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荆门市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荆门市0~6岁儿童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荆门市三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上报的0~6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729例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男女比例为1.72∶1。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机动车交通伤害和刀/锐器伤,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61.45%、10.15%、7.00%;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65.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为主(63.92%)。伤害性质以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共占总病例的81.62%。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在7~9月,三个月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37%;一天中9:00—10:00、10:00—11:00、15:00—16:00和16:00—17:00是发生伤害病例最多的时间段,共占总伤害病例数的38.13%。结论荆门市0~6岁儿童以跌倒/坠落为主的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时间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减少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 — 2017年西藏各哨点监测机构监测的意外伤害病例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构成比资料采用 χ2检验。结果2016 — 2017年西藏共监测7 807例意外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5 ~ 44岁为主。 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倒/坠落(30.84%)、机动车车祸(22.47%)、动物伤(20.01%)、非机动车车祸(7.52%)和钝器伤(7.28%)。 机动车车祸( χ2=5.374,P=0.020)和动物伤(χ2=13.453,P<0.001)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钝器伤(χ2 =19.499,P<0.001)和刀/锐器伤(χ2=23.043, P<0.001)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 ~ 岁”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其他年龄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动物伤。 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6.44%)、家中(19.41%)、公共居住场所(14.05%)、工业和建筑场所(9.47%)和学校与公共场所(6.57%),工业和建筑场所男性伤害病例高发,贸易和服务场所女性伤害病例高发。 “0 ~ 岁”和“60 ~ 岁”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其他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工作(1 755例,22.48%)、休闲活动(1 446例,18.52%)、驾乘交通工具(1 256例,16.09%)和步行(1 105例,14.15%)等。结论2016 — 2017年西藏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较多,高危人群为15 ~ 44岁年龄组男性,高危原因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等,高危地点为公路/街道。 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有效降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跌倒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分布及其伤害结局等,为制定跌倒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平台,对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2015年上报的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跌倒发生的地点以卫生间最多,占总跌倒例数的60.0%,夜班时间跌倒占50.2%;患者疾病种类构成前三位为肿瘤相关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为7:00-9:00、11:00-13:00、5:00-7:00;跌倒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卫生间跌倒造成的伤害要高于其他地点跌倒造成的伤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夜间及跌倒高峰时间段患者的安全管理,关注患者转移,持续追踪健康教育效果,观察患者预防跌倒行为,不断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的敏感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居民伤害情况。方法运用辽宁省某农村地区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3年间共报告病例16 641例,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生原因前5位为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落、刀/锐器伤和中毒;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家里和学校;发生时活动状态为休闲活动时和驾乘交通工具;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中度伤害为主,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和1 d中的10:00和15:00-18:0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上肢和下肢为主。结论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辽宁省农村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毅恒  陈杨  梅丹 《疾病监测》2014,29(9):744-74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2012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收集伤害病例43 4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其中25~44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42.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3.50%)、跌倒/坠落(28.26%)、刀/锐器伤(18.57%)和机动车车祸(14.0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25.92%)、公共居住场所(23.15%)、工业和建筑场所(17.2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1.30%)为主,大部分为轻度伤害(75.92%)。结论针对不同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特别要对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跌倒伤害以及全人群交通伤害开展积极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吴明玉  张艳  刘霞君 《疾病监测》2011,26(9):719-722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本区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分析2008-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门诊伤害监测报告病例,采用上海市统一的报告卡填报。 结果 共收集有效病例7902例,女性病例多于男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0.58、0.55、0.50。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70.80%、非机动车交通事故17.55%以及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7.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里(62.07%)以及街道和公路(22.72%),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为日常起居活动(25.31%)、消遣活动(23.11%)、家务(22.50%)、驾乘交通工具(19.5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9.73%)、轻微伤(99.01%)为主;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为07:00-10:00。 结论 2008-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伤害监测病例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微伤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最高为恶性肿瘤24.0%(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5/50);最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军  周林  刘守钦 《疾病监测》2015,30(3):233-235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3年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山东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度哨点监测医院住院的伤害病例(含急诊观察病例)。结果 201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021例,男女性别比1.84:1。15~64岁人群占81.20%,其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2.6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学生分别占73.36%、8.73%和4.77%。08:00-11:00和15:00-17:00共报告2093例,占53.42%。公路街道、住宅、工业或建设场所为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占39.59%、30.96%和13.16%;钝器伤、刺伤/锐器伤、身体用力过度居伤害前3位,分别占73.39%、8.16%和5.99%。伤害部位前3位的是头面部、上肢、下肢,分别占30.99%、22.23%和21.84%。结论 2013年济南市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钝器伤、意外事故、非故意伤害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骨折与浅表损伤居前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住院病人跌倒发生时间的特征,分析高发时间点跌倒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所有住院跌倒病人的跌倒发生时间,通过折线图直观描述跌倒高峰时段,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住院病人跌倒高发时间点依次为6:00(10.58%)、7:00(7.94%)、1:00(6.88%)、5:00(6.35%)、23:00(5.82%)。[结论]住院病人跌倒高发时间段聚集在清晨与午夜,应加强对跌倒发生时间段的监控与管理,做好预见性护理,防范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跌倒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护理管理平台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139例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跌倒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占64.03%(89/139);发生跌倒次数最多的地点是卫生间,占54.67%(76/139);跌倒高发时间段为清晨(6:00~8:00)和午夜(0:00^-2:00);患者跌倒发生时当班护士以低年资护士为主;患有肿瘤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其他基础病患者。跌倒评估不够准确/未能识别高危人群、高危患者无防控措施、患者依从性差、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以及环境因素是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常见根本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跌倒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高发地点及时间段等,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伤害报卡在全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初诊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要求对报卡信息进行审核后完成网络在线填报。 结果 2年共收集144 039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6 ∶ 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46%),常见职业有农/渔业劳动者(31.19%)、农民工(21.93%)和工人(19.56%);伤害发生地点以家(30.34%)、街道/城区(28.17%)和工作场所(26.45%)为主;主要受伤原因有跌伤/坠落(26.49%)、交通伤(22.71%)、钝器伤(18.46%)、刺割伤(12.58%)和动物伤(9.95%);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构成以空闲(43.79%)和工作(32.68%)多见;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49.85%)和中等程度伤害(46.04%)为主;伤害意图方面,超过90%的病例均为非故意伤害,男性他伤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自伤的比例高于男性。 结论 本次研究揭示了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病例的主要特征。体力劳动者是发生各类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跌伤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2012年浙江省新昌县共收集伤害病例10 97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构成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占40.99%。职业以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6.01%、24.55%和24.41%。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包括院子等)最多,占35.90%。受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为主,分别占26.58%、23.93%、22.11%、15.68%和7.79%。受伤部位以上肢比例最高,占29.59%。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98.20%。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96.43%。结论新昌县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切实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的流行特征,为该地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医院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绍兴市新昌县共报告伤害首诊病例9694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6∶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占37.11%;职业构成以农/渔业劳动者(29.54%)、农民工(25.06%)和工人(22.74%)为主。伤害发生地点构成前4位的依次为家中(33.41%)、工作场所(28.19%)、街道/城区(19.25%)和城际间公路(12.54%)。受伤原因前5位的依次为跌伤/坠落(26.82%)、交通伤(25.02%)、钝器伤(19.26%)、刺/割伤(17.80%)和动物伤(7.22%)。受伤部位前3位的依次为上肢(31.30%)、下肢(27.85%)和头部(27.11%)。99.72%的监测对象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97.92%的监测对象伤害意图为非故意伤害。结论浙江省新昌县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业,亟需建立伤害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6-2009年西藏自治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报告伤害病例伤害发生原因,为西藏自治区开展伤害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3家哨点医院急、门诊,采用统一制作的报告卡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结果 报告病例中男性青壮年占大多数,学生、商业服务、农林牧业是主要职业.0~15岁及>65岁跌倒/坠落引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某少数民族地区外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1-12—30本地区三所医院急诊外科的4108例病例资料。结果:急诊外伤就诊高峰在夏秋季和18:00-24:00时之间,车祸(44.5%)是首要原因,外伤患者以年轻(35.8±16.1)岁、男性(79.6%)、少数民族(56.4%)和农村人口(63.5%)为主,头部受伤最多(43.8%),48h内死亡比例较高(23.4%)。结论:应结合本地区流行病学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