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43例髌骨骨折,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6~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按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优3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3%。结论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多见,治疗方法多样,以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常用。该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克氏针滑动、旋转、钢丝脱套等。自2000年2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82例,有效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12~67岁。横断骨折26例,粉碎性骨折56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72例。所有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急诊手术,其余择期手术。1·2带孔克氏针制作选用直径2·5mm克氏针,距针尖10cm左右打孔,孔径0·8mm,能穿过直径0·8mm或0·6mm钢丝。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基质细胞的表型特征,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透射电镜观察3例(年龄分别为21、28和33岁)尸体供者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3例手术切除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移行带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移行带间质中富集平滑肌细胞,但大多功能静止,外周带间质分布大量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在正常移行带功能旺盛,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蛋白合成活跃,而在外周带发生线粒体基质空泡样变性,提示存在功能减退。与移行带相比,外周带平滑肌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的移行带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二者功能旺盛,成纤维细胞常聚集成团并形成纤维瘤样结构。结论前列腺基质细胞在移行带和外周带结构间存在差异。BPH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有向移行带迁移和重新聚集的现象,可能是触发BPH发生在移行带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广东省番禺市中医院(511400)黄自为,陈锐坚自1991年以来,作者对4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带孔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左侧...  相似文献   

5.
带锁边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多段粉碎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
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治疗可行性。方法:38例髌骨骨折病人接受此手术治疗。年龄:16-56岁,男28例,女10例。结果:38例均得到随访,疗效优良率达97.4%,骨折愈合率达100%。未发现克氏针松动、脱出、戳破皮肤、钢丝断裂及脱落等并发症。结论:该固定法固定牢靠,使用安全,疗效确切,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减少了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并发症,完善了髌骨骨折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改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国华  李靖  陈占勋 《中国骨伤》2002,15(9):563-563
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们采用针前端带孔的胥氏克氏针张力带钢丝[1] 治疗髌骨骨折 11例 ,效果良好 ,因与针尾带孔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2 ] 有所不同 ,我们称之为改良的带孔克氏针钢丝张力带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 39岁。髌骨横断形骨折 8例 ,粉碎性骨折 3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2 手术方法麻醉、体位、切口、髌骨骨折复位及临时以布巾钳固定与胥氏张力带钢丝固定法相同 ,所不同之处在于所应用的克氏针及钢丝缠绕方法。现介绍如下 :将 2枚前端带孔、直径 2~2 5m…  相似文献   

8.
9.
<正>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科使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26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2~72岁。其中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为闭合新鲜损伤。1.2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取髌骨正中直切口,长约10 cm,髌骨骨折处复位后,用布巾钳夹持固定;将2.0 mm带孔克氏针用电钻从近端向远端方向穿出,克氏针孔露出近端,远端克氏针折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移行带及外周带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前列腺不同区带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7例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Bcl-2表达。RT-PCR法半定量验证Bcl-2 mRNA表达。结果:①正常前列腺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均显著低于外周带[(13.7±4.32%)vs(20.9±6.44)%和(14.6±4.34)%vs(25.6±6.35)%,P<0.01],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②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上皮细胞Bcl-2表达率低于移行带,后者又显著低于BPH移行带(P<0.01)。增生的移行带中Bcl-2表达率与上皮细胞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67,P<0.01)。结论:移行带和外周带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差异。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这可能是BPH的重要病理基础。Bcl-2在移行带高表达参与了BPH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优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调动护生积极性,达到提高带教质量.方法:实施从入科宣教细化,"一对一"带教,科带教秘书指引督导,跟医疗组查房及综合质量考核等方面革新带教模式.结果:护生与老师背对背考评中双方满意度大大提高,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积极性.结论:新的医学模式,需要有新型多元化的带教模式相适应,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后备医学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改良带尾孔针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带尾孔针丝张力带治疗 33例尺骨鹰嘴骨折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3例均达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达优28例,良5例;无术后感染及固定物松动等不良后果。结论带尾孔针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优良,术后无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作者对21例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在切复克氏针内固定的基础上,由锁骨距远端2.0cm处横行钻一骨洞,内穿一钢丝,成横8字与克氏针结合形成钢丝张力带。术后以宽5.0cm弹力带经肩峰至肘前后环绕,以适当弹力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优20例;良1例,优良率100%。此方法既有效地消除了肩锁关节分离应力的作用,并将之转化为压应力,同时也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张力带和金属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爱民  侯春林  苟三怀 《中国骨伤》2000,13(12):707-708
目的 比较生物可吸收张力带(Biofix棒和Biopoly人工韧带)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两种张力带治疗35例尺骨鹰嘴骨折。其中,可吸收组18例;金属张力带组17例。随访时间8~37月,平均24月。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组:优16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治疗组:优14例,良2例,差1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象金属张力带一样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具有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TCC更换术的149例次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换管原因、更换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结果149例次TCC更换患者中男性63例次,女性86例次。131例次TCC位于右颈内静脉,18例次TCC位于左颈内静脉。原穿刺点行导管更换129例次,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20例次。因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更换TCC分别为71例次、30例次、25例次、19例次。结论导致TCC更换的常见原因依次是: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在TCC更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尖端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嵌顿、导管错行、导管残端掉入上腔静脉等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透视指引、造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是解决TCC更换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MRI的T2加权像对区分前列腺癌与正常周围带(PZ)和中央腺体组(CG)的价值有限。本文评价何种动态增强MRI参数和T2弛率能最佳地区分前列腺癌与正常的PZ和CG组织。  相似文献   

18.
安全型约束带的研制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韩素云,王云霞,刘亚林在精神科约束带的利用率很高,一些自杀(伤)、他伤、毁物的病人,因意识障碍而躁动的病人,均需要保护性约束。而传统的约束带,易引起四肢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等。为此,我们研制了这种安全型约束带...  相似文献   

19.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医学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认为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日本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首[1],我国也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固定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固定骨折的动力来源和外载荷,其松紧合适程度关系到治疗效果的成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