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季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有一定范围的流行,故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故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2006年9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10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50例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2.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婴幼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1]。2005年9月—2006年2月,本院儿科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患儿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儿科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116例,均符合秋季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均有发热、呕吐、脱水等临床表现。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2个月;病程1~5 d,平均2.1 d。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4.8个月;病程1~4 d,平均1.8d。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  相似文献   

3.
季芙红  闫莉  李群英 《陕西中医》2009,30(7):865-865
秋季腹泻,其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秋末冬初,流行广,危害性大,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婴幼儿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易伴水电平衡紊乱,目前尚无特异疗法,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50例,与单纯西医治疗25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秀坤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1-2422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临床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又称为秋季腹泻,多群体发病,最喜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热、呕吐、排大量水样大便不含脓血及粘液,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样大便,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6年10~12月,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50例,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6年10月~12月,对因排水样大便就诊的78例门诊患儿。以来诊....  相似文献   

5.
季芙红 《河北中医》2003,25(7):533-534
病毒性肠炎是 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好发于秋季 ,故又称秋季腹泻 ,目前尚无特异疗法 ,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1 9990 9~ 2 0 0 1 1 2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 1 0 0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 5 0例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 1 5 0例 ,年龄 6个月~ 2岁 ,病程 <3日 ,腹泻次数 >6次 日 ,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无腥臭 ,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细菌培养阴性 ,轮状病毒病原体检测阳性。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小儿腹泻的发病率较高,逐渐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小儿腹泻病因复杂,临床多由轮状病毒(RV)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2])。笔者应用小儿腹泻宁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属常见多发病之一,秋冬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肠炎好发生在6个月~2岁婴幼儿,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时有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等表现,近两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64病例均于2004年1  相似文献   

8.
郑宏  郑攀 《中医研究》2010,23(10):71-73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呕吐、腹泻并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其起病急,传染性强,是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多发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  相似文献   

9.
路志宽 《光明中医》2004,19(2):55-56
婴幼儿秋季腹泻为病毒感染所引起 ,以轮状病毒多见 ,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自 1998年以来应用升阳除湿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7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均为 2岁以下婴幼儿 ,其中男 3 9例 ,女 3 3例 ,年龄 4个月~ 2 0个月 ,其中 <6个月者 7例 ,6个月~ 1岁 5 4例 ,1岁~1岁 8个月 11例。每日大便 5~ 10次者 6例 ,10~ 2 0次者 5 5例 ,2 0次以上者 11例。轻度脱水 15例 ,中度脱水 5 2例 ,重度脱水 5例。全部患儿均有起病急 ,以泄泻为主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 ,小便减少 ,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 ,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全部病例均参照中国…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儿科常见疾病,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要病状,并可形成病毒血症,造成肠外其他系统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季,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我院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粉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双黄连粉针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并且以蒙脱石散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120例患儿均参照文献[1]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年龄<3岁,发病时间<3 d,腹泻次数≥4次/d,未治疗或未经正规治疗。按就诊的先后次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7例,6个月~1岁37例,>1~2岁16例;病原学检测(酶标法和乳酸法2种方法检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56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  相似文献   

12.
甲氰咪胍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但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应用山莨菪碱联合甲氰咪胍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86例,年龄1~6个月16例,>6个月~1岁35例,>1~2岁25例,>2岁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6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症状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2组均给予病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山莨菪碱0.3~0.5 mg/(kg.d)口服,分3次服;甲氰咪胍20~30 mg/kg静滴,2次/d。1.3疗…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全球感染性疾病 ,是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因 ,临床上极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多年来 ,轮状病毒性肠炎不断在世界多个国家流行 ,每年都有较多的死亡病例。为此 ,秋季腹泻的防治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2 0 0 1年 9~ 12月 ,我们应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80例 ,年龄为 5月~ 2岁 ,病程 2d以内。中医诊断符合秋季腹泻湿热证 :大便次数增多 ,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呕吐 ,口渴欲饮 ,无热或发热 ,咳嗽 ,舌苔白腻或淡黄腻 ,脉濡 ,或指纹紫滞 ,应用金标免疫点法 ,采…  相似文献   

14.
陈辉丽 《河北中医》2009,31(10):1455-1455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4岁儿童罕见,流行于秋冬季节。起病早期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及呕吐症状。腹泻特点:大便水样,量多而频,每日可达10次以上,大便淡黄呈蛋花样,或有腥臭,严重者可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中医学文献中虽无秋季腹泻及轮状病毒肠炎之名,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腹泻大多为病毒性肠炎,而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占多数,它好发于秋冬季节,并呈全年散发或小流行。本院儿科门诊2005年10月—2006年2月应用肠炎宁糖浆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腹泻散发流行期间的门诊急性腹泻患儿60例,年龄6~26个月,均符合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4~10次,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少数有发热,其中9例有轻度脱水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多见脂肪球,白细胞少数或无白细胞,无红细胞和脓球;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不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婴幼儿,因多流行于秋末冬初之时,又称“秋季腹泻”。临床症状可见发热、腹胀、排水样便,大便稀溏,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粘液少,很少腥臭味。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伴有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口渴,烦躁,嗜睡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微循环障碍或心力衰竭,终至不救。治疗主要靠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治疗无效。双苓止泻口服液系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研制。药理实验证实它有较好的抗....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故又称为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伴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患急性胃肠炎的婴幼儿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故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重型者病情急且重 ,应用钱氏白术散加味与西药结合治疗 ,具有明显疗效。现将临床对照研究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患儿 ,年龄 6个月~ 2岁 ,病程 1~ 3d ,轮状病毒检测均为阳性者 ,共 1 0 7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5 6例 ,纯西药治疗组 5 1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选择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婴幼儿腹泻重型标准 :发生在秋冬季流行性腹泻 ,年龄 <2岁 ,病程 <1周 ,粪便为水样或蛋花…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又被称之为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常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本病自然病程3~8 d,平均5 d左右~[1]。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确切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支持治疗,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本文笔者采用自拟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婴幼儿对其普遍易感。该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等,而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因其无不良反应,无痛苦,越来越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2004年9月—2005年1月,笔者观察了推拿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4~24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儿均有水样泻或蛋花汤样便,均于发病第1天用ELISA法查血清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而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