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肠促胰素”(incretins)是肠道在进餐后分泌的激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包括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GLP-1).二者可通过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以及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等作用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但由于天然的肠促胰素易被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半衰期短,无法用于临床治疗.因此,人们致力于研发可以用于糖尿病治疗的DPP-Ⅳ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本文就肠促胰素的研究现状及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降血糖药物的开发情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肠促胰岛素最早由La Barre在1932年提出,是指肠道产生的具有食物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肽类激素.在人类,肠促胰岛素主要包括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索释放肽(抑胃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和胰高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GLP)-1.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13,(11):22-23
糖尿病新药一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 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国外学者注意到: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前者对胰岛素的促泌作用要明显优于后者.这说明肠道内可能存在某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张娟  田林红  王苑铭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10-3612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长期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长期干预(4周),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GLP-1高剂量组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血脂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一定剂量的GLP-1长期作用.可以明显降低2型塘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并有效地控制体重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单用瑞易宁或格华止与联合使用2种药物对改善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用Homa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评估小剂量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及单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8周前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以Homa模型的IAI、IR、IS、HBCl分析显示,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经瑞易宁和格华止联用18周治疗后,IAI、IR、IS、及HBC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单用瑞易宁比较,其对IS和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胰岛素和C肽的改善更好,与单用格华止比较,其对IAI和IS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瑞易宁与格华止联用不仅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而儿能更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和保护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赵超  刘昕  崔进  罗超  杨善智  杨瑞  张帆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3,(24):148-15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阐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分化、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可降低患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治疗成为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升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时,即可加用基础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07,7(8):141-141
美国Defronzo报告,对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saxadiptin(SAXA)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与安慰剂相比,2.5、5、10mg剂量SAXA治疗24周后均能使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降低,并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减小,同时增加了餐后胰岛素和C-肽AUC。  相似文献   

9.
柳蕊 《中国校医》2010,24(4):273-273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其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胰高血糖素增高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糖尿病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也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血脂紊乱有关。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单纯性2型糖尿病与有高血压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在血脂代谢中有无差异。我们对我校2008年慢性病管理中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脂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丽  徐焱成 《中国校医》2008,22(5):603-60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仅限于1型糖尿病和有严重并发症或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早期应用胰岛素,对于控制代谢紊乱、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减少慢性并发症及促进糖尿病的治疗达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使高糖毒性尽快缓解,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也证实,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和胰岛素分泌的不足,要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的目标,大部分患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方华 《药物与人》2014,(5):73-7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临床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该型主要病理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对于血糖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是避免陧性并发症发生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涵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29-1730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磺脲组,观察其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比磺脲组血糖达标时间短(t=5.54,P〈0.01),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4.12和5.74,均P〈0.01);胰岛素组中有11例仅饮食和运动治疗维持血糖达标长达8~16个月之久。结论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陈小龙 《现代保健》2009,(13):85-8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C、HOMA—IR均明显下降,HOMA—IS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绝大多数(92%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尤其超重或肥胖,提示这些患有胰岛素抵抗。同时又发现2型糖尿病患伴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有第二时相分泌量的增加及分泌峰值的后移,而且最先发生改变的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或消失。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和胰岛素抵抗双重缺陷的病因治疗,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陆续诞生了。前的应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后能促进恢复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从而起到优化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璇  唐兰芬  敖当 《现代保健》2014,(14):153-156
胰高血糖样肽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它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延缓胃排空等多种途径发挥降糖作用。在临床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已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不仅分布于胰腺中,在人和动物的脑中也有广泛分布,胰高血糖样肽1及其类似物具有脑保护作用,预示着他们有可能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抗性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而后者是T2DM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 -ATP通道开放剂、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及其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等;中药主要包括开郁清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  相似文献   

17.
刘秀林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14-2815
2型糖尿病(TZDM)以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失代偿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被诊断T2DM时,B细胞功能就已明显受损,所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在T2DM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降糖药很难阻止B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T2DM患者的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减少,B细胞对GLP-1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韩光宇  徐湛  拾莉  李全双  梁军  张巍 《中国校医》2016,30(7):541-543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分析糖代谢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方法 T2DM 93例、IGT 41例分组,以3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标准馒头餐进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测定各个时段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 T2DM组和IGT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正常或略高,餐后分泌曲线低平,分泌高峰延迟至2 h,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C肽水平差异较大。IGT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化学发光法进行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判断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白姜花 《中国校医》2020,34(4):269-271
目的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60例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组,60例列入DPP-4抑制剂组。GLP-1受体激动剂组给予二甲双胍导入治疗+利拉鲁肽治疗,DPP-4抑制剂组给予二甲双胍导入治疗+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GLP-1受体激动剂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水平分别为:[(5.95±0.86)、(9.33±1.71)、(6.13±0.88)、(24.42±2.13)]mmol/L,低于DPP-4抑制剂组(P<0.05);GLP-1受体激动剂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水平为(60.52±7.12)pmol/L,高于DPP-4抑制剂组(P<0.05);GLP-1受体激动剂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DPP-4抑制剂组(P<0.05);GLP-1受体激动剂组患者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DPP-4抑制剂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更佳,而DPP-4抑制剂用药更为方便,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T2DM)都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两者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症及T2DM的重要外科手段,但关于减重手术对T2DM的影响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减重手术后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GLP-1的分泌可以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改善胰岛素抵抗(IR)、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