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利凡诺-低温乙醇结合法(R-E法)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分离工艺,因具有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而被国内不少血站及有关单位采用。但也因为该工艺分离步骤少,丙球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未能被有效地去除,致使制品贮存期间IgG的分子裂解过多。为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完善R-E法丙球分离工艺,作者在原有R-E法工艺基础上,增加一步赖氨酸-琼脂糖4B(LYS-4B)凝胶亲和批式吸附,解决了丙球贮存期间IgG裂解超标问题。该吸附法已被卫生部正式列入R-E法丙球生产《试行规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对机体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经肾病内科确诊的尿毒症患者75例为观察组,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首次透析前、首次透析后、规律透析治疗一个月后以及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清蛋白水平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首次透析后α1球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治疗一个月后清蛋白与首次透析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α1和α2球蛋白较透析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清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γ球蛋白与对照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比较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结论 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传贵  马启玲  李其 《新医学》2002,33(3):161-16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丙球)对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的疗效.方法将重症ITP病儿21例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组(12例)予静脉滴注丙球0.4g/(kg@d),连用5日;大剂量组(9例)静脉滴注丙球1.0g/(kg@d),连用2日.两组均观察止血时间(无新的淤点、淤斑出现时间)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小剂量组止血时间为(5.1±2.3)日,大剂量组为(3.6±1.2)日,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血小板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及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开始后72小时,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病儿的比例,两组分别为5/12、8/9,大剂量组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3),而治疗开始后1、2周,两组之间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病儿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球1.0g/(kg@d),连用2日可迅速提高重症ITP病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降低病儿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制备静注丙球的必要性肌注丙球制品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但用量受到限制。肌注丙球静脉注射则有很多弊端,这包括粗制肌注丙球含有的聚合体(IgG二聚体及低聚体)、血管活性胺、缓激肽或前激肽释放酶激活物,据认为还有很多其它因子。在欧洲,已有10—12种静脉注射丙球制  相似文献   

5.
<正> 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受热后,易于聚合,形成聚体和多聚体;这些聚体被认为是临床使用时产生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另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在生产丙球制剂的过程中,不能彻底除去血浆蛋白酶,因而在制造或放置过程中,又会发生裂解现象,而裂解严重时可降低疗效。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丙球制剂聚体和裂解产物的检测纳入了常规检  相似文献   

6.
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简称人丙球),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Ig),临床多用来预防传染性疾病。最近我们应用人丙球治疗小儿百日咳,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丙种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内含有某些免疫抗体,具有直接消除细菌、病毒、毒素,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使机体得到被动保护的作用。所以丙球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目前国内应用丙球的数量甚多,使用却不尽合理,在某种程度上有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等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儿科学杂志,初筛文献,经全文浏览确定最终纳入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退热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无反应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初筛得到22篇文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4篇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对丙球无反应患儿的治疗即追加治疗。经Meta分析,①追加治疗组、激素联合初始治疗组急性期、治疗1个月随访后与丙球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热程比较:激素原发治疗组比丙球组热退时问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无反应率的比较;在川崎病原发治疗时,激素联合丙球与单用丙球相比,治疗的无反应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激素联合丙球用于川崎病初始治疗或追加治疗时,与常规丙球治疗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且可缩短热程,使炎症指标(CRP)下降更快,并可降低治疗无反应率或需丙球再治疗率。目前仍无单独应用激素作为川崎病初始治疗的依据,但对耐丙球或高危川崎病患儿可选择性慎用。要进一步验征激素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静滴丙球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1994年8月至1997年11月间以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在给予一般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静脉输注及肌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辅佐治疗。在停用丙球后一年多的随访观察中,可以看出静滴丙球在预防和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中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AM)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64例A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予以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B组予以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子宫体积变化、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痛经程度)、性激素水平[性激素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孕激素(P)]、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CRP)]、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疗效高于A组(P<0.05);两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P<0.05);两组月经量均少于治疗前,且B组少于A组(P<0.05);两组VAS评分、IL-6、IL-8、CRP、E_(2)、FSH、LH、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提高治疗AM患者临床疗效且能调节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聚乙烯醇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对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阻抗效果,考察聚乙烯醇水解度的影响,并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比较. 方法:①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粒径416 nm,电泳迁移率-2.69[10^-8 m^2/(V·s)].②微球凝并状况测定:在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中加入聚合物水溶液,使微球在室温预吸附聚合物2 h,然后与溶菌酶溶液混合,于25℃恒温2 h后取样测定表观粒径,由表观粒径的变化评价因蛋白吸附诱发微球凝并的程度.③絮凝实验:将预吸附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与溶菌酶混合,于37℃恒温24 h后观察絮凝状况,进而判断预吸附聚合物对蛋白吸附的阻抗性能.④蛋白吸附的定量测定:采用高速离心/液相蛋白浓度测定法分析蛋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后,液相蛋白浓度的下降值,由此推算蛋白吸附量. 结果:①未经处理的聚苯乙烯微球与溶菌酶混合后发生凝并(25℃)和絮凝(37℃),而预吸附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微球与蛋白混合后,25℃时凝并程度减轻,在高温(37℃)时预吸附了低水解度(86%)聚乙烯醇或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微球不发生絮凝.②预吸附了低水解度聚乙烯醇的微球,蛋白吸附量下降了79%,该聚乙烯醇的抗蛋白吸附效果优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及水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 结论:①通过预吸附水溶性聚合物可抑制蛋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聚集,水解度为86%的聚乙烯醇抗蛋白吸附效果显著优于水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也优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②微球的絮凝测试提供了一种快速评价预吸附聚合物抗蛋白吸附性能的方法,所获得的定性评价结果与定量测试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2.
崔璨 《天津护理》2022,30(1):66-69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并联式双壶(静脉、动脉)加动静脉连接管的透析管路,使用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无肝素透析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制作并联式双壶血液透析管路.选取无肝素透析治疗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通道透析管路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并联式双壶加动静脉连接管的透析管路进行透析.记录...  相似文献   

13.
胡跃华  胡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66-4767
目的糖皮质激素(GC)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应用。方法 11例较大儿童RMPP静脉滴注甲强龙1~2 mg/(kg.d),连用3 d,服强的松1 mg/(kg.d),渐减量至停用,总疗程7~10 d;另2例婴幼儿静脉滴注丙球400 mg/(kg.d),连用3 d,同时用地塞米松0.3~0.5 mg/(kg.d)3 d。结果应用甲强龙(8.3±2.6)h热退,5~7 d后复查胸片炎症影明显吸收,常用炎症指标用药前后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应用地塞米松3 d肺内体征明显改善,5 d后出院。结论适时应用GC 7~10 d佐治较大儿童RMPP疗效肯定,对于婴幼儿RMPP患儿短时静脉滴注GC联合应用丙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腹膜透析组;同时,选取尚未开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定量表(SSRS)测量社会支持状况,探讨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腹膜透析组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共纳入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腹膜透析组患者客观支持积分、主观支持积分、社会支持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主观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结论:对CAP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拓宽支持人群,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负载两性霉素B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药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而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甚微.利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子,有望克服两性霉素B的不足.目的:对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11/2009-04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医学与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5,脱乙酰度为93%,为上海卡伯工贸有限公司产品.两性霉素B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通过壳聚糖和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能够生成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亲水壳聚糖段和疏水聚乳酸段组成,在水中能够组装形成纳米粒子.两性霉素B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包载于纳米粒子中.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紫外光谱分析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和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14 nm和153 nm(当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为11:1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呈球形.共聚物中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影响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从11:1到20:1,包封率从(62.3±3.5)%增加到(90.7±2.8)%,载药量从(7.8±1.12)%增加到(12.3±1.4)%.随着聚乳酸段质量比增加,纳米粒子尺寸、包封率和载药量增加,而约物释放降低.结论:开环聚合制备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及用相分离透析方法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两性霉素B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且纳米粒对两性霉素B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21-3223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观察组使用坤泰胶囊联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性激素水平、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及卵泡生成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内性激素水平,减轻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透析充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洁  黄雯 《临床荟萃》2003,18(22):1264-1266
目的 分析 10 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及透析充分性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连续10次透析的透析前、透析中 (透析 1小时 ,透析 2小时 ,透析 3小时 )、透析后的血压 ,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 ,同时计算 10 8例患者的G S指数 (KT/V)值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P <0 .0 1) ;透析较充分的患者 (KT/V≥1.2 )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 (KT/V <1.2 )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控制良好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临床医生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透析方案 ,使每个患者能充分透析 ,较好地控制血压 ,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30例透析龄人于2年的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8~78岁,分别使用低通量和高通量透析器(FX60)透析1年,观察并比较血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脂、个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磷、钙磷乘积和血B_2微球蛋白清消除率的变化.结果 低通最和高通量透析对小分子物质清除处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FX6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由(103.9±18.1)g/L升至(111.8±11.5)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525.2±695.6)pg/ml下降到(437.3±417.2)pg/ml,透析前平均动脉压自(106.1±7.5)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104.5±7.3)mmHg,高密度脂蛋自由(0.91±0.27)mmol/L升至(1.0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低通量透析上述指标无明量变化.FX60透析器单次透析血B_2微球蛋自消除率为(35.9±3.8)%.结论 用FX6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有利于消除中分子物质,改善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高血压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口的三种丙球蛋白,经检验有艾滋病毒:西班牙产超力人体球蛋白,批号——002;海鹏牌人体丙种球蛋白,批号:X——113;西班牙产人体丙种球蛋白,批号——077。这三种“丙球”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9例.单一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联合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