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绿原酸低及高剂量组(CGA-L、CGA-H),每组8只。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损伤;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及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孤独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CGA-L与CGA-H能降低小鼠DAI评分,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IL-17A与TNF-α水平,上调IL-4与IL-10水平(P<0.05);CGA-L与CGA-H能降低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P<0.05);降低小鼠结肠组织中IL-6与及p-STAT3蛋白表达(P<0.05)。结论 绿原酸可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UC,调控Th17/Treg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对IL-6/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表达和结肠组织中Treg、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探究姜黄素是否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调控Th17/Treg平衡以有效治疗UC。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UC小鼠模型,将5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及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评分,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IL-6、STAT3及p-STAT3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组织中Treg和Th17细胞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Treg转录因子FOXP3和Th17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情况。结果:UC小鼠结肠部位溃疡形成,镜下可见炎症和充血等病理改变,姜黄素中剂量组的黏膜损伤基本恢复正常,只有少量炎性细胞。与正常组相比,UC小鼠结肠组织IL-6、STAT3和p-STAT3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IL-6、STAT3和p-STAT3的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接近正常组,并且中剂量姜黄素能显著降低Th17细胞的水平和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而显著升高Treg细胞的水平和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姜黄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UC,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来调控Th17/Treg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1A(TL1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干扰素γ(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野生型及TL1A(L-Tg)转基因型肠纤维化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评估结肠炎症程度,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的比例,ELISA测定上述细胞IL-17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的体重下降更明显,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MPO含量均显著增高,且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提示纤维化程度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CD4~+IFN-γ~+T细胞和CD4~+IL-17~+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ELISA测定脾、淋巴结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分泌IL-17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TL1A通过调控IL-17和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SASP组)、青黛低剂量组(LQD组)、青黛中剂量组(MQD组)和青黛高剂量组(HQD组),每组10只。利用DSS建立UC模型,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法评估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UC组肠粘膜损伤严重,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升高,SOD降低,青黛组可以抑制DSS引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氧化应激反应,与UC组相比,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其作用效果与SASP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黛能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金方对香烟提取物诱导的CD4~+ 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及对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CD4~+ 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组、(0.25、0.5、1.0)mg/mL利金方处理组、Janus激酶2(JAK2)抑制剂AG-490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抑制剂TG-101348组。利金方处理组和抑制剂组都是先给予相应处理后再进行CSE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 T细胞、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CD4~+ T细胞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D4~+ T细胞JAK2、STAT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D4~+ T细胞JAK2、磷酸化的JAK2(p-JAK2)、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ROR-γt的蛋白水平。结果 CSE处理增加Th17细胞/CD4~+ T细胞比值,培养基中TNF-α、IL-17A含量;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JAK2、STAT3磷酸化增加。利金方处理后降低Th17细胞/CD4~+ T细胞比值,减少TNF-α、IL-17A分泌,抑制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JAK2、STAT3的磷酸化。结论利金方通过抑制JAK2-STAT3-ROR-γt通路降低Th17细胞/CD4~+ T细胞比值减轻CSE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红细胞膜相关蛋白(ERMAP)通过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录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信号通路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验证不同浓度ERMAP-Ig融合蛋白功能;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ERMAP基因敲除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ERMAP-Ig融合蛋白在体外对Th17细胞分化影响。40只6周龄普通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EAE模型:对照(control)-Ig和ERMAP-Ig组,每组20只;记录临床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EAE小鼠体内Th17细胞分化情况。40只6周龄已鉴定的野生型和ERMAP基因敲除小鼠分为2组建立EAE模型:ERMAP+/+和ERMAP-/-组,每组20只。记录临床评分;脊髓HE和固蓝(LFB)染色并进行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CD4+ T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单克隆抗体(IL-12 mAb)对IL-10敲除(IL-10 KO)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5周龄雄性IL-10 KO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 mAb处理组。IL-12 mAb处理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IL-12 mAb(25 mg/k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0. 2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4周后,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采用活体肠黏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通透性实验评估两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CD3、CD4、γ干扰素(IFN-γ)和IL-4,评估Th1细胞/Th2细胞平衡。采用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肠黏膜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p-STAT6)的蛋白水平。结果 IL-12 mAb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IL-12 mAb处理组小鼠DAI及肠道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处理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肠黏膜claudin-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治疗抑制肠黏膜Th1细胞比例,上调Th2细胞比例。信号通路分析中发现,IL-12 mAb治疗提高肠黏膜p-STAT6及IL-13水平,而抑制TNF-α水平。结论 IL-12 mAb可有效缓解CD小鼠模型的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可能与抑制肠黏膜Th1细胞免疫反应及上调STAT6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5%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将30例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FOS组。FOS组在模型建立后饮用配置好的5%FOS溶液。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观察结肠长度变化、组织学损伤评分、菌群计数统计以及IL-6、IL-33、TNF-α、RegⅢγ的表达。结果 FOS组DAI(P0.000 1)及组织学损伤评分(P0.000 1)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结肠质地变硬且黏膜皱褶消失(P0.01),FOS组结肠致病菌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OS组结肠IL-6(P0.05)、IL-33(P0.05)的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P0.05)、RegⅢγ(P0.05)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聚果糖能够改善结肠炎小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33及IL-6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STAT3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6只,采用外用咪喹莫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分别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皮损Th17类细胞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皮损STAT3通路蛋白(STAT3、p-STAT3、JAK3、p-JAK3和SOCS3)的表达水平。结果:(1)养血解毒汤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HE染色观察发现养血解毒汤组皮损表皮增生较模型组少,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皮肤厚度降低(P0.01);(2)养血解毒汤组皮损油分和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3)养血解毒汤组PCNA阳性表达远低于模型组(P0.01);(4)养血解毒汤组脾脏重量低于模型组(P0.05);(5)养血解毒汤组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此外,p-STAT3和p-JAK3表达量亦低于模型组,而SOCS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养血解毒汤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减少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的分泌,由此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