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5型。气血两虚型采用益气养血 ,舒筋通络 ,以归脾汤补益气血为主治疗 ;气虚血瘀型采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法 ,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为主治疗 ;肾虚肝旺型采用潜阳降逆、活血通络法 ,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治疗 ;痰湿阻滞型采用填补肝肾、豁痰通络法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 ;痰瘀互阻型采用豁痰行瘀、舒筋通络法 ,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治疗。结果 :治愈 1 5 8例 ,占 84.5 % ;好转 2 4例 ,占 1 2 .8% ;无效 5例 ,占 2 .7%。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应是气血并重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用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者 1 1 7例 ,并与用西药丽珠得乐、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 59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6.3 % ,对照组为 88.1 % ;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71 .8% ,对照组 69.5% ;2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 1 0 .3 % ,对照组 2 5.4% ,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混悬型六味地黄颗粒剂对小鼠游泳耐力、自然活动次数及碳廓清率的影响,并与丸剂进行药效学比较。 方法:实验于1993—05/1995—06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化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昆明种小鼠260只,购自北京实验动物中心。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6味中药材经粉碎后用蜂蜜配制而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能)为焦作市第二中药厂出品。制备混悬烈六味地黄颗粒剂,经检测符合1995年版中国药典的有关标准。①小鼠游泳耐力实验:取昆明种小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颗粒剂20g/(kg&;#183;d)组、颗粒剂10g/(kg&;#183;d)组、丸剂20g/(kg&;#183;d)组、丸剂10g/(kg&;#183;d)组及生理盐水组(100mL/(kg&;#183;d)),每组20只。连续灌胃给药7d,2次/d,游泳耐力实验前1h最后1次给药。观察小鼠游泳耐力,以沉下不能浮起到水面时,为耐力游泳时间。②小鼠自然活动实验:取昆明种小鼠100只,分组及给药情况同上。连续给药7d,于自然活动实验前最后1次给药,测录小鼠5min的自然活动次数,每组小鼠均以同样方法测录给药前的自然活动次数。③小鼠碳廓清率实验;取昆明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颗粒剂20g/(kg&;#183;d)组、颗粒剂10g/(kg&;#183;d)组、丸剂20g/(kg&;#183;d)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给药情况同上。连续给药7d,于碳廓清率实验前1h最后1次给药,各组小鼠分别由尾静脉注入以生理盐水稀释的印度墨汁10mL/kg,2min和20min时各由眼眶静脉取血0.2mL,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 结果:26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的耐力游泳时间比较:颗粒剂及丸剂各剂量组均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并且颗粒剂20g/(kg&;#183;d)组长于丸剂20g/(kg&;#183;d)组(P〈0.05),颗粒剂10g/(kg&;#183;d)组长于丸剂10g/(kg&;#183;d)组(P〈0.01)。②各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7d后的自然活动次数比较:给药7d后颗粒剂20g/(kg&;#183;d)组、颗粒剂10g/(kg&;#183;d)组、丸剂20g/(kg&;#183;d)组、丸剂10g/(kg&;#183;d)组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并且颗粒剂20g/(kg&;#183;d)组高于丸剂20g/(kg&;#183;d)组(P〈0.05)。③各组小鼠巨噬细胞的的吞噬指数比较:颗粒剂及丸剂各剂量组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颗粒剂20g/(kg&;#183;d)组、颗粒剂10g/(ks&;#183;d)组均显著高于丸剂20g/(kg&;#183;d)组(P〈0.01)。 结论:混悬型六味地黄颗粒剂能够增强小鼠的游泳耐力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具有抑制小鼠自然活动的中枢镇静作用,药理作用效果较丸剂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以结肠远端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小儿易感,尤其以夏秋季发病最高。临床上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排出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5.
以清·陈士铎《辨证录》治头痛名方散偏汤加味治疗偏头痛 3 6例 ,结果治愈 2 1例 ,占 5 8.3 % ;好转 1 2例 ,占3 3 .3 % ;无效 3例 ,占 8.3 %。有效率为 91 .7%。临床疗效满意。认为运用散偏汤治疗风寒、湿热、气郁、痰饮、血瘀为患之偏头痛 ,只要知常达变 ,灵活加味 ,均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消汤是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治糖尿病的偏方、验方,精心选配,研制出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的方剂。经临床治疗2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16人,女10人;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8岁,其中以45~60岁发病率最高;病程在1~5年14例,6~10年4例,1年以内者8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4例,视网膜病变6例。  相似文献   

7.
背景:现有镇痛药物均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不良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疼痛的治疗。中药镇痛作用的多靶点、多层次机制,对于疼痛治疗有一定优势。目的:观察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对疼痛动物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10/2004-12在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0只;昆明种小鼠60只。经过痛域预筛,选择痛域相近的动物用于实验。方法:①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制备:附子先煎1h,芍药、白芍(酒炒)、甘草(蜜灸)750mL/L乙醇提取,0.5h/次,共3次回收乙醇。合并各提取液浓缩至含生药4g/mL。②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对甲醛溶液致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g,10g/kg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25mL/L甲醛溶液10mL/kg和阿司匹林0.2g/kg,各组均灌胃给药。各组给药前在大鼠左后肢足趾部皮下注射25mL/L甲醛溶液50μL,分别记录注射甲醛溶液1—5min(Ⅰ相)和15~40min(Ⅱ相)内疼痛反应的累积时间进行评分。疼痛累积分值=(抬起注射脚时间&;#215;1+咬和抖动注射脚时间&;#215;2)/300。实验动物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连续3d,第3天给药1h后左后肢足趾部皮下注射25mL/L甲醛溶液50mL,按上述方法计算疼痛累积分值。计算镇痛评分值,即给药后累积分值/给药前累积分值&;#215;100%。③冰醋酸致痛小鼠血清、脊髓中一氧化氮、前列腺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6组,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g,10s/ks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和6g/L冰醋酸溶液10mlMkg,阿司匹林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s,10g/ks组于给药第3天给药1h后,腹腔注射6g/L冰醋酸溶液10mL/kg。注射冰醋酸10min后,小鼠眼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一氧化氮浓度(催化光度法)、前列腺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的镇痛评分值。②各组小鼠血清、脊髓中一氧化氮、前列腺紊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SD大鼠50只及昆明种小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④各组大鼠的镇痛评分值比较: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组大鼠的Ⅰ相镇痛评分值显著低于模型组[82.1&;#177;9.8,95.3&;#177;8.7(t=3.17,P〈0.05)]。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g组大鼠的Ⅱ相镇痛评分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69.7&;#177;10.4,73.2&;#177;7.5,98.9&;#177;6.7(t=6.64,6.08,P〈0.01)]。②各组小鼠血清、脊髓中一氧化氮、前列腺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阿司匹林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g,10g/kg组与模型组相比,一氧化氯、前列腺素含量均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3.21-19.30,P〈0.05—0.01)。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40g/kg,20g/kg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一氧化氮、前列腺素含量均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2.82~7.43,P〈0.05)。结论: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提取物合用,能抑制甲醛溶液引起的Ⅰ相及Ⅱ相疼痛,显著降低冰醋酸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中和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示二方合用对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一氧化氮、前列腺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9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3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76例患者均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 〔1〕。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9例 ,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5 6~ 82岁 ,平均 6 9.6 4岁 ;病程 6~2 5年 ,平均 8.5 1年 ;对照组 37例 ,男 18例 ,女 19例 ;年龄 5 2~ 92岁 ,平均 6 7.86岁 ;病程 6~ 30年 ,平均 9.2 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肿瘤医院周菊英等采用四君子汤加味联合化疗或加手术治疗的方法 ,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 5 0例 ,并设单用化疗或加手术治疗 5 0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存活 >1年者 4 4例 ,>2年者 32例 ,>3年者 2 0例 ,死亡者 32例 (包括 3年后失访 2例 ) ;对照组存活 >1者 34例 ,>2年者 2 2例 ,>3年者 9例 ,死亡者 4 1例 ,2组各年期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2组化疗毒副反应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较对照组轻。广东省中医医院钟毅等以中药辨证论治治疗癌痛 5 4例 ,结果完全缓解 (CR) 2 2例 ,占 4 0 .74 % ;部分缓解 (PR) 2 0例 ,占 37.0 4 % ;轻度缓解 (MR) 9例 ,占 1 6 .6 7% ;无效 (NR) 3例 ,占 5 .5 6 % ;总缓解率为 94 .4 4%。其中气滞、血瘀、痰湿、热毒、阴虚各型缓解率均为 1 0 0 % ,阳虚型缓解率为 88.89% ,气血亏虚型缓解率为 33.33% ;而Ⅰ级疼痛缓解率为 1 0 0 % ,Ⅱ级疼痛缓解率为 96 .30 % ,Ⅲ级疼痛缓解率为 88.89%。说明中药辨证论治治疗癌痛对轻中度疼痛疗效较好 ,而对重度癌痛则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法治疗。安徽省黄山市中医医院朱来顺等以自制童子胶囊辅以相应中草药治疗脑肿瘤 1例 ,用药半年左右 ,患者呕吐、头痛、浮肿、眼突诸症消失 ,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柴胡汤联合酸枣仁汤治疗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寐患者14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酸枣仁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联合酸枣仁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失眠状况评分、每天总睡眠时长。结果 观察组失眠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总睡眠时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小柴胡汤联合酸枣仁汤对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失眠状况,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丁存香 《大医生》2023,(12):102-104
目的 桑白皮汤联合加味千金苇茎汤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医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前者给予桑白皮汤治疗,后者给予桑白皮汤联合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桑白皮汤联合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还能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对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OP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磷酸酶(ALP)、骨钙素(OC)、β胶原交联C端肽(β-CTX)、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髋、L1-4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P、β-CTX、CTX-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O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LP、β-CTX、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O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能有效提高OP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胆囊炎病例60例,男16例,女44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者7d;有低烧者10例;B超均示胆囊增厚毛糙,24例见反光增强的光团伴声影,提示合并胆囊结石存在,全组患者具有典型的右上腹疼痛或上腹部疼痛,拒按,腹胀、恶心、大便不通等症.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所致肾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给予联合降压药物治疗,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加味煎水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获得显著改善(P&lt;0.01)。对相关检查指标如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尿NAG、尿渗透压及血BUN、Scr、uA等,治疗组均改善显著(P&lt;0.05、0.01),对照组亦均有所改善,但都不显著(P&gt;0.05);且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0.01)。对血NO、ET-1,2组均改善显著(P&lt;0.05、0.01),但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治疗组2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有极显著差异(P&lt;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肾损害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颈椎病是指由于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病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证候群。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有年轻化趋势,许多  相似文献   

16.
<正>复元活血汤,为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之弟子李东恒所创,始载于金代的《医学发明》,原方共9味药,分别为:酒军30 g,柴胡15 g,当归9 g,桃仁9 g,红花6g,穿山甲6 g,栝楼根9 g,甘草6 g。方中君药为酒大黄和柴胡,酒大黄荡涤留瘀败血,柴胡疏肝调气,合用两药以治疗肋下之气血瘀阻;臣药为当归、桃仁、红花,功效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佐药是穿山甲和栝楼根,其功用为清热润燥、破瘀通络、消瘀散结;使药为甘草,用以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故能使瘀血新生,气行通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用自拟乌贝汤治疗声带息肉,收到良好效果。1 治疗方法 以自拟乌贝汤(乌梅、贝母、僵蚕、连翘、蒲公英、赤芍)为主方随辨证加减。阴虚者,加百合、麦冬、生地、玄参;肺脾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山药;血瘀痰凝者,加桃仁、红花、郁金等。每日1剂,6剂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用基础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组别睡眠情况,治疗效果,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分分数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睡眠情况、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副作用的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疗效比较满意,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参照Jones诊断标准 [1]:既往有风湿热病史或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有发热多汗疲乏 ,游走性关节痛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躯干或四肢近端出现环形红斑及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 ;白细胞增多 ,血沉加快 ,抗“0”增高 ;或同时伴有心慌气促、心率快、心律不齐、心脏杂音等。本文80例均为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 ,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0~70岁 ,平均42岁 ,病程1~19年 ;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汤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POF患者用自拟补肾汤补肾助阳、阴中求阳治疗,对照组130例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对2组进行内分泌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6%,对照组总有效率44.6%,2组比疗效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素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雌二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促卵泡素水来显著下降(P<0.01)。结论补肾汤具有部分恢复卵巢功能的作用,对PO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