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雨华  朱玉萍 《临床荟萃》1998,13(20):928-929
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一定关系.有报道认为,与雌激素改变血脂成分,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例有关.本研究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口服尼尔雌醇,提高雌激素水平后的临床疗效和血脂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比率不断增加,也即绝经后妇女比率增加,加之因各种原因,妇女接受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机会也增加,由此而对妇女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疾病增加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妇女自然绝经及手术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以期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自然绝经妇女8例,年龄49~59岁,绝经年限3~9年;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妇女(手术绝经组)8例,年龄48~59岁(均为绝经前施行手术,全部为子宫良性疾患),手术年限3~8年;未绝经妇女(对照组)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0岁以上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66例50岁以上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0岁以上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37.96%)、功能失调性内膜(19.17%)和恶性肿瘤(13.91%).结论: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约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绝经后。近年来,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宫腔镜是早期诊断绝经后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但术中膨宫压力和膨宫介质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组织尤其是肿瘤细胞经输卵管播散至盆腹腔而增加临床分期。本次研究分析154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探讨宫腔镜术前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激素、血脂、红细胞流变性的测定.结果 (1)在女性刚进入更年期阶段(40~50岁),血脂水平及雌激素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51岁以后),血脂水平逐渐升高,雌激素水平则逐渐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61岁以后),绝经妇女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更加异常显著变化.结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均逐渐发生异常改变.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刘四海  郭文怡 《临床医学》2000,20(11):10-17
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主要是因为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剧增,短期内达到与男性相近水平。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占优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和孕激素均降低,雄激素据调查在50~59岁年龄段内明显高于生育期,由此可见,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乎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体内三大类性激素水平进行了观察,从性激素方面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0岁以上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66例50岁以上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0岁以上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37.96%)、功能失调性内膜(19.17%)和恶性肿瘤(13.91%)。结论:绝经后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8.
林松  陆建建 《护理研究》2006,20(11):3050-3052
WHO多国心血管趋势和因素研究,宣布冠心病病死率的下降。约有2/3是因为发病率下降,得益于冠心病的预防策略的成功;约有1/3是因为病死率降低,得益于冠心病治疗的进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经前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为50%左右,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迅速上升接近甚至超过男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绝经后冠心病病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进而积极采取控制危险因素将有助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前后健康妇女各40例,分为绝经后组和绝经前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雌二醇(E2)浓度,并测定血脂、羟自由基、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结果:绝经后组IMT增加,E2水平降低,两者变化显著相关,同时绝经后组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结论:女性低雌激素状态易引起颈动脉内膜增厚,这可能与低雌激素状态引起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血脂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测定对于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有充分手术指征的绝经后流血的患者,空腹时采肘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性激素水平,并行分段诊刮,任何程度的子宫内膜增殖或增生均视为异常子宫内膜。结果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异常病变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绝经妇女(P〈0.05),尤其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正常绝经妇女显著增高,P〈0.01,且前二者之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不能作为子宫内膜异常病变筛查的单一指标,对绝经后妇女常规进行性激素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异常病变的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术式切除子宫、卵巢对内分泌改变及绝经综合症的影响.方法:对135例45岁以下非绝经期妇女因妇科良性疾病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范围的不同分为三组进行研究,其中A组(n=38)行全子宫加一侧附件切除,B组(n=67)仅行全子宫切除而保留双侧附件,C组(n=30)仅行单侧附件切除,分别在术前一个月内,术后六个月测定血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并在术后6~12个月进行绝经综合症的随访.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全子宫加一侧附件切除组术后FSH、LH较术前显著升高,E2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1,绝经期症状较单侧附件切除组严重,P<0.05;保留二侧附件而作子宫切除组术后:FSH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E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绝经期症状较单侧附件切除组严重,P<0.05:保留子宫仅作一侧附件切除组术后体内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绝经综合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全子宫加一侧附件切除组和子宫切除组,P均<0.05.结论:不同术式切除子宫、卵巢可影响其内分泌及绝经综合症,卵巢的功能与卵巢血液供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腔内超声建立绝经后妇女正常子宫与卵巢体积的数值及形态图像,以便筛查异常子宫病变与异常卵巢体积与卵巢肿瘤.方法经阴道对绝经后3026例妇女进行TVS检查,测量子宫、卵巢的长、宽、厚三径.结果按具体公式计算出萎缩子宫三径之和<11cm,卵巢体积应<10cm3或8.8ml.结论经TVS检查是测量子宫与卵巢体积与形态的最佳方法,是筛查绝经后子宫病变与卵巢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上皮萎缩,宫颈口紧闭,难以扩张,子宫萎缩,加重对子宫内膜肌壁的损伤,从而增加取宫内节育器手术的难度[1].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对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132例,采用口服尼尔雌醇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后取宫内节育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上皮萎缩,宫颈口紧闭,难以扩张,子宫萎缩,加重对子宫内膜肌壁的损伤,从而增加取宫内节育器手术的难度[1].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对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132例,采用口服尼尔雌醇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后取宫内节育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切除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手术。在美国 ,每年有 2 0万以上患者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1] 。近代研究证明 ,子宫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目前 ,已知子宫能分泌前列腺素、泌乳素、胰岛素生长因子、松弛素等 ;另外 ,子宫内膜中有丰富的受体 ,而受体在下丘脑 垂体 卵巢 子宫系统的内分泌调节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子宫对于女性生殖内分泌、心血管功能、骨的营养与代谢具有重要作用。1 绝经前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的变化以前认为 ,单纯子宫切除同时保留卵巢无损于妇女健康。近年…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阴道出血27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行分段诊刮和(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功能性子宫内膜57.72%,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18.18%,萎缩性内膜21.09%。结论绝经短的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年老、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尤其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占恶性肿瘤之首。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冠心病病人性激素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松  陆建建 《护理研究》2006,20(33):3050-3052
WHO多国心血管趋势和因素研究,宣布冠心病病死率的下降,约有2/3是因为发病率下降,得益于冠心病的预防策略的成功;约有1/3是因为病死率降低,得益于冠心病治疗的进步[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经前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为50%左右,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迅速上升接近甚至超过男性[2]。本研究旨在观察绝经后冠心病病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进而积极采取控制危险因素将有助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生。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绝经后冠心病组30例,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年龄50岁~89岁(67.10岁±10.99岁),其中…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前后健康妇女各40名,分为两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雌二醇(E2)浓度,并测定了血脂、羟自由基、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绝经后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雌激素水平降低,两者变化显著相关,同时绝经后组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升高。结论:女性低雌激素状态易引起颈动脉内膜增厚,这可能与低雌激素状态引起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血脂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8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PFD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800例无PFD的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PFD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50岁、非正常体重、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绝经、阴道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PFD发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肥胖、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次、子宫切除史、绝经、阴道炎和学历(P<0.05或P<0.01)。结论 PFD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肥胖、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次、子宫切除史、绝经、阴道炎和学历。了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PFD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实施合理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绝经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对96名绝经前后健康妇女检测血脂、雌激素、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结果绝经后血脂变化包括LDL-c、Apol-B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浆粘度增高,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