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均怡 《现代养生》2014,(10):129-129
目的:探究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4年1月接收的280例老年口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口腔修复状况。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周全考虑,尽可能确保口腔修复更加符合患者的需要,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结果:所选280例患者中有176例(62.9%)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剩余104例(37.1%)患者接受固定义齿修复。结论:修复活动义齿已经成为修复老年口腔的主要方法,同时修复老年口腔的关键点为防治颞下颌关节病、食物嵌塞及咬合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措施和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共有47人需要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平均每位患者缺失7.4颗牙齿,18例修复固定义齿。其中有10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主诉为食物嵌塞,13例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15例患者在口轻修复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主要措施是修复活动义齿;重建咬合、抬高、以及防止食物的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治理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120例牙周病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结果 治疗组修复后基牙出血指数为(1.00±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0.68);治疗组满意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义齿是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的理想方法,可获得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治疗老年口腔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139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历经口腔检查、针对性治疗、义齿修复、牙槽骨保护等治疗过程,并接受随访复诊.结果:男性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经口腔修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77%,女性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4%,二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X2=0.014).结论:口腔修复治疗是治疗老年口腔疾病的首选疗法,建议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5.
丁菊欣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242-2242
目的 对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研究.方法 第一步进行牙体取模并制作腊牙合垫.第二步对牙合垫进行处理,包括对牙合垫进行快速的装盒以及手术的包埋.最后是进行牙合垫式的义齿,然后等到各种症状消失后就能停止牙合垫义齿.结果 共修复活动义齿缺失牙齿1014颗,平均每位患者缺失8.89颗(共114位患者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另外有18例的患者进行的是固定义齿修复.在活动义齿修复中,全口义齿的患者是38例,占该项目修复者总数的33.33%;上半口义齿的患者是33例,占该项目修复者总数的28.95%;下半口义齿的患者是32例,占该项目修复者总数的28.07%;其余的是赝复体,共有11例,占总数的11.40%.另外在固定义齿修复中,一共修复的牙单位为43个.在所有的患者中存在食物嵌塞的症状的患者共43例.结论 老年人是口腔修复的主要成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把握住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方案,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分析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的效果,以改善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月—2022年1 2月收治的8 0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口腔修复,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义齿合格率、牙齿缺失率以及修复后1、3、6个月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义齿合格率为9 0.00%,高于对照组的7 0.00%;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缺失率为7.5 0%,低于对照组的30.00%;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问题的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 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使用活动义齿的修复效果优于固定义齿,有助于降低口腔问题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口腔健康,提升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7.
黄斌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66-167
目的探究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常见问题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40例进行了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些口腔修复患者的年龄、性别、修复部位等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人均缺少牙齿8.3颗,30例患者牙齿的颌面存在重度磨损,41例患者牙齿缺失,15例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11例患有牙周病,19例龋齿,14例牙髓病,有17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腔问题的。69.28%的患者进行了活动义齿的修复,16.43%患者进行了全口义齿的修复,10.0%的患者修复了上半口义齿,20.71%的患者修复了下半口义齿,15.0%的患者进行了赝复体的修复,7.14%的患者进行了固定义齿的修复。结论常见的老年口腔疾病问题中常采用活动义齿的修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修复方法,为预防牙齿损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510例口腔患者的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1例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方法,189例中均为固定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204例,上半口义齿修复51例,下半口义齿修复153例,赝复体修复102例;189例固定义齿修复者中,男126例,女63例.结论 活动义齿修复是口腔修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修复质量,应重视咬合重建,积极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义齿修复治疗方法.方法 对来我院进行叉齿修复治疗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自身选择需求,以及其它因素分为2组,分别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叉齿修复组.对该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义齿修复后,在戴入后的第8个月进行复查,检查基牙是否有龋病,是否有松动以及牙周的相关改变.结果 基牙是否能够保持健康与义齿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通过两组治疗后复查结果对比得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叉齿修复最好的方法是活动义齿治疗,固定义齿修复治疗需要十刻保持口腔的卫生,治疗后患者出牙周组织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接受151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牙齿平均缺失8.5颗,83例(81.4%)需修复活动义齿,19(18.6%)例需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前主诉有食物嵌塞者23例(22.5%),修复时重建咬合或抬高者78例(76.5%),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25例(24.5%)。结论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对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是主要方法,重新修复牙颌、防止食物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口腔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为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天津河西区口腔医院收治的98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固定义齿组与联合修复组各49例。固定义齿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联合修复组采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后满意度。结果联合修复组总有效率为95.92%,固定义齿组总有效率为85.71%;联合修复组满意度为97. 96%,固定义齿组满意度为81. 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方案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其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154例患者为例分析研究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54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54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94例修复活动义齿,60例为修复固定义齿,两项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缺损(或缺失)牙齿964颗,平均缺损牙齿(7.4±2.3)颗,其中牙齿缺失患者(74例,48.1%)明显高于牙齿缺失患者(36例,27.3%),两项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57.8%,女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2.2%;两项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口腔修复治疗主要以修复活动义齿为主,其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牙齿缺损是其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是老年口腔修复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9-120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为治疗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了15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观察所有患者的修复治疗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有62例,占全部患者的39.7%。需要修复上半口义齿的患者有18例,占29%;需要修复下半口义齿的患者有26例,占42%;需要修复全口义齿的患者有14例,占22.6%;需要修复赝复体的有4例,占6.5%。94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8例,女性患者有36例,总共修复了150个牙单位。结论老年人的口腔修复基本以义齿的修复为主,因此必须要对牙合进行重新修复,防止食物堵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种植义齿修复在口腔修复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需进行口腔修复的6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诊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分别采取两种修复方式:对照组行常规固定义齿修复、实验组行种植义齿修复。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皆要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0%更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结论:将种植义齿应用于口腔修复,较固定义齿修复的效果要好,更易于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保证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中义齿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口腔治疗中种植义齿的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28例.观察组采用义齿种植修复方案,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方式.两组修复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观察组在修复后无论是美观效果、舒适性还是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效率、固位力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治愈率为92.8%,对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采取义齿种植,对提升修复疗效、改善患牙实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是隐形义齿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口腔修复过程中应用隐形义齿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139例患者,经过1-1.5年的随访后,得出结果为:63例患者结果为优,50例患者结果为良,26例患者结果为失败,优良率达到81.3%.结论:固定修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应用的人仍然有限,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这项操作有恐惧心理或者经济上负担较重,进而放弃固定修复,尤其是对于前牙缺失的患者,隐形义齿还是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选择适当的适应症,患者佩戴隐形义齿后,多数未感觉明显的异物感,舒适美观,这就说明隐形义齿在口腔修复中占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洪江 《现代保健》2010,(19):46-47
目的探讨做好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方法。方法对近3年诊治的316例口腔修复病例设计卡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平均缺失牙齿8.3颗,17.9%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5.8%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3.8%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活动义齿修复后局部炎症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确诊牙列缺损并接受活动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93例,分析讨论老年患者活动义齿修复后局部炎症反应和咀嚼效率情况,对活动义齿修复后局部炎症反应状态与咀嚼效率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活动义齿修复后发生牙龈炎症反应的发生率为12.50%,女性患者中为1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使用义齿后1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发现,使用义齿的食物残渣吸光度水平为(0.839±0.069),高于不使用义齿辅助时的吸光度(0.710±0.097);无炎症反应患者活动义齿修复后的咀嚼效率高于存在炎症反应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中活动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会得到大幅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义齿相关的局部炎症问题,而局部炎症反应的存在又可能影响咀嚼效率,导致其减低,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其中12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为17~42岁,平均年龄为(25.7±7.8)岁。采用安氏分类,其中8例为I类,20例为II类,4例为III类;16例患者为前牙缺损,12例患者为后牙缺损,另有4例患者为前后牙均有缺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6例前牙缺损患者中,12例接受了固定义齿修复治疗,4例接受了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在12例后牙缺损患者中,8例接受了固定义齿修复治疗,4例接受了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在4例前后牙均有缺损的患者中,各有2例患者接受了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上述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牙列缺损以及牙体缺损的特点和临床修复状况,为往后的临床治疗及口腔保健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性别、年龄、修复部位、修复情况等方面,对一年来到该院进行口腔修复的6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比较结果为:在性别方面,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在年龄方面,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5,P<0.05),以28~58岁患者居多(56.9%);在修复部位方面,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6,P<0.05),上颌部位损伤的患者比例最高(45.58%).在口腔修复情况方面,被采用最多的修复类型依次为铰连式义齿(36.1%)、铸造支架义齿(27.4%)、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3%).结论?口腔临床修复医生要加强对铰连式义齿、铸造支架义齿、金属烤瓷联合全冠等比较常用的修复类型的学习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临床修复技能和水平,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层次,针对性的做好患者术后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以更好地为口腔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