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丽莎  高春华 《中国康复》2011,18(6):464-465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的疗效.方法: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观察组配合术前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术后进行股四头肌训练、髋屈膝训练、坐位及站立训练等.结果:术后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H HS)均较术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方法: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制订分时间段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加强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Harris评分为75~88分,异常步态经过手术治疗均能得到改善或纠正,髋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效果满意,配合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7例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康复指导和术后基础护理、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防治(下肢静脉血栓、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出院指导等的干预性护理.结果: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左下肢),给予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未发生并发症,全部病例住院14~39 d后康复出院.结论:做好人工全髋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THA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80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志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89-890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应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到术后切口观察及处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均未发生髋关节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预防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1~2年,功能恢复、无骨折不愈合、畸形及假体松动。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丽 《临床医学》2005,25(4):93-9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的康复方法,使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 对36例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教授功能康复的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病人髋关节稳定,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90°~110°。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护士在围术期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9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倒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利用康复教育光盘进行围术期健康知识教育,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卧位训练、引体向上训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利用梯形外展垫使术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并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2~15d出院,出院时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无疼痛及其它不适.随访6个月~3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注重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术前功能锻炼及术后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同时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3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观察,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结果:33例患者中除2例发生伤口表浅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3~4周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颈椎骨折行前路手术39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颈椎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2年,FranrelA级1例,术后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B级2例恢复至C级,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颈椎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倒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利用康复教育光盘进行围术期健康知识教育,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卧位训练、引体向上训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利用梯形外展垫使术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并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2~15d出院,出院时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无疼痛及其它不适.随访6个月~3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注重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术前功能锻炼及术后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同时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对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结果 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配合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和康复指导,有利于髋关节早日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95例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髋部肌肉功能锻炼以及体位指导。术后分期进行床上免负重锻炼和下地负重行走锻炼,出院时生活基本活动训练,并进行了随访。结果:9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疼痛程度轻,患者均于术后2~3d下地行走,所有病例无1例因出院健康教育不当而致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10d康复出院,功能恢复好。结论:系统化的康复锻炼方法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的康复锻炼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康复护理转为主动参与,积极与护理人员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46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告了46例(5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体位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和上肢拉伸运动。术后强调体位配合、心肺功能、康复和下肢功能康复,包括肌力、平衡能力、下肢本体感觉和步态训练。本组无一例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关节疼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结果 46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与要求.方法 1998年6月至2007年4月对17例SLE合并中晚期ANFH患者均行Ⅰ期双侧THA.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支持、饮食控制、各种并发症观察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正确功能锻炼指导和健康宣教.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 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假体脱位,1例大腿痛10个月,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均好转.6例经彩超发现无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假体深部感染发生,无肾上腺皮质危象,术后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本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明显改善,无假体松动.结论 Ⅰ期THA对SLE合并中晚期ANFH的早中期疗效良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5例一期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给予以护士指导下的患者自身训练为主体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结果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无1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术前Harris评分(39.5±14.5),术后Harris评分(89.5±18.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3.726,p<0.05.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有助于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恢复到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康复指导及训练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围手术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康复指导及训练。结果术后随访,16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Harris评分优77例,良82例,中6例,差3例,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4.6%。结论加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康复指导及训练,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按照指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脱位、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并根据手术的不同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