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酶标洗板机洗板程序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已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血清样本30份和HBsAg 0.5 ng阳性及2 ng阳性质控血清按酶标仪清洗方式分行洗、板洗2组,每种洗板方式依清洗次数分为5小组,采用ELISA法对样本进行HBsAg检测.结果 在相同工作条件下,洗板次数以8~9次为宜,本次试验采用行洗法洗板假阳性率略低于板洗法洗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标洗板机的洗涤次数直接影响ELISA法检测结果 判定,不同洗板机依据性能需设定相应的洗板程序,并严格操作规程,以降低由洗板引发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HBsAg的最佳洗板次数和方式,试图找到一种实用、可靠的ELISA洗板方法。方法选择50例HBsAg阴性体检者完全分离后的血清为检测对象,分别进行3~7次洗板,得到阴性数和假阳性数,得出最佳洗板机洗板次数;收集同一批号试剂盒的阴阳性标准品及质控品,将质控品平行检测31孔,共2板分别用手工和洗板机2种方法各洗板7次。结果不同洗板次数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洗板7次假阳性率最低;2种洗板方式测定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板7次能达到理想的洗板效果;对标本量少或无洗板机的基层医院可采用标准化手工洗板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ELISA法检测广泛应用于血站血液的HBsAg、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在该法的检测过程中,洗板机洗板是一项极重要的环节.洗板不当(次数不够或洗涤不干净或洗涤次数过多)会造成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出现.为此,就洗板机洗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做了一点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洗板方法对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EA实验结果的影响,寻找该检测系统的最佳洗板方法.方法:分别采用5次10s(方法1)、4次15s(方法2)、5次15s(方法3)3种洗板方法对待测样本微孔板进行洗板,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作为标定值,比较不同洗板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方法1与标定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2和方法3,与标定值结果中浓度样本无差异(P>0.05),低浓度和高浓度样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方法1(5次10s)为本实验室高通量ELISA癌胚抗原检测的最佳洗板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重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RIBA)实验设置该实验室常用的VITRO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试剂的CUT-OFF值。方法收集抗-HCV阳性标本217例,其中吸光度比临界值(S/CO)8.0有101例,占46.5%,S/CO3.0的极低阳性共69例,占31.8%,拟用RIBA对S/CO8.0的样本进行确认,从而确定抗-HCV的S/CO值与RIBA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来建立该实验室CUT-OFF值。对61例S/CO8.0(包括S/CO3.0共49例,3.0~8.0共12例)进行了RIBA确认实验。结果根据RIBA结果可分为3组,31例阴性、21例阳性和9例不确定。其S/CO值分别为阴性组1.67±0.41,阳性组4.41±2.72,不确定组2.64±0.38,不确定组和阳性组的S/C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的S/CO值与RIBA结果之间呈正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抗-HCV的CUT-OFF值为2.10,ROC曲线下面积(AUC)可达0.94,特异度为92.4%,灵敏度为85.2%。结论VITROS抗-HCV的S/CO值与RIBA结果间呈正相关,S/CO值越高,RIBA确认阳性的比例越高;当CUTOFF值为2.10时,可以排除大多数的假阳性结果,是一个合适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王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34-123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TECAN半自动酶标仪及配套的洗板机,以天津市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为参照,使用上海科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对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快速吸附法同时检测,对同一标本,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温度下采用半自动酶标仪及肉眼判读。结果酶标仪判读阳性率高于肉眼判读,同时高于胶体金快速吸附法。结论酶标仪检测结果优于肉眼判读结果,洗板机洗板优于手工洗板,但应选择合适的洗板次数。  相似文献   

7.
自动酶标洗板机的应用使EIA实验洗板操作更加规范化。其洗板过程省时省力,自动洗板增加了实验室间的可比性。我科使用DENLEY WELL WASH4洗板机已多年,现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非元件性故障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开机后压缩机启动,但洗板电源指示灯(Power)不亮,按冲洗键(Push)冲洗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适合孕妇的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阳性判断值。方法用科美东雅Chemclin CLIA系统检测13 974例孕妇血清抗TP抗体,对抗TP抗体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信号/临界值(S/CO)比值≥1.0]的样本,用免疫印迹法(WB)分析确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LIA的检测性能。结果 Chemclin CLIA系统检出抗TP抗体S/CO比值≥1.0的样本152例,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本比率为1.09%;初筛呈阳性反应样本经WB确认,阳性119例,不确定7例,阴性26例,初筛呈阳性反应样本中假阳性率为17.11%。根据RO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时,抗TP抗体S/CO比值为3.32;Chemclin CLIA系统抗TP抗体筛查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比值为3.25。结论为既降低抗TP抗体筛查试验假阳性率,又减少须进行补充确证试验的样本数,各实验室应建立针对不同人群和检测系统(试剂)合适的界值,以确定筛查试验阳性样本需进行确证试验的S/CO比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洗板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洗板机法操作步骤为采用洗板机洗板5次。改进洗板法为先用洗板机洗板4次,拍干后再用纯净水冲淋2次。采用2种方法对934例标本进行第1次检测。采用2种洗板方法对第1次检出的弱阳性标本进行第2次检测。结果2种方法第1次检测的阳性标本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第1次检测共检出39例弱阳性标本。2种方法对39例弱阳性标本进行第2次检测,阳性标本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需进行大批量标本检测时,采用改进洗板法优于洗板机法,更有利于避免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设置灰区的范围及必要性。方法使用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平行检测HBsAg阳性血清样本(423份)和HBsAg阴性献血者样本(2 996份),计算2种试剂不同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值)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通过约登指数分析2种试剂设置灰区的合理范围。结果 S/CO值为0.4时,国产试剂的约登指数(0.957)最大; S/CO值为0.7时,进口试剂的约登指数(0.971)最大。结论若对献血者HBsAg实施1遍ELISA试剂检测策略,本实验室使用的2种试剂均有必要设置灰区,其中国产试剂的反应性判定值宜设置为S/CO值≥0.4,进口试剂宜设置为S/CO值≥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无偿献血者TP抗体ELISA检测屏蔽界限值,以此屏蔽真阳性献血者进入归队管理。方法:通过对本实验室常规检测的517份抗TP ELISA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确证试验,确定标本的真实血清学状态。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99%特异性和百分位数法95%阳性预期值初步确定TP抗体屏蔽界限值。选择本实验室常规检测的283份TP抗体反应性标本,判断两种方法得出的初步屏蔽值的适用性,最终确定TP抗体献血者的屏蔽界限值。结果:试剂A 99%特异性对应S/CO值为13.33-16.18,95%百分位数法对应S/CO值为6.34;试剂B 99%特异性对应S/CO值为13.17-19.85,95%百分位数法对应S/CO值为6.62。经验证,试剂A、B的99%特异性界值屏蔽真阳性率均为100%;95%阳性预期值屏蔽真阳性率分别为98.4%、99%。最终确定99%特异性屏蔽界限低值作为献血者屏蔽界限值;试剂A的屏蔽界限为13.33,试剂B屏蔽界限为13.1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献血者TP抗体ELISA检测的屏蔽界限值有助于减少进入后续献血者归队管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置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常用的4种国产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简称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方法收集抗HCV临床初检阳性样本656例,分别用荣盛、新波、科华和科美4家国产抗HCV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分别计算初检不同S/CO值范围的复检率;选择抗HCV初、复检结果不一致的弱阳性样本338例,采用确认试验[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确认,对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以RIBA和HCV RNA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最佳临界S/CO值。以95%真阳性和95%真阴性S/CO值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阴、阳性灰区范围。结果 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阴性复检符合率均90%,S/CO值均12.01;阳性复检符合率均95%。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试剂检测抗HCV的最佳临界S/CO值分别为1.31、2.48、3.22和4.32。分别以95%真阳性率和95%真阴性率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阳性和阴性临界值,得出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S/CO值的灰区范围分别为0.6~1.3、0.7~2.5、0.7~4.0和0.7~4.3。结论确认了上海地区4种常用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最佳临界S/CO值,为临床提供了4种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ELISA法由于其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广泛应用于临床免疫学实验中.血液HBsAg,抗-HCV,抗-HIV检测也多数用ELISA法.随着洗板机的应用和普及,其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逐步取代手工洗板,然而,多数洗板机的洗板针是固定的(8针或者12针),这就要求所对应的反应条需是8倍数或者12倍数.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要求设置和加入各种对照及室内质控后,剩余的反应孔按顺序加入标本,有时实际需要测定的标本数与剩余的反应孔数不一致,必然造成反应板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对照标准,对CM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S/CO≥1.00)标本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真阳性(≥95%)结果的S/CO值,并探讨CMIA S/CO值与TPPA滴度的相关性,为阳性结果判定提供参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应用CMIA最佳的S/CO值,以提高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通过CMIA进行梅毒筛查患者共22 902例,其中筛查阳性466例,通过TPPA补充试验得出真阳性样本372例,阳性预测值为79.8%(372/466),将S/CO值分为1.00~2.99、2.99~4.99、4.99~6.99、6.99~8.99、8.99~10.99、10.99共6个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0%、77.8%、85.2%、91.3%、92.3%、99.6%。(2)通过Spearman线性趋势检验对CMIAS/CO值与TPPA滴度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1,P=0.000),等级相关系数为0.747(P=0.000),说明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PPA检测梅毒的滴度明显相关,并且TPPA检测梅毒的滴度随S/CO值的增加而升高。(3)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对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00),可认为CMIA对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价值较高,当Youden指数为最大时,即CM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诊断价值最大时(S/CO值为4.50),此时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90.4%。结论 (1)CMIA对梅毒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可替代TPPA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当CMIA检测结果S/CO10.99时,可直接发阳性报告,当S/CO值为1.00~10.99时,需加做TPPA确证试验,以减少假阳性报告,提高实验室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报告质量。(2)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PPA检测梅毒的滴度明显相关,并且TPPA滴度随S/CO值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献血者梅毒抗体(抗-TP)初筛反应性结果的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初筛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种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国产试剂进行献血者血清标本初筛试验,反应性献血者(包括单试剂反应性、双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绘制抗-TP S/CO值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抗-TP初筛反应性献血者血清样本110例,TPPA阳性61例,阴性43例,6例不确定。2) 2种ELISA试剂与TPPA真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30%、77.22%,真阴性符合率为100%、96.77%。3) ROC分析:A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8.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59;B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4.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39。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当两种试剂筛查的S/CO值分别≥9或者≥5时,可以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当初筛S/CO值分别9和5时,进一步做确证试验,判断是否为真阳性。本研究中,61例TPPA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43例阴性和6例不确定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与验证本实验室抗-HCV试验设置0.7CO(临界值)的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1)参照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实验确定抗HCV试验C5-C95区间。2)对抗-HCV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实验。3)绘制ROC曲线确定抗-HCV试验最佳CO值。4)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HCV RNA单阳性标本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临界值的关系。结果 1)C50±20%浓度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95%,C50-20%-C50+20%浓度范围包含了C5-C95区间,灰区临界值范围应在S/CO值为0.88-1.39区间内。2)对58例抗-HCV灰区标本(S/CO值0.70-0.99)进行RIBA确认试验,其中51例确认结果为阴性,7例确认结果为可疑(IND);并对57例阴性标本(抗-HCV、NAT联检均为非反应性)进行RIBA试验,其中53例确认结果为阴性、4例确认结果为可疑。经卡方检验2组可疑结果检出情况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05)。3)绘制抗-HCV的ROC曲线,AUC为0.977、最适CO值为0.857(现用CO值为0.62-0.66)。4)2010年11月2日-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886 291份,抗-HCV阳性中包括697份灰区标本、N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出HCV RNA单阳性标本9例,其抗-HCV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02-0.07,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7CO界限甚远。结论本实验室现阶段抗HCV试验设置0.7CO灰区临界值过于严苛、实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此外,本文所提供的4种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临界值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在检验日常工作中,人为操作因素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HB-CAB),对加样后加酶结合物间隔时间、终止反应后延时比色时间、洗板次数、反应温度等四个人为操作条件对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BCAB随着加入样本后再加入酶结合物间隔时间的延长,无论是阴性对照、质控品还是血清样本的吸光度均呈下降趋势,假阳性率增加;HBSAG随着终止反应后比色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度呈下降趋势,虽然幅度不大,但延时30分钟与立即比色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从洗板次数来看,洗板4次、5次与6次的吸光度值随着洗板次数增加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均呈在统计学意义;HBSAG在25℃反应温度时的吸光度明显要低于37℃反应温度时的吸光度,且强阳性的标本吸光度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结论人为操作因素对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影响很大,甚至会直接影响阴阳性结果的判断。为避免这种人为误差,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各实验室应根据所用试剂的说明书编写各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SOP),并要求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以尽量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免试剂灰区设置0.8倍临界值(CO值)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方法 1)采用2种HBsAg的ELISA试剂分别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化学发光多中心合作项目"血清盘标本792份,计算2种试剂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绘制ROC曲线确定2种试剂最佳CO值,比较不同CO值下(最佳CO值、厂商推荐CO值、实验室灰区设置的工作CO值)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变化。2)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HBsAg酶免灰区标本HBV DNA检出率,对比HBV DNA单阳性标本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的关系。结果血清盘确认结果:587份阳性,197份阴性,8例不确定。真阳性检出率,试剂A、B分别为82.45%、71.89%。灰区标本确认阳性率:试剂A、B分别为94.74%(18/19)、93.10%(27/29)。ROC曲线确定最佳CO值,试剂A、B分别为0.49、0.27,均低于所设灰区值0.8,2种试剂最佳CO值对应的特异性小幅下降,但灵敏度提升较大。2015年1月~2019年1月检测标本183 551份, HBsAg灰区总数13份,试剂A 7份,有1份核酸阳性;试剂B 6份,核酸均阴性。HBV DNA单阳标本134份,96.27%(129/134)的标本S/CO值低于0.4,与阴性标本重叠,距离灰区0.8较远。结论本实验室2种HBsAg ELISA试剂有必要设置灰区,所设灰区值0.8 CO对应的试剂灵敏度不佳,结合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试剂A 0.49 CO,试剂B 0.27 CO。灰区设置对核酸单阳标本的筛查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S/CO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用CLIA检测抗-HCV 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0.9~12之间的标本124例,S/CO值〉12.0的标本25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最终确认。结果抗-HCV S/CO值在0.9~1.0之间的共20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0例,阴性的15例(占75%),不确定的5(占15%)例;1.1~5.0之间的共9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5例(5.4%),阴性的65例(占70.7%),不确定的22(占23.9%)例;5.1~12.0之间的共1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3例(25%),阴性的5例(占41.7%),不确定的4(占33.3%)例。S/CO值〉12.0时,25例标本中RIBA法确证阳性的20例(80%),阴性的2例(占8%),不确定的3(占12%)例。 CLIA法检测HCV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6.53%。结论抗HCV用CLIA法检测 S/CO值时,RIBA确证的阳性率随着S/CO值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对CLIA法结果S/CO偏低的样本应慎重,综合分析,合理解释,不确定病例随访,必要时用RIBA法进一步验证,避免假阳性。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试验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现已被广泛应用,但影响酶免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加样量、洗板、温度和温育时间,控制不严就会影响试验结果,特别是洗板因素,许多实验室设定洗板次数的随意性较大。通过比较由同一人使用同一洗板设备经不同洗板次数后的两种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发现增加洗板次数对HBsAg 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