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控制及干预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OMOM胶囊内镜图像诊断系统(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对2008年10月~2011年1月因不明原因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健康体检的28例受检者进行检查,整个过程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及干预。结果: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及干预能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受检者主观感受。方法:共42例受检者,均于检查前1天20:00及检查当天5:00分别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上午8:00开始检查。有便秘史者在检查前1天晚上口服果导片4片。根据清洁效果及受检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部受检者完成检查,认为能接受和无明显感觉者约占92.9%;回肠中段开始出现较多气泡或/和胆汁者39例。结论:综合清洁效果和受检者的主观感受,认为分两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ERC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ERCP检查65例,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110例,出现急性胰腺炎5例,出现出血3例;行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32例,未发生并发症;行ERCP放置塑料及金属支架3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行ERCP检查和治疗病人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7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70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70例受检者中共发现病变54例,检出率为77.1%a 54例病变中,25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其中小肠病变36例,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病变39例.小肠病变中以小肠血管崎形、非特异性小肠炎症及小肠克罗恩病最为常见.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病变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雪月 《全科护理》2012,(33):3090-3091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要点。[方法]对24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病人进行检查前的积极准备、检查中的积极配合以及检查后精心护理。[结果]240例病人均成功地完成检查,未出现检查仪器信号中断的情况,病变检出率较高,病人满意度高,检查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积极的检查前准备以及检查中合理配合是胶囊内镜检测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何晓勇  杨玲和  曹冬梅 《全科护理》2014,(25):2330-2331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胶囊内镜(CE)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6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同时加强检查前、中、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成功完成检查161例,失败2例,其中检出病变89例,病变检出率为55.3%;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适,图像清晰,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的护理,尤其是检查前病人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病变的检出率,检查中的密切配合对检查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性OMOM胶囊内镜在糖尿病患者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伴有消化道症状的6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现阳性病变共计49例,阳性率为81.7%。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OMO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该检查对糖尿病合并胃肠轻瘫患者诊断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8月1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结果 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7例,检出率88.2%。其病因包括:小肠血管畸形7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5例,间质瘤4例,克罗恩病5例,蛔虫症7例,息肉3例,憩室3例,淋巴瘤1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如何提高病人舒适度,顺利完成检查。方法:对46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应用胶囊内镜寻找原发病灶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6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病人中,发现异常者42例,阳性率为91.30%,病人未出现不适反应,检查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可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刘丽萍  毕淑娟  裴宪琴  杨燕  原丽莉  陈星 《护理研究》2007,21(36):3347-3347
近年来开展的鼻胃镜检查术开辟了消化内镜界的新领域。超细的镜型,对鼻腔、咽、喉刺激、损伤较轻,尤其是食管狭窄的病人无须扩张即可完成检查。但在检查过程中护理的配合,直接影响鼻胃镜检查术的效果。加强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确保鼻胃镜检查术安全无痛的关键,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1月—2007年7月100例行鼻胃镜检查术的病人,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岁~98岁,平均58.2岁;受检原因分别为疑食管病变25例,胃部病变63例,手术后复查5例,内镜下治疗7例。1.2器械鼻胃镜:EG—470N5前视镜,拥有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对25例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同时加强护理,主要对病人宣教检查前注意事项及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病人胶囊胃、小肠通过时间、结肠检查时间、胶囊排出率、肠道清洁度、检查过程中副反应。[结果]25例检查者均顺利完成结肠胶囊内镜检查,90.4%检查者胶囊在480min内排出;结肠检查时间360min±85min,胃通过时间85min±43min,小肠通过时间为142min±83min;肠道清洁度良好为95%,检查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病人行护理指导可使检查者顺利完成检查,使结肠胶囊内镜用于肠道疾病临床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是让受检查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查者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其病情作出诊断,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我院内镜室2006年7月~2007年6月,共行胶囊内镜检查17例,为消化道小肠疾病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临床资料本组17例,年龄14~80岁,消化道出血11例,腹痛待查6例;其中15例先行了胃镜、大肠镜检查,未见明显胃部、结、直肠病变,再行胶囊内镜检查,2例行消化道体检。护理检查前心理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鼻塞消除190例,头痛缓解187例,脓涕消失145例,症状完全缓解134例,明显好转171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治愈189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3%.[结论]加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无痛肠镜检查的全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琪琪  沈旭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40-1141
我院自2003年1月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全程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要求行无痛结肠镜检查而无禁忌证的受检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22~83岁,体重45~81 kg。1.2方法常规肠镜检查术前准备后,建立静脉通路,左侧卧  相似文献   

16.
陈丽璇 《全科护理》2009,7(31):2838-2839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鼻塞消除190例,头痛缓解187例,脓涕消失145例,症状完全缓解134例,明显好转171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治愈189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3%。[结论]加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全科护理》2013,11(9):806-807
[目的]探讨高清胶囊内镜检查中常见问题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病人,总结检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方法。[结果]56例病人中未进入小肠者1例,胶囊延迟排出者1例,胶囊排空过快者2例,信号干扰严重者2例,对于出现的问题均给予对症处理及人性化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高清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影响,提高检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吴军 《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2):66-67
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使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其手术治疗的范围已扩大到鼻窦。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刮除手术。我科2003年3月~2005年1月在口腔路径70°鼻内镜引导下行腺样体切除术5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病史6个月~3年。临床表现为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鼻塞、多涕、鼻咽部异物感等。1·2合并症伴鼻窦炎12例,经鼻窦CT检查确诊为鼻窦炎;听力下降9例(12耳),纯音检查示为传导性耳聋,声导抗测试鼓室图…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检查技术作为微创技术之一,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的应用~[1]。消化内镜技术是结合了医学、影像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技术~[2],主要是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镜看到X线不能显示的病变。为病人行内镜检查或治疗时,一般情况是将病人头部靠于枕头上,指导病人口含牙垫,利用弯盘或者手术巾垫在口角,然后将内镜从  相似文献   

20.
<正>上消化道异物临床上常见,除自然排出外,目前首选内镜下取出。常规内镜检查治疗痛苦大,一些特殊病人、儿童等不配合治疗,可导致治疗失败或损伤。随着无痛胃镜检查治疗技术的开展,以及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技术的日益成熟,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麻醉科配合下,应用急诊无痛胃镜取消化道特殊异物66例,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6年—2013年急诊无痛胃镜取特殊异物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龄6岁~83岁。病程最短1h,最长者14d。有吞咽困难,胸闷、胸痛、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