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男性,55岁。因皮下结节31年、抽搐2年,于1983年1月28日入院。抽搐表现为癫痫大发作,共发作十余次。无头痛、呕吐。体检:神志清,左侧口角下方有一皮下结节。眼底视神经乳头无水肿。脑CT检查:右侧顶叶见6×5.5cm低密度灶,近颅骨,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无增强效应。囊尾蚴皮内试验阳性。术后病理检查为猪囊尾蚴。最后诊断:蛛网膜下腔巨大猪囊尾蚴。  相似文献   

2.
皮下囊尾蚴病是指人体感染猪带绦虫虫卵后,囊尾蚴寄生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组织中的结节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患者多因身上“起疙瘩”或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就诊。现将本单位近两年来经病理活检证实的18例患者皮下囊尾蚴抗囊治疗前后B超影像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囊尾蚴病54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7年中收集54例猪囊尾蚴病病理标本,其中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49例,脑囊尾蚴病4例,眼囊尾蚴病1例。现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临床与病理的联系等问题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由于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且无特异表现,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16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3~56岁,病程2个月~3年。有食用米猪肉史者2例。临床均表现为全身多发性皮下结节(质硬,与  相似文献   

5.
阿苯达唑治疗脑实质型囊尾蚴病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实质型囊尾蚴病患者驱虫前后CT表现,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本院诊治的57例脑实质型囊尾蚴病患者阿苯达唑驱虫前、驱虫过程中及驱虫后的CT表现。结果: 六钩蚴进入颅内囊尾蚴成熟初期,CT 检查可呈阴性。在驱虫开始后, 小囊型病灶可演变成除本身外的各型脑实质囊尾蚴病的CT表现。结论:脑CT检查正常者不能排除脑囊尾蚴病, 小囊型病灶是本病早期的活动性病灶, 厚壁小环型病灶则为囊尾蚴退化晚期的病灶; 结节灶为囊尾蚴死亡后的病灶, 钙化是囊尾蚴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6.
脑型猪囊尾蚴病50例的吡喹酮治疗与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脑型猪囊尾蚴病患者,多数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 1~2疗程的治疗,随访1~3年,除皮下肌肉结节减少或消失外,神经精神症状如癫痫、头痛、精神失常等也显著改善,但有个别症状加重。药物反应较采用相同剂量、疗程的皮下肌肉型患者明显为重,少数诱发癫痫和加重神经精神症状,可能是脑部囊尾蚴被药物杀灭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结果表明,吡喹酮对脑型猪囊尾蚴病有良好的疗效,但杀虫后引起的近、远期组织反应或病理后果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患儿为女性,1岁,河南开封人。其母1977年曾驱出绦虫1条,有皮下结节300余个,后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猪囊尾蚴。因当时怀孕,故未治疗。1982年2月25日足月顺产此婴,接生者发现婴儿颈部左侧有一结节,能活动。随着患儿的长大,结节愈来愈明显,于1983年2月26日来我院就诊。体检:颈  相似文献   

8.
在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中 ,囊尾蚴性小脓肿型极易由CT误诊为胶质细胞瘤而误行手术。而颅内转移瘤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征象类似脑囊尾蚴病而误诊者亦不乏其例 [1 ,2 ] ,如何正确鉴别这三类病因不同、治疗手段及预后也截然不同的疾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将 88例脑囊尾蚴病脑 CT误诊为胶质瘤及 1 7例脑转移瘤误诊为脑囊尾蚴病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男 65例 ,女 4 0例 ,年龄 8~ 68岁 ,病程 3天~ 2年 ,且均无排绦虫节片及皮下囊尾蚴结节史。 88例脑囊尾蚴病误诊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 71例 ,伴有一侧肢体活动受限 4 0例 ,伴有头痛、…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雅江县藏区人群绦/囊尾蚴病流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四川省雅江县呷拉乡藏族人群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体检了解近一年内人群排绦虫史、癫痫发作史、皮下结节以及相关的其他临床表现。对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用吡喹酮驱除绦虫,用multiplex PCR对虫种进行鉴定。对1例高度怀疑为猪带绦虫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粪-PCR进行检测。用囊液抗原检测血清囊尾蚴病特异性抗体,了解人群囊尾蚴感染水平。结果 11.96%(216/1806)的村民近一年内有排绦虫史,1.05%(19/1806)发现皮下结节,0.61%(11/1806)有癫痫发作史。24份虫体标本PCR鉴定结果均为牛带绦虫,1份粪便标本粪-PCR结果为猪带绦虫。4.35%(4/92)人群血清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结论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共同流行于雅江县呷拉乡,以牛带绦虫为优势虫种。人群囊尾蚴感染率为4.35%。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干芜散已广泛用于脑囊尾蚴病的治疗 ,但如何合理用药取得最好疗效一直在探索之中 ,为找出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模式 ,我们采用上述 3种药物6种疗法治疗脑囊尾蚴病 1 1 4 6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4 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均按马云祥[1 ] 1 989年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 692例 ,女 4 54例 ,年龄 6~ 69岁。合并绦虫感染者 2 58例 ,有皮下结节病理证实为囊尾蚴者 31 9例。 IHA( )或 ELISA( )或 CAg( )者 1 0 2 7例 ,脑电图异常者 1 1 2 8例。疗前 1 0 89例患者作过脑 CT和 MRI检查 ,根据脑 CT和 MRI表现分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脑囊尾蚴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方法 对166例经临床确诊的脑囊尾蚴病患者的CT及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果 1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实质型108例, 脑室型15例, 脑膜型3例, 混合型40例。各型 脑囊尾蚴病CT、 MRI特点: ① 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可分为急性期型 (囊泡型、 脑炎型、 多发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型) 和慢性 钙化型。囊泡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影, 边界清楚, 囊内可见高密度头节; MRI表现为类圆形长T1、 长T2信号, 囊 内可见偏心附壁的点状影, 囊壁及头节为等信号,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脑炎型: CT呈散在低密度灶, MRI表现为斑片状稍 长T1、 长T2信号, 多数无明显强化或不规则强化; 结节状或多发环形强化型: CT平扫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 呈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 慢性钙化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点状高密度影, MRI上表现为等或长T1、 短T2信号。② 脑室型: 常发生于第三、 四脑室, 可并发阻塞性脑积水。③ 脑膜型: 脑脊液间隙局限性扩大且不对称, 可出现交通性脑积 水,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软脑膜强化。④ 混合型: 表现为上述2种或以上类型并存, 急、 慢性期影像混合存在。结论 结论 不同 分型脑囊尾蚴病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 分析这些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12.
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4F8-ELISA对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的结果。经与患者病史、临床分型和脑CT检查结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CAg与有无绦虫史无关。脑型合并皮下结节患者脑脊液中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型脑囊虫病和皮下结节消失组的患者。CAg检测的结果与囊尾蚴和脑部寄生的数量,病灶的新旧与部位等病理情况有关。表明McAb(4F8)-ELISA不仅可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南朝鲜用吡喹酮治疗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的囊尾蚴病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2~48岁。病程5个月~7年。其中有癫痫史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诊断为脑囊尾蚴病15例。所有患者均住院并在神经外科医师监护下接受治疗。吡喹酮为西德拜耳药厂提供,每片400mg,采用25mg/kg、每日3次、连服3或4天各治疗14及11例(其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3 2岁 ,农民 ,江苏籍。因间歇性头痛 2个月 ,于2 0 0 3年 5月 14日在当地医院作颅脑核磁共振 (MRI)检查 ,诊断为“左额叶占位性病变 ,胶质瘤可能”。后因头痛加重 ,住入上海某医院 ,行左额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该医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寄生虫性脑脓肿 (倾向猪囊尾蚴病 )”。术后第 9天到本所经追问病史无排绦虫节片史 ,体检未发现皮下结节。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囊尾蚴循环抗体 ,结果为弱阳性。复查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切片 ,见内有一囊尾蚴结节 ,囊壁为纤维组织 ,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血管 ,外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囊尾蚴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8 2年以来 ,本院用吡喹酮治疗囊尾蚴病 64 80例 ,总有效率为 98.7%。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及毒副反应 ,其中治疗反应最为多见。总结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64 80例均为本院住院囊尾蚴病患者。男 42 18例 ,女2 2 62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68岁。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6年。其中神经系统囊尾蚴病 5 0 5 4例 ,皮下肌肉囊尾蚴病 849例 ,神经系统囊尾蚴病合并皮下肌肉囊尾蚴病 5 5 3例 ,心肌囊尾蚴病 2例 ,眼囊尾蚴病 14例 ,口腔囊尾蚴病 8例。2 给药方法每疗程总剂量为 2 0 0mg kg ,tid ,连服 10d ,治疗 3~ 6…  相似文献   

16.
<正> 皮下囊虫病并非罕见,但是临床诊断误诊率却很高。为减少误诊,现报告1例。 一、病历摘要 普某,女,45岁,蒙自县十里铺村人,1991年10月,从雨过铺街买“米粒猪肉”(即含猪囊尾蚴猪肉,当地民众称之为米粒猪肉)。回家炒食。次年5月身感头昏、上肢末端麻木,近加重并出现消瘦,背部肌肉酸痛及皮下肌肉组织结节。曾被诊断为“皮下脂肪瘤”。1992年11月13日红河州医院,取皮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循环抗原(CAg)一些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我们于1990年用 ELISA 检测瞄囊虫病人脑脊液 CAg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抗原制备自新鲜病猪肉摘取囊尾蚴,抽取囊液,经离心和上清液透析后为抗原,保存于-20℃备用。(二)兔抗囊尾蚴抗体制备取囊尾蚴囊液抗原多点注射健康兔,效价在 ELISA 1∶5000时,取血分离血清,分装冰冻干燥,置于-20℃备用。(三)脑脊液(CSF) 脑囊虫病患者的 CSF 均采自本所根据临床症状、皮下结节活检及头颅 CT 扫描等确诊的住院病人,共68份。其他脑部疾病(病毒性脑炎、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显著鉴别作用的超声指标并建立回归模型。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357例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良性245例,恶性112例),观察其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弹性成像特点。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结节的良恶性作为因变量,以超声表现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显著鉴别作用的超声指标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入回归模型且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的有4个自变量:结节后方回声、结节内部回声、结节内钙化、弹性成像比值。回归模型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特异性93.88%,敏感性81.25%,准确率89.91%。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46。结论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筛选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显著作用的超声表现,且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持久性皮下结节性血管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小腿屈侧的紫红色硬性疼痛性结节和斑块,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程缓慢,且易复发.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应用西药治疗副反应大,疗效欠佳.2001年-2004年笔者运用散结灵治疗32例病人,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高频超声表现。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表现主要为甲状腺双侧叶非对称肿大,结节多为多发,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伴有囊性变,结节内可见钙化,结节边界清,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无晕环,结节之间无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表现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