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气血同治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气血同治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郭兰忠(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关键词气血同治,方剂配伍所谓气血同治,是指用以治疗气血同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且互根互用,存在着“气为血之帅”与“血为气为母”的关系。在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为标,其变证为气滞血瘀。通过气与血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关系,阐述了“益气补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通络”等“气血同治”理论在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证明“气血同治”理论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指出丹参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系统、降低血小板聚集,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供血供氧、溶解血栓、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以气阴两虚为本 ,燥热为标 ,其变证为气滞血瘀。通过气与血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益气补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通络”等“气血同治”理论在糖尿病的治疗 ,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证明“气血同治”理论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指出丹参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系统、降低血小板聚集 ,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 ,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供血供氧、溶解血栓、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腹胀等症,极易造成漏治和误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春泉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胃息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以气血同治为治疗法则,通过补气、行气、活血和养血等治法扶正祛邪,恢复脏腑气血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顾,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气血理论探析“脑心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试从中医角度浅谈对本病的认识并探索其证治方药。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介绍冠脉再通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论述其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武文武  林妍 《中医研究》1992,5(4):14-15
本文通过对44名健康学生新月和满月时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发现在满月时血流速度较新月时明显增快(P<0.001),管袢数较新月时明显增多(P<0.001),管袢输出枝和袢顶口径较新月时明显增粗(P<0.05),管袢长度较新月时增长(P<0.05)。表明中医气血盈亏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夏瑜  时晓迟  赵英强  张颖 《西部中医药》2021,34(12):147-150
从高血压损伤冠脉微循环的机制入手,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高血压冠脉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并列举了黄芪、人参等单味中药,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及中药汤剂治疗冠脉微循环病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据库、PubMed 和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CMD 的文献。将筛选后获得的方药建立数据 库,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89 篇文献,处方 90 首,涉及中药131 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川芎、当归、甘草、三七等;应用较多的中药 种类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多用甘、辛、苦;药物归经频次较高的依 次为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是“丹参-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川芎-丹参”。聚类分析 将高频药物分为7 类,以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加减组方为主,以及单味中药水蛭和人参。 结论治疗CMD 的核心药物为丹参、黄芪、川芎、当归,以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为基本治法,兼以疏 肝健脾、化痰通络等进行配伍。临床上可应用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经典名方随证加减治 疗CMD。  相似文献   

11.
冠脉微循环是心肌组织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冠脉微循环异常的病理生理,中医理论关于冠脉微循环的解释,冠脉微循环的西医治疗,冠脉微循环的中医治疗不同角度诠释冠脉微循环的生理病理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细胞因子的改变、胰腺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钙离子超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胰腺的微循环障碍.中医学认为“热毒血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AP微循环障碍,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取得较好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P...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正在成为21世纪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突出问题,其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心肌声学造影等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临床上尚缺乏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诊断技术、分型及中西医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用于阐述人体气血相关的生理特点,以及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气血功能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心脏功能正常,可使血液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各脏腑组织;气血运行正常,心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气血理论在心系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别从气血理论在心悸、胸痹、心衰病、眩晕、郁证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自拟培元方对糖尿病肾病微循环障碍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符合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培元方加减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微循环障碍指标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血流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后进行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BUN、SCr、UAER、24 h Upr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BUN、SCr、UAER、24 h Upro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ET-1、TXB2、6-Keto-PGF-1a、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ET-1A意义TXB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6-Keto-PGF-1a、NO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6-Keto-PGF-1a、NO显著高于对照组、ET-1、TXB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IL-6、IL-8、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IL-6、IL-8、TNF-α、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在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培元方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肾病微循环障碍,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应激氧化,从而改善肾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徐虹 《新中医》2020,52(18):143-145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早期微循环障碍患者中应用针刺及穴位贴联合专项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56例分为研究组28例与参照组28例。2组均给予针刺及穴位贴治疗。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专项护理方法,对比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改良Rankin量表(mRS)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研究组为8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社会参与、情绪、记忆与思维、交流评分均高于参照组,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及穴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早期微循环障碍,但需要专项护理措施作为支撑。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治疗方案、患者病情、个人诉求制定专项护理方案,提升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I)对急性微循环障碍(AMD)大鼠淋巴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x雄性大鼠16只,分成LI组和NS组。采用颈静脉注射Dextran500方法复制AMD模型并通过淋巴学方法,观察LI对AMD大鼠淋巴循环的干预作用。结果:在AMD时,肠系膜淋巴管(ML)收缩性、肠淋巴流量、淋巴细胞输出量明显降低,淋巴液中有少量单核细胞,并且淋巴液粘度较高。经LI治疗后,ML收缩性、肠淋巴流量、淋巴细胞输出量显著升高,淋巴液中有大量单核细胞出现,淋巴液粘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粘度的作用,影响AMD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和演变过程,探索其发病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施杞教授特需和专家门诊(1998 年3 月~2007 年7 月)接受调和气血法中药治疗的、随访2 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8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设计相关量表,通过返院门诊复查、电话询问、信函调查等方式再次进行随访,观察上述病例目前的临床症状及各类评分的变化,对量表的结果用SPSS 软件数据统计处理,并作出客观评价。结果:(1)初诊与第一次随访时的40 分评分和JOA 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患者经过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较前提高。(2)继续长期坚持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的患者,第一次随访和第二次的40 分评分和JOA 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患者经过长期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脊髓功能评分较前提高。该组患者初诊和第一次随访的40 分评分、JOA 评分总分差值与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脊髓功能评分第一次随访时的缓解程度和第二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3)未能坚持继续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的患者,不论第一次随访脊髓功能评分是否满分,其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的40 分评分和JOA 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未坚持继续调和气血法治疗的患者,其病情较前加重。结论: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及远期均具有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坚持长期调和气血法中医治疗,不仅能预防病情的反复,而且促使病情的进一步缓解。  相似文献   

19.
姜丽红  魏岩 《辽宁中医杂志》2019,(10):2073-2076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诸多医家从不同的层面对该病进行论治及治疗,如或从脏腑辨证或从气血虚实辨证等等。本文对脏腑辨证中以脾为核心辨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借用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剖析,以理解"脾"的内涵及外延,以及从脾论治冠心病的科学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和肠系膜等微循环损伤的变化,分析其与瘀血、出血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两组,模型组为雄性SHR 20只,对照组为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0只。采用视网膜照相机及肠系膜微循环观测系统,分别于大鼠6月龄、10月龄时随机各取10只进行检测;同时取血进行血流变学检测。结果:6月龄与10月龄模型组大鼠均可见视网膜及肠系膜微血管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血液流速明显减慢、微动脉变细、DA/DV明显减小等瘀血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月龄的增加,血压增高,瘀血损伤反应加重,出现微血管瘤及出血等改变。结论:随着病程的改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出现血瘀、出血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