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调查发现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有4例发生了院内深静脉血栓形成,2015年第四季度预防DVT的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为80%。为了有效提高预防DVT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特成立此持续改进小组进行研究。2016年1月开始使用PDCA管理循环,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结果调查2016年第三季度预防DVT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提高了8%,观察2016-1至2018-12,无发生院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DVT分为DVT组(41例)和非DVT组(170例),总结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276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性94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7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78例,股骨颈骨折98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筛查DVT,其中44例患者还另外进行了下肢CT静脉造影.DVT患者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无DVT的体征或症状,有38例患者检查出DVT,总发生率为13.8%(38/276).受伤后到达急诊室的平均时间为31.4h.从住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4.9h.DVT患者从受伤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34h,显著高于无DVT患者(27.4h,P<0.001).72h内入院的患者中DVT发生率为11.3%(28/248),72h后入院的28例患者中10例发生DVT(35.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的术前发生率相对较低(13.8%),但在入院或手术延迟>72h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重点深静脉血栓检查.  相似文献   

4.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1].老年人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髋部手术后更易发生DVT.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病人84例,并发DVT 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潇  李玲利  何凌霄  廖灯彬  侯晓玲   《四川医学》2022,43(11):1091-1096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72例和无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和术前、术后1 d,术后3d血浆FIB、D-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DVT的效能。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DVT发生率为25.26%;术后1 d血浆D-D、术后3 d D-D、FIB及血栓弹力图参数DVT组均高于无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年龄、体质指数、术后1 d D-D、术后3 d FIB、术后3 d D-D、血栓弹力图参数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印)P(正)<0.05);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和血浆D-D、FIB联合预测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健侧血栓应值得临床医师关注,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D-D、FIB对DVT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取老龄髋部骨折患者16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与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早期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的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利用血栓筛查流程图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和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 将9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DVT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1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x2=4.46,P<0.05).结论 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莉慧  宁宁  侯晓玲  刘晓艳  何月 《西部医学》2017,29(9):1255-125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栓预防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RAPT(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 量表对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根据D二聚体值及RAPT评估结果按照流程图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 通过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为99.63%;RAPT 5~7分, DVT发生率为0;RAPT 8~14分,DVT发生率为8.33%;RAPT>14分,DVT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近端/远端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能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术后疗效,并有利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0.
雷海清 《大家健康》2017,(10):13-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该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提高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研究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应用效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100例老年患者分为2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50例患者,在其他基础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传统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将2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以及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8%,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66%;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74%;观察组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发生率16%,2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我科1999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1314例,发生DVT17例,发生率为1.29%,经溶栓治疗和/或介入途径取栓和/或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DVT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后期则因血栓形成的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据报道,骨科大手术后,如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DVT发病率高达50%[1]。我科2007年3月~2013年1月,对40例患者进行髋部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菊祥 《海南医学》2009,20(9):168-169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8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37例,大腿骨折38例,髋部骨折93例。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正确体位以及功能锻炼等辅助措施是预防DVT的有效措施。结果:27例髋部骨折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髋部骨折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创伤、手术、高龄都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未用任何预防措施时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65%,而其中6.5%患者可死于肺栓塞。有资料显示,因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积极健康教育,实施医患合作,实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必要时给予药物的预防,并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结论采取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发生DVT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明显改善了患肢功能,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折后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麻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麻醉科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58例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 将1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7天时间内给与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5 d的DVT发生率为1.3%(1/78),对照组11.5%(9/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