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14-1716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插管在急诊中毒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急诊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胃管后插管组(改良组)与常规插管组(常规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插管效果.结果 改良组采用气管导管导丝引导胃管在咽喉镜明视下捕胃管胃洗胃病例中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1.25±0.24)min,一次成功17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插胃管的方法 为重度中毒伴喉头水肿患者进行洗胃,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4.65±0.75)min,一次成功10例.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一次成功率85%明显高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的50%.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 通过改良方法 在咽喉镜明视和气管导管导丝引导下插胃管,能避免插管失败或因肓插造成咽喉粘膜损伤,迅速吸引口腔内容物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洗胃清除胃内毒物,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红  余光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46-1347
目的:探讨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对饱胃孕妇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300例ASA Ⅰ~Ⅱ级饱胃孕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胃复安0.2 mg/k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术中分别记录恶心呕吐和反流误吸例数,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胃复安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复安对饱胃孕妇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反流误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纳络酮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醉酒饱胃患者急诊手术全麻时呕吐误吸的可行性。方法:60例醉酒饱胃患者因外伤需行急诊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和托烷司琼5 mg;两组患者全麻前面罩吸氧10 min以上;准备好药品和抢救物品后,快速诱导无正压通气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和术后清醒拔管呕吐误吸情况。结果:全麻诱导时两组均无呕吐,拔管时未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组(对照组)有3例发生呕吐,1例轻微误吸,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醉酒饱胃患者全麻前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对预防呕吐误吸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口服中毒病人两种插胃管洗胃的效果及护理,为临床选择合适有效的插胃管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口腔、鼻腔两种常规插胃管方法,对一次插胃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口腔插胃管清醒病人一次成功率只有75.5%,恶心呕吐89.8%,粘膜损伤出血(洗出液带血性)34.7%,洗胃时胃管堵塞4.1%;昏迷病人一...  相似文献   

5.
可视喉镜在全麻患者术中置入胃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视喉镜在全麻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手术中置胃管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应用可视喉镜对全麻行气管插管需插胃管手术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插胃管术。B组是手术中按基础护理的插胃管术对全麻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结果A组在可视喉镜直视下进行全麻手术患者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少,插胃管时间(5±1.8)min为28例,成功率93%。B组按基础护理中插胃管术对全麻下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多,插胃管耗时达到(30±7.3)min为16例,成功率为53%。A组插胃管所耗时间和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从术中插胃管所致咽喉部损伤、出血、水肿、误插入气管,B组也明显高于A组(P值〈0.05)。结论可视喉镜直视下对全麻患者术中插胃管术方法可行,需时较少,成功率高,损伤小是全麻下手术患者插胃管术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饱胃(餐后2 h)且需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套囊充气10 ml;B组套囊充气15 ml;C组套囊充气20 ml.每组再分均为三个亚组,在相应充气容量下持续充气30 min(A1组、B1组、C1组)、60 min(A2组、B2组、C2组)、120 min(A3组、B3组、C3组)时记录食管黏膜的变化.结果 A组套囊直径为(2.0±0.1) cm、套囊内压力为(125±25) cmH2O;B组套囊直径为(2.5±0.2) cm、套囊内压力为(140±32) cmH2O;C组套囊直径为(3.0±0.1)cm、套囊内压力为(165±36) cmH2O.A组3例返流、1例误吸;B组1例返流、无误吸;C组无返流和误吸.A1、A2、A3、B1组食管黏膜前后无变化;B2、B3、C1、C2组各有2例食管黏膜有充血样改变;C3组有1例发生食管黏膜水肿.结论 套囊充气容量15-20 ml时,预防误吸型胃管持续充气60 min在急诊饱胃手术等高危误吸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组颅神经损伤重症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及经盲插鼻肠管行幽门后喂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并发后颅神经损伤的患者,比较采取床旁留置鼻胃管(A组:17例)和床旁盲插留置鼻肠管(B组:15例)的返流误吸、院内获得性肺炎(HAP)、腹胀、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床旁盲插鼻肠管18例患者,经床旁X线腹部摄片明确导管位置,15例置管成功,成功率83.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lasgow评分无差异。与A组比较,B组留置鼻肠管患者返流误吸(6.7%)、院内获得性肺炎(13.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留置鼻胃管患者(分别是29.4%、35.2%)(P<0.05),而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床旁留置鼻胃肠管安全有效,能降低反流误吸率和HAP发生。  相似文献   

8.
10年来笔者对18例由于各种原因在气管内插管全麻过程中行胃管插入,操作顺利,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2~68岁;术中10例,术毕7例,未行手术者1例。术前原先已插好了胃管,但麻醉过程中胃管退出,乃由口腔重新插胃管者12例,术前未插胃管术中决定需插胃管者5例,病房多次插胃管未能成功,决定全麻后插胃管者1例。颅脑手术6例,胸部手术4例,腹部手术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在急诊饱胃患者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37例拟行全麻下急诊手术的饱胃患者,诱导前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02mg/kg预注射,面罩吸入纯氧3min后行静脉快速诱导,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HR、SpO2、BP的变化及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 T0、T1、T2与T3各时点的SpO2分别为(97.62±1.46)%、(99.78±0.48)%、(99.70±0.85)%和(99.92±0.28)%。诱导过程平稳,气管插管前后SpO2无显著变化;诱导过程中无缺氧、呕吐、反流、误吸发生,且插管条件较为理想。结论对非困难气道的急诊饱胃患者全麻诱导中应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术前两种经鼻留置胃管方法的优劣。方法对我院870例手术前实施经鼻留置胃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存在饱胃应选择清醒情况下插胃管,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率;非饱胃和小儿患者最好能选择无痛插胃管,成功率高,但存在一定的风险。结论根据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插胃管的方法,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操作引起的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口腔内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提高术后麻醉恢复的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口腔内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进行护理,加强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的吸引,保持呼吸道畅通,并采取侧卧位,让口内分泌物流出,防止误吸.结果:127例患者均恢复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后平安返回病房.结论:全麻口腔内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外,吸引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采取正确的体位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肺部感染19例,气道出血1例,套管阻塞、脱出0例,反流误吸1例;对照组并发症29例,其中肺部感染29例,气道出血3例,套管阻塞、脱出2例,反流误吸3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预防感染,减少误吸,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急诊工作中,经常碰到服毒自杀的患者,积极有效的抢救首先应去除食入的胃内毒物,洗胃是临床上最为有效的常规去毒方法。洗胃插胃管时需用咬口器使口腔处于张口位,以便于插胃管操作,传统咬口器缺点是易松动且位置难以固定,尤其是对烦躁不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气囊胃管在手术病人中应用效果、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择期与急诊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手术病例术前全部插入带气囊胃管,对照组手术病例全部都不插带气囊胃管直接进入手术过程及完成手术。结果实验组手术病例术中发生恶心23例、呕吐20例、寒颤13例、发烧3例。对照组术中出现恶心48例、呕吐38例、寒颤27例、发烧1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发生呼吸道误吸1例,呼吸道堵塞1例。对照组发生呼吸道误吸16例,呼吸道堵塞10例,引起窒息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前手术患者插上带气囊胃管,气囊充气封闭食道并且进行胃肠减压持续引流胃内容物,对防止术中病人呕吐和呕吐物误吸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效果良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手术中,有时遇到胃管未置入胃内或术中胃管脱出的情况,常规的插胃管法又不易成功。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应用鼻腔气管插管术,通过鼻腔气管插管插入食管,留置胃管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德容  陈俊芳  杨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61-2861
目的:探讨经口腔插胃管与经鼻腔插胃管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洗胃患者随机分为经口腔插胃管组(50例)和经鼻腔插胃管组(50例)。结果:两种插胃管方法从配合程度、一次置管成功率、插胃管时间、疼痛发生率、鼻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口插胃管洗胃法优于经鼻插胃管洗胃法。  相似文献   

17.
急诊饱食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易出现胃食道反流,由此可能引发的呕吐、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称误吸大量胃内容物的死亡率高达70%。本研究对78例急诊饱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0~6岁患儿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215例0~6岁(体质量≥3 kg)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导管插入声门受阻,换小一号的导管插入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插管成功;术中均无喉部漏气现象;5例饱胃患儿在术中或术毕拔管前发生反流或呕吐,但均未吸入气道;术后仅有1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4 h)发生喉头水肿,经喉头喷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喉头水肿及声门下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选择材料和工艺良好的带套囊气管导管,麻醉操作、管理得当,对足月新生儿(体质量≥3 kg)~6岁的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换管率低,气道密封性好,并发症少,便于气道监测、管理及控制呼吸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饱胃剖宫产全麻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饱胃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例。Ⅰ组采用自制四腔三囊钢丝胃管5.0~5.5(简称特制胃管),联合喉罩、瑞芬等药物。Ⅱ组采用预给氧清醒插管全麻。Ⅰ组与Ⅱ组在呕吐、误吸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情况及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比Ⅱ组呕吐误吸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情况好,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特制胃管"联合喉罩、瑞芬等药物在饱胃剖宫产全麻中更具优越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正>分泌物的误吸现在被认为是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医源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1])。可吸引气管导管通过气囊上方开口可以有效清除声门下间隙的分泌物,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2])。鼻胃管的患者易发生反流、误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屈氏韧带后空肠喂养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反流、误吸的发生率([3])。对人工气道的患者使用声门下可吸引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患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