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均符合第10版《实用内科学》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0.5a,最长30a。2 治疗方法:通天止痛汤组成:川芎、川牛膝、白芍各30g,当归、延胡索、钩藤、僵蚕各15g,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热盛者加黄芩15g;不寐者加炒枣仁30g;易怒者加柴胡15g;便秘者加大黄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口服。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3 治疗结…  相似文献   

2.
张明悬 《山西中医》2001,17(5):42-42
笔者采用丹茅饮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血尿多例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药物组成及用法丹茅饮 :丹参 15 g,白茅根 3 0 g(鲜者加倍 )。每日 1剂 ,水煎服 ,或煎好药液后代茶饮 ,分数次服下。加减 :伴发热、咽痛者加银花 3 0 g,连翘 15 g;伴面浮肢肿者加生薏苡仁、冬瓜皮各 3 0 g;伴尿液混浊者加萆、石菖蒲各 15 g。2 典型病例陈某某 ,男 ,3 8岁 ,1998年 8月 2 7日初诊。血尿反复发作 8个月 ,伴头晕 ,恶心 ,眼睑浮肿 ,曾肌注青霉素、口服八正散等治疗 ,病情时好时差。现尿频尿少、色如浓茶 1周 ,食欲减退 ,大便干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细 ,查…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药:代赭石(打)30~60g,地龙、磁石(打)各15~30g,炙麻黄15~12g,僵蚕15g,杏仁、苦参各9g,百部、款冬花、远志各12g,甘草6g,橘络10g,诃子3~6g,水煎服,重者早晚各1剂。属寒者加干姜、细辛;属热者加公英、黄芩;痰多者去诃子,加葶苈子、瓜蒌;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乌梅;有表症者加荆防;便秘者加大黄。48h为1疗程(服药2~4剂)。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中药三法一体疗法(即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和中药灌肠)治疗盆腔包块36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为21~56岁;病程15天~18年。其中属炎性包块者253例,囊性包块者113例。以上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柴胡、枳实各10g,赤白芍各15g,红藤、败酱草各30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炮甲各15g。气滞血瘀者加玄胡、川楝子、桃仁各10g;湿热偏盛者加薏仁、忍冬藤各30g,丹皮10g;瘀热内结者加夏枯草15g,生大黄10g,鳖甲12g;囊性包块者加水蛭、内金各10g,昆布15g;身体虚弱者加生黄芪18g,党…  相似文献   

5.
固冲汤治疗崩漏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组成:黄芪50g,炒白术、益母草、仙鹤草、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30g,白芍20g,山萸、茜草、海螵蛸各15g,棕榈炭、甘草各10g。加减法:热甚加丹皮、生地、山栀各10g;阴虚者加熟地、女贞子、旱莲草各10g;阳虚者加鹿角胶(烊化)、杜仲各10g。血止后根据中医辨证调治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6.
神经性尿频为儿科常见病证,临床表现以尿急、尿频、每次尿量少为主,一般无尿痛及全身症状。我们采用补中升提、固肾缩尿之法治疗,效果满意。本组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岁;发病后10天就诊者3例,1个月就诊者3例,3个月就诊者3例;半年就诊者1例;15例中经他医治疗无效者8例。采用内服中药处方:黄芪15g 柴胡3g 升麻3g金樱子15g 复盆子12g 菟丝子12g 益智仁15g桑螵蛸15g 甘草6g。加味;伴脾虚者加白术6g、砂  相似文献   

7.
自 1998年至 2 0 0 0年 ,笔者应用八正散配合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治疗组 :随机选取急性尿路感染 30例 ,其中急性膀胱炎5例 ,急性肾盂肾炎 2 5例 ;病程 1~ 5 d,平均 2 .6 d。本组应用八正散、氧氟沙星中西医结合治疗。八正散组成 :车前子 (包 )10 g,瞿麦 12 g,蓄 12 g,滑石 (先煎 ) 2 0 g,栀子 9g,木通 6g,大黄 (后下 ) 3g,甘草 3g。随症加减 :尿血者加白茅根 15 g,小蓟 15 g;腰痛者加牛膝 12 g,续断 15 g;大便秘结 ,腹胀者重用生大黄 ,并加用枳实 5 g;有寒热、口苦呕吐者合用小柴胡…  相似文献   

8.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 《国医论坛》2001,16(2):36-37
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 49岁 ,最大者 76岁 ;病程 1年~ 1 2年。临床均见尿多、尿频、排尿无力、尿流变细或尿潴留等 ,甚则大便时尿道口有粘液滴出 ,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肥大 ( +~ + +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物组成 :小茴香 1 0 g,干姜6g,延胡索 1 5g,当归 1 5g,川芎 1 2 g,肉桂 9g,赤芍1 2 g,蒲黄 (布包 ) 1 0 g,五灵脂 1 2 g。若小便灼热疼痛者加生地 1 5g,甘草梢 6g;小便常规检查见脓细胞者加金银花 1 5g,滑石、苍术各 1 2 g;阳虚肢冷畏寒者加附片 1 0 g,补骨脂 1 0 g;腰痛膝软者加杜仲 1 5g,桑寄生 1 5g。每…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 镇眩汤;半夏18g,泽泻30g、茯苓、珍珠母、益母草各20g,白术、丹参、竹茹、天麻各15g,菊花、生姜各9g,甘草5g,陈皮12g。每日1剂,水煎服。对恶心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20g;兼头痛者加白芷9g,川芎、当归、地龙各15g;有热象者加黄芩9g,栀子12g;痰郁日久出现心烦口苦者加温胆汤。连服6~9剂为1个疗程,呕吐严重者,水煎后频服,必要时静脉补液数天,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结果 痊愈(78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17例):临床症状消失,但1年内有复发者。无效(5例):服药后临床症状元变化。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0.
临证精华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痴呆[方术来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药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痴呆30例总结”(艾立新.湖南中医杂志,2004, (1):5/刘朝圣博士选评) [适应病症]中风痴呆。[方术内容] (1)中药治疗:以地黄饮子加减:熟地、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麦冬、石菖蒲、石斛、竹茹、淮牛膝各10g,五味子15g,远志8g,茯苓12g,胆南星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药1次。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0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痰热盛者加枳实9g,栝楼10g;血瘀甚者加水蛭6g,地龙1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