肋软骨炎:取云南白药0.5~1克用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再用胶布或伤湿膏固定,三天换一次,最多4次可愈。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运用云南白药敷脐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4例。取得满意效果。云南白药(粉剂)0.5~1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固定,每6~8小时换药一次,一日三次,若并发有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不能口服或口服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成药敷脐结合内服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云南白药粉1g加70%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连用3d。中药葛根芩连汤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结果与结论云南白药敷脐结合内服葛根芩连汤治疗秋季腹泻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应用云南白药粉剂与食醋混合调成糊状,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明显疗效。42例均有典型带状疱疹的症状和体征。1 用药方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用食醋调成糊状,直接涂于患处,以能全部遮盖皮损为度,每日2次,剧痛者每日涂药4次。同时常规应  相似文献   

5.
云南白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白药是中外驰名的中成药之一,具有活血祛瘀,消炎散肿、防腐生肌等功效。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1 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1]用70%酒精将云南白药粉适量,调成稀糊状,局部用75%酒精作常规消毒后,将调好的药糊剂敷盖于肚脐上,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胶布或绷带...  相似文献   

6.
正我今年25岁,从来月经开始就有痛经的问题,在西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经过治疗没什么效果。后来吃了一段时间中药,症状也不见好转。后来中医专家推荐外治法,即用肉桂、炒茴香、干姜、延胡索、炒灵脂、生蒲黄、没药、赤芍各6克,共研为细末备用。每次月经前2天,先用盐水洗净肚脐,取药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天换1次,连用3  相似文献   

7.
云南白药是驰名中外的中成药之一,原用于治疗刀、枪、创伤出血,跌打损伤,血肿疼痛等症。近几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云南白药不仅在治疗内外妇科疾病中效果显著,而且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一、婴儿腹泻沈氏用云南白药1g,加60~70%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风  相似文献   

8.
云南白药是一种主治内外出血,血瘀肿痛及各种刀枪跌打等症的著名成药,近年来发现该药还有多方面的新用途。 1 治疗术后伤口不愈合: 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清洗局部分泌物、痂皮等,然后在患处撒上云南白药(根据伤口面积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肠胃康、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小儿肠胃康、云南白药治疗组(治疗组,95例)和传统西药综合治疗组(对照组,75例)。治哼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肠胃康口服,取云南白药适量加75%酒精调配成糊状,涂在无菌纱布上敷于肚脐,敷20h取下休息,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优于对照组的85.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止泻、呕吐及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疗程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肠胃康口服加云南白药敷脐佐治病毒性肠炎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医药》2008,29(12)
配方:栀子、桃仁各12克,炼蜜30克。用法:将栀子、桃仁研末,加蜜调成糊状。把糊状物摊敷在心前区,纱布敷盖,第一周每3日换1次,以后每周换1次,6次为一疗程。功效:主治心绞痛。栀子、桃仁治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笔者2009年3月-2011年2月采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擦治疗口腔溃疡12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口腔溃疡患者128例,其中男92例,女36例;年龄11~63岁;单发口腔溃疡116例,多发口腔溃疡12例。1.2治疗方法先用温开水将口腔漱净,取少许云南白药涂在黏膜溃疡面上,或用湿棉签蘸云南白药后搽敷溃疡面,每天3~6次。  相似文献   

12.
食疗与验方     
食疗与验方急性乳腺炎偏方1、取鲜桔核30克,放入罐中捣烂,加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2、取葱白250克切碎,用沸水冲泡,趁热先熏洗患处后敷,每天3次,连用2天。3、取鲜马兰头120克加食盐少许一同捣烂用米醋拌糊,涂敷患处,每天...  相似文献   

13.
验方选登     
一、治疗胆道疾病方: 取大蒜四两(紫皮较好),芒硝一两共捣成糊状,平涂在四层凡士林(猪油可代替)纱布上,敷在痛处,待疼痛解除后去掉(约2小时)。再将适量大黄粉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在原处约6小时。日敷一次,连用3~4日,以巩固疗效。此方对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及胆道蛔虫效果较好。 (摘自《辽宁医药》一九七五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4.
取云南白药粉适量,用食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涂于腮腺炎患处,一日3次,2~3日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敷脐疗法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将细辛、冰片等量研细,以0.9%生理盐水调成糊剂敷脐,胶布固定。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本组病人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7岁。全部病例中,12例敷药2次治愈,17例敷药3次治愈,124例敷药4次治愈,3例敷药5次治愈。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小儿便秘方     
《家庭医药》2008,(1):I0056
荐方1.大黄冰片膏方药:大黄10克,冰片2克。用法:研成极细粉末,取醋适量将粉末调为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上敷脐,12小时换药1次。一般1次可愈。为巩固疗效,可连续贴1~3次。功效:清热通便。主治:小儿便秘。点评:大黄清热通便作用较强,采用敷脐疗法则药效缓和,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之便秘(多伴有身热面红、口渴尿赤、纳少呕吐)。  相似文献   

17.
我弟弟在外打工的时候患上了淋巴结核,现在颈部的肿块越长越大,老家有个偏方据说可以治这种病,具体的用法是:先把田螺壳炒黄、研成粉,然后加入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日换1次,连用7~10天。  相似文献   

18.
痢疾:红菱角晒干研末,空腹服15克。红痢用老酒兑服,白痢用米汤送服。 胃溃疡:菱角壳120克,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取煎液,每日3次,每次1杯,连服1个月。 黄水疮:菱角壳煅灰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86年至1996年,采用雄黄、冰片、松香治疗注射引起的局部感染58例,疗效显著。1 用法 根据感染局部面积大小,取雄黄2克、冰片1克、松香3克共研细末,撒在白布上,药面大小要求10cm左右,撒药均匀后再用白酒浸湿,贴敷在感染局部,一般48小时换药1次,换药3次痊愈,注意换药时不要撕破局部皮肤,先用白酒泡湿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点眼,每次3~5滴,每日5~7次,连续3~5天(下同)。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水煎取汁熏洗患处,并可配合局部湿敷,每日3~5次。 →胡黄连20克,茶叶5克,水煎取汁熏洗患眼,每日3~5次,药渣捣烂外敷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 →山桅适量,水煎取汁熏洗患眼,每日3~5次,药渣捣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