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玉文  李玉 《山东医药》1997,37(10):13-13
测定了20例哮喘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离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于体外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血凝素(PHA),抗原可激发PBMNC产生TNF-α,治疗浓度氨茶碱可抑制PBMNC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作用的机理。方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培养大鼠和人MC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NFR1)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穿刺组织的TNFR1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大鼠和人MC有TNFR1mRNA的表达并有TNFR1蛋白的合成,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MC内有TNFR1表达。结论:TNFα通过与MC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7.5-60mg/L卡介苗(BCG)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PAM)培养上清液能显著促进肺成纤维细胞(PFB)增殖,发现上清液中含较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且其促PFB增殖作用与TNF水平成正相关,提示BCG在体外能刺激PAM产生TNF、TNF为该上清液促PFB增殖的主要因素。50mg/LSiO2刺激的PAM上清液亦能促进PFB增殖,但上清液中几乎检测不到TNF,说明其促PFB增殖的成份是不同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15名正常人及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情况,以及铜仿膜和血仿膜、醋酸盐和碳酸盐透析液对PBMC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MHD患者PBMC在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铜仿膜透析组,血透5min时IL-1β、TNFαmRNA的表达达高峰,与透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生物活性或蛋白质水平也相应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及透前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仿膜组IL-1β、TNFα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碳酸盐与醋酸盐组无明显差异。提示LPS是引起PBMC产生和释放IL-1β、TNFα的重要因素;铜仿膜透析器亦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检测了47例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老年病人的细胞毒因子(MCCF)、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淋转)功能的变化,结果上述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产生MCCF活性和淋转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胃癌病从的改变更为明显。提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活性低下,可能为胃肿瘤的发生或老年人胃溃疡恶变的原因之一。胃癌已转移患者的知清TNF活性低于无转移者,动态观察TNF活性变化与其肿瘤术后复发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47例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老年病人的细胞毒因子(MCCF)、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淋转)功能的变化。结果上述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MCCF活性和淋转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胃癌病人的改变更为明显。提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活性低下,可能为胃肿瘤的发生或老年人胃溃疡恶变的原因之一。胃癌已转移患者的血清TNF活性低于无转移者,动态观察TNF活性变化与其肿瘤术后复发和预后不良有关。检测血清TNF活性可做为观察胃癌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蛋白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观察人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活性氧(RO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并与经LDL刺激后GMC的增殖水平相比较。方法:将GMC加或不加LDL刺激,分别收集30min、18h或48h后的上清,测定其H2O2、O2^、TNF、PAF和LDH的水平,以四唑蓝(MTT)摄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113例心脏疾病患者(无CHF组37例,严重CHF组50例,CHF并恶病质组26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固相酶放大敏感免疫法测定其培养液中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脂多糖诱生的TNF-α(PBMC-TNF-α)及血清TNF-α浓度。 结果:①严重CHF组血清TNF-α浓度较无CHF组明显增高(P<0.05),CHF并恶病质组增高更为显著(P均<0.01);②无CHF组、严重CHF组、CHF并恶病质组3组PBMC-TNF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③PBMC-TNF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 48,P<0.01);④PBMC-TNF-α与血清 TNF-α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是CHF的临床特征之一,其分泌的TNF-α至少部分参与CHF及CHF恶病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观察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生物性法测定PDGF。结果 (1)AM释放TNF-α于灌注BLM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14天后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AM释放的PDGF于灌注BLM后第3天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后下降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15名正常人及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脂多糖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情况,以及铜仿膜和血仿膜、醋酸盐和碳酸盐透析液对PBMC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PDGF。结果(1)AM释放TNF-α于灌注BLM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14天后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AM释放的PDGF于灌注BLM后第3天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M可能通过释放TNF-α和PDGF在肺纤维化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3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活性测定张健,李会强,李生祺,卢奕,姚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老年人及健康青中年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IL-6(白细胞介素-6)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5.
肺纤维化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纤维化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观察马忠森,张捷,赫国志,安继红采用石棉粉尘配制的生理盐水溶液,注入大鼠气管内,观察不同时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MP)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生物活性,从而探讨TNF和肺纤维化的可...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是体液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主要来源,在各种肝病中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起到拮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分类、结构特点、信号传导机制,、受体调控、慢性肝病中TNFR与STNFR的意义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选择观察的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中(重型2例,中型2例,轻型2例),发现有2例重型和1例中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RNA,特别以低血压休克期表达最为明显。同时应用免疫PAP法对PBMC进行染色显示,病情重伴低血压休克或有明显肾功能损害的患者PBMC中TNFα阳性细胞数增加。EHF患者除单核/巨噬细胞外,部分淋巴细胞和肾小管细胞TNFα染色亦呈阳性。动态观察EHF患者(10例重型、10例中型、10例轻型,其中包含前述6例患者)血浆TNFα变化发现,血浆TNFα的水平与临床症状程度成正比,重型病例的血浆TNFα水平要高于轻型的(发热期重型n=7,31.63±12.36pmol/L,vs轻型n=10,19.89±5.94pmol/L,P<0.05),同一病例发病的不同时期,以低血压休克期升高最为明显。血浆TNFα水平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肾近端和远端小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揭示TVFα可能是造成EHF发病,特别是低血压休克和肾损害的重要介质。应用单抗等拮抗TNFα,有可能成为今后EHF临床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质(BIL)及转氨酶(ALT)呈正相关(P<0.01,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各级组血清TNF-α含量依次递增,且各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且易发生肝─肾综合征(P<0.05)。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易感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我国北方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肿瘤坏死因子B(TNF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关系,对106例健康人和45例SLE患者的HLA-DR和对80例健康人及45例SLE患者的TNFB等位基因,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中频率显著升高的等位基因有DR2[P<0.05,相对危险性(RR)=1.56]及DR3(P<0.01,RR=2.69)。而DR5和对照相比呈相反结果(P<0.05,RR=0.43)。SLE患者TNFB*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RR=1.84)。提示DR2、DR3、TNFB*2可能是易感等位基因或易感等位基因标记,而DR5是一拮抗等位基因或拮抗等位基因标记。并研究了HLA-DR、TNFB等位基因与患者血浆中S蛋白和补体5b-9结合物的复合物(SC5b-9)的水平和多种自身抗体及狼疮肾炎、狼疮肺炎、狼疮脑病等狼疮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HLA-DR2基因与狼疮肾炎的发生存在正相关(P<0.05,RR=1.32)。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甲基泼尼(MP)冲击治疗分别对狼疮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共1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影响,发现MP能明显改善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上述患者血清、尿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TNFa明显下降,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了MP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