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 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及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等因素有关.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沟通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现将自己在儿科多年的护理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婴幼儿给液、给药方法之一,在门诊、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是护士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本文从操作者、患儿、家属及环境因素方面分析了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减少判断失误、区分动静脉、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穿刺前充分固定患儿等,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徐寿兰 《工企医刊》2001,14(5):76-76
小儿静脉穿刺无疑是儿科护士每日面临的主题,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曾一度困扰着儿科护士,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情绪 1.1 上班时要有饱满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微笑着去面对每一位患儿及家属,这样既给自己增加信心,又能使患儿感到亲切,使家属消除顾虑。  相似文献   

4.
官敏智 《药物与人》2014,(12):267-268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门诊儿科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0例门诊儿科带小孩就诊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及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约有76%的家属对心理护理与健康、心理护理与疾病、心理健康对患儿的影响等的知识缺乏认识.结论:门诊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小孩家属.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家属.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儿科护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儿科护理风险大以及操作难度高,更为了儿科护理繁琐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儿科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的基础上,更为了给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以及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人文化的管理,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沟通技巧,给患儿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创新护理专科内涵,最终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共2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工作量、环境、患儿、家属、心理、身体、穿刺技术等均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工作量因素、环境因素、患儿因素、患儿家属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精湛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护理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输液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才能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成功率,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患者家属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A-P问卷方式随机对吴川市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50名患儿家属调查其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患病的情况。结果患儿家属钙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得分少于6分的患儿家属的小孩患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比率高达80.3%、96.4%,显著高于营养知识得分高于6分的患儿家属的小孩;患者家属膳食结构不合理,对含钙丰富的奶及奶制品、小虾和姜醋骨头汤摄入较少,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与改变自身的饮食习惯以增加膳食钙的摄入。结论应采取措施提高门诊就诊患儿家属的钙营养知识水平,引导患儿家属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从而减少患儿患病与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贾文俊 《工企医刊》2012,25(1):79-80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常导致患儿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而使静脉穿刺不能顺利完成,通过对患儿产生恐惧感原因的分析,及对其采取有效对策,减轻患儿对穿刺时的恐惧感,使穿刺过程顺利进行,以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屈梅香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40-1441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在急诊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急诊儿科静脉穿刺中沟通技巧的作用。结果 发现运用沟通技巧,使急诊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患、护属矛盾减少,病人满意度增加。结论 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交流,能取得患儿及家属对静脉穿刺的良好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失败易引起的护患、护属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骨髓穿刺是儿科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尤其是诊治白血病的必要手段。但传统的骨髓穿刺方法操作费力,且常有骨髓液稀释或干抽现象;同时由于穿刺针粗,造成的创伤较大;加之患儿及家属具有恐惧心理,在操作过程中患儿哭闹易造成定位不准确而使骨髓穿刺失败。2003-01至今,我们用10ml一次性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科,但是儿科护士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还欠全面和专业,本研究探讨品管圈管理对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7-12-01-2018-04-30本院实施品管圈管理的400例患儿及家属为品管圈组,选择2017-08-01-10-30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400例患儿及家属作为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由46.31%提高到7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9,P<0.001。品管圈组家属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3.75%,χ~2=95.096,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查找影响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原因,制定改进和控制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穿刺成功率提高6.38%,操作时间〈8分钟完成率提高10.62%;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等候输液时间、交待输液注意事项、穿刺技术水平满意度分别增加2.68%、6.43%、11.01%、7.49%、6.98%。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有助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及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分析我院住院患儿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特点.结果 不同年龄的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属的理解和医护人员的镇静和良好的技术有助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 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及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互动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中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在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儿科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出40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比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患儿对静脉穿刺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χ2=15.361,P<0.01);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9.5%,高于对照组家属的95.5%(χ2=6.546,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较为轻微,而对照组患儿疼痛程度较观察组更甚(Z=3.702,P<0.05)。结论 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儿对静脉穿刺的疼痛感,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并成为专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患儿本身血管细,四肢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明显,而头皮静脉较细,所以穿刺难度高,护患关系需要特别注意.通过开展静脉留置针技术,保护患儿血管,配合医生及时用药,为抢救赢来更大的机会,同时也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缓解患儿及家属的恐惧心理,极大减少护理工作量[1],大大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两年来我科1 182例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该方法对患儿家属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在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儿科住院部就诊的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质量管理,观察儿科患者家属对科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儿科病房的服务态度、病房健康教育以及护患有效沟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穿刺技巧,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社区门诊0~5岁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300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观察本组病例静脉输液一次性顺利完成的情况,调查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顺利完成有215例(占71.6%),二次穿刺完成有68例(占22.6%),多次穿刺完成17例(占5.8%);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6%。结论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与情绪,建立和谐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娴熟的小儿浅静脉穿刺技巧,是促进小儿静脉输液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集束化健康教育路径在儿科住院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家属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包括建立集束化健康教育干预小组,制订集束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不断反馈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和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健康教育路径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工作能力,提高和改进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 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家属对留置针留置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5.6±8.1h,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家属对留置针留置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1.9%、95.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延长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同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