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SA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作用,并与CRP及TNF-α比较,最后联合三项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分为AP组和非AP组,比较三项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SAA、CRP、TNF-α在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90.0%,93.3%,93.1%,90.3%;83.3%,86.7%,86.2%,81.3%;76.7%,80.0%,79.3%,88.9%;当联合三项指标共同诊断胰腺炎时其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则分别为:100%,96.7%,96.8%,100%。结论:SAA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效果均不是很满意,联合CRP和TNF-α可明显提高诊断的价值。对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重症脑梗死伴有肺部感染患者实施降钙素原检测后获得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肺部感染)和非感染组(无肺部感染),感染组36例,非感染组24例.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抗感染方案制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含血常规、降钙素原、CRP等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HIV感染患者资料。其中HIV携带者18例,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57例,艾滋病合并肺外感染(如血液系统、腹腔感染等)33例,感染部位不明患者21例。57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痰及支气管镜呼吸道分泌物采样病原学检查提示单纯细菌感染12例,单纯真菌感染11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15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11例,病原学不明确患者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常规采集血常规、CRP、PCT等炎性指标,艾滋病期考虑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均有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病原学检查,以HIV携带者为对照组,分别以单纯细菌组、单纯真菌组、细菌真菌混合组及卡氏肺孢子虫组为病例组,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间CRP及PCT水平,进一步探讨PCT在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单纯细菌组、真菌合并细菌组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真菌组、卡氏肺孢子虫组PCT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于诊断呼吸道细菌感染,CRP、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8%和40.90%,81.48%和90.90%。结论 PCT、CRP均可预测HIV携带者病情进展,但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两者敏感度相近,但PCT较CRP特异度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抗感染治疗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34例,按照病情将急性水肿型患者分到A组,共22例,出血坏死型患者分到B组,共12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A组和B组患者均在住院后第1天、第3天、第6天以及第9天抽取2ml静脉血完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对比。结果:A组和B组患者住院后第一天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值和阳性概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B组患者住院第1天、第3天、第6天和第9天血清降钙素原值和阳性率都比A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有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制定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十宣放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RP、IL-1、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十宣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IL-1、TNF-α的变化,并评价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CRP、IL-1、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IL-1、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十宣放血疗法能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IL-1、TNF-α,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在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评估中的效能及价值。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CAP患者140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CAP组62例与普通型CAP组78例,患者入院后完成性别、年龄、病史等基础资料收集,记录入院24 h内患者体征、血常规等,进行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学标志物与PSI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标志物对老年重症CAP的诊断效能。结果重症CAP组患者PCT、IL-6、TNF-α、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型CAP组(P均0.05);老年CAP患者PCT、IL-6、TNF-α、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NT-proBNP水平与PSI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血清中PCT、IL-6、TNF-α、CRP及血浆D-二聚体诊断老年重症CAP的效能较高,其中血清PCT水平诊断老年重症CAP的特异度最佳。结论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PCT及部分炎性介质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断老年重症CAP过程中,结合PCT、IL-6、TNF-α、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准确判断病情严重度、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12月122例住院新生儿分别归入重症感染组(39例),一般感染组(46例),非感染组(37例).入院时测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比较.结果:PCT阳性率:重症感染组为79.5%(31/39),一般感染组为32.6%(15/46),非感染组为10.8%(4/37).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比较,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与血培养比较阳性率更高.结论:PCT在全身感染的新生儿中明显升高,PCT是一个较好的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利于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测定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Atlanta标准将其分为轻型(MAP)组23例与重型(SAP)组37例。分别于入院时、24 h后、48 h后以及72 h后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清淀粉酶(S-Amy)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各时间点以上指标水平,说明血前降钙素测定的临床价值。结果:MAP组各时间点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入院时PCT测定SAP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4.6、78.3%、85.0%;24 h后分别为83.9%、76.9%、78.3%。结论:血前降钙素水平受胰腺炎严重程度影响,并且在发病24 h内进行血前降钙素测定可有效提高急重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对继发出现感染症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继发出现感染症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清创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清创治疗总时间、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清创手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清创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创手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对继发出现感染症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8例为观察1组,单纯感染者28例为观察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者32例为观察3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四组受试者均展开血常规检查、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按照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的顺序,各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各项指标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1组、观察2组白细胞计数结果除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最高;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对该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下降,但可提升诊断的特异性。结论: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有较高诊断价值,将之和血常规联合应用,可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疾病诊断造成的干扰,临床应根据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