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除体质量外的其他因子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除正性事件外的其他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除掩饰倾向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倾维度中间型和神经质维度中间、稳定型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内外倾维度外向型和神经质维度不稳定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等因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个性特征负性情绪和生活方式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个性特征、负性情绪和生活方式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9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方式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前79.12%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外倾性、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生活方式占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因子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个性倾向、负性情绪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危险因素,在控制生物病因的同时,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调整情绪,加强心理治疗,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和应激情绪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规范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同时接受由康复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3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康复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立体健康教育,观察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6个月末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3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调查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内容包括支持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4周.于心理干预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71.05%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其中36.84%存在焦虑情绪,50.00%存在抑郁情绪;77.14%怕爱人和孩子不关心,68.42%怕成为家人拖累,47.37%担心病治不好,60.53%担心经济负担过重,42.11%怕失去工作或劳动能力.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明显情绪障碍,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助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戒酒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出院后随访2个月.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出院后随访2个月评定复饮率.结果 研究组心理干预第2周末起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心理干预第8周末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心理干预后各时段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随访第1个月、2个月末复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59、14.25,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酒依赖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对酒精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提高戒酒成功率,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予以更年期综合征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更年期Kuperman量表评定两组更年期综合征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改良更年期Kuperman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10.80,P<0.01).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定期随访6个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结果强化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值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增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9.84,P<0.01)。结论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给予强化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及放松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的4个领域、对照组1个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5个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放松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生活事件、负性情绪等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方法对91例急性心肌梗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79.12%急性心肌梗患者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研究组E、N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生活事件量表评分研究组精神紧张总分、负性生活事件、家庭事件、工作事件、社交事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研究组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7.14%,对照组分别为20.0%、21.11%;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缺陷的个性特征、负性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负性情绪等因素均是诱发急性心肌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雪晶  郭轶  张志滨  崔洪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76-1978,1982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方式。【方法】对30名焦虑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3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日常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测评。【结果】在日常情绪上焦虑症组悲伤、恐惧和内向敌意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198、5.405、6.003,P〈0.01),兴趣、快乐分低于对照组(t=-6.108、-6.241,P〈0.01);在人格特质上焦虑症组“神经质”、“掩饰”分高于对照组(t=3.160、3.745,P〈0.05),“内外向”分低于对照组(t=3.342,P〈0.01);在情绪调节习惯上焦虑症组对正情绪有较多的忽视,较少的重视和宣泄,对负情绪有较多的重视和宣泄。回归分析表明,在情绪调节方式上正情绪的忽视,负情绪的重视、宣泄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人格特质上,神经质对正情绪的宣泄,负情绪的重视、抑制有显著预测作用;内外向中外倾对正情绪的重视、宣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尤其是内外向和神经质)可能通过一些不良的情绪调节习惯(对负情绪重视和宣泄,对正情绪忽视)导致更多的负情绪,更少的正情绪。焦虑症患者的人格具有更强的神经质、内倾和掩饰性;多采用不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质的差异性。方法对39例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及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附加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偏执及病态人格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神经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P<0.01);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量表评分与病态人格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偏执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质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突出,可能存在神经质-病态人格、偏执2种不同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和人格特质状况。方法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项目和阳性症状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a内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研究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倾性格和情绪不稳定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度以及不良性格等因素均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有助于预防、减少和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和防御机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抑郁障碍患者设为研究组,80例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频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防御方式问卷评分,不成熟防御,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型防御,伴无能诊断和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回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防御,升华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繁多,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缺乏升华能力;而生活事件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其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认知功能,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异常率为86%,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损害,且抑郁情绪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病人的病前人格及相关因素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PSD病人(病例组)29例和脑卒中病人(对照组)32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并记录每位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男、女性病例组N值均较对照组大(均P〈0.05),偏回归系数〉0和优势比为1.504;而E值均较对照组小(均P〈0.05),偏回归系数〈0和优势比为0.645。男、女性病例组P值、L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D病人的病前人格中有更多的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内向与PSD有相关性,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与述情障碍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幻想性缺乏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其解释变异率分别为13.2%和19.3%;与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的使用,可能与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性高有一定关联,与患者临床症状的产生具有较大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人格特征,为有效开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某医学院校1010名研究生新生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男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说谎或掩饰、校正分、疑病、心理变态、男性化/女性化、外显性焦虑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或0.01),精神分裂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年龄组1(16岁-25岁)的男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说谎或掩饰、校正分、疑病、男性化/女性化、外显性焦虑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或0.01),精神分裂、社会责任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年龄组2(26岁-35岁)的男生校正分、男性化/女性化、支配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或0.01),社会内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平均分剖析图显示该测验结果有效,10个临床指标具有6 4编码类型的特点,研究量表外显性焦虑分值偏高.结论 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生院应根据新生人格特点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协助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焦虑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总分≥50分者设为焦虑组,<50分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的9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多数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高焦虑水平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均较差,其焦虑水平与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