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谈脾风马脾风慢脾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病名出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方面论述了脾风、马脾风、慢脾风三种疾病,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9-1990年收治脾外伤64例,应用脾修补或部分切除术2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脾破裂保脾治疗经验。方法有选择的对49例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27例。单纯缝合11例;缝合+脾动脉结扎2例;填塞+缝合4例;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10例。结果全部治愈。手术组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脾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脾破裂保脾手术中脾动脉结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破裂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内脏损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30%~40%。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50例,其中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40例,其中行全脾切除术32例,部分切除术4例,脾修补10例。部分切除与修补术患者中有4例,因脾脏创面出血不易控制,附加了脾动脉主干或分支结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脾功能逐渐被人们重视,无脾尤其是儿童易引起凶险性败血症,因此,脾损伤的保脾技术临床上相继开展。我院近十年来先后开展了脾损伤修补、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和自体脾块移植术近百例,收到了保脾功能的效果。现将此类手术在术中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外科学界一致认为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一旦损伤,即行脾切除术。近20年来,应用现代医学手段对脾脏功能开展了较深入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揭示出脾脏是一个有着多种功能的重要器官,特别是其强有力的免疫功能已被证明。因此,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保留脾脏,以避免由于无脾而致的机体免疫力低下,  相似文献   

7.
自1893年 Riegues 第一次行脾切除以后,全脾切除术历来成为治疗脾脏损伤的传统方法,但近几年来由于对脾脏生理解剖,免疫功能以及脾切除后暴发感染的了解和认识,使许多外科医生主张对脾破裂应尽量保留脾组织,避免切除全脾.我院自1983年以来,用脾修补治愈6例外伤性脾破裂,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曹荣格  陈东  赵涛  叶宁 《安徽医药》2002,6(3):48-4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时各种保脾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109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非手术保脾疗法36例,部分脾动脉栓塞(PSE)介入保脾术38例,脾网片捆扎保脾术17例,全组保脾成功率占同期82.5%(91/109),无一例死亡.各种保脾疗法后行Bus、CT及99mTC检查,测定血小板、lgM、IgC、C3、C4免疫指标,随诊半个月~10个月,脾脏均正常存活,免疫功能正常.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非手术保脾疗法、部分脾动脉栓塞(PSE)介入保脾术、脾网片捆扎保脾术,均为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的保脾方法,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01-203
目的分析比较脾切除与保脾治疗在创伤性脾破裂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脾治疗,观察组采用脾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89±1.08)d、住院时间(9.79±4.27)d、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6.12±2.15)d、住院时间(14.26±3.45)d、并发症发生率(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输血量、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与保脾治疗对创伤性较轻脾破裂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田琼香 《云南医药》2013,(5):428-429
<正>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我院2007年5月~2010年01月来行脾破裂切除术48例,其中应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性裂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0.05岁,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定期复查B超。39例自体脾组织移植患者,自术后第7d起均行超声检查,监测脾组织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短期内,脾组织回声较低,随着时间的增长,回声随之增强,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回声,同时可观察到组织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信号。探查腹腔脏器,  相似文献   

11.
王文海 《江苏医药》1998,24(8):617-618
我院10年来对外伤性脾破裂在不能保脾的情况下经脾包膜下切除脾脏9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院自1987年~1997年共收治不能保脾经脾包膜下切脾脏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4岁~64岁。均有腹部或左上腹外伤史。腹腔穿刺抽到不凝固的新鲜血液。仅1例外伤性脾门区包膜下血肿,24小时内B超跟踪检查血肿迅速增大,有真性脾破裂,脾蒂血管撕裂危险经脾包膜下行切脾外,余8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休克。术中腹腔平均积血量为1500~2500ml,碑破裂Ⅲ~Ⅳ度。  相似文献   

12.
臧建民  赵振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87-2288
目的 比较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全脾切除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155例成年钝性脾损伤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立即进行剖腹手术,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持续性出血的患者依据超声和/或CT扫描来确定脾损伤等级并进行保守治疗.均行细菌学监控、相应实验室和/或影像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术后1个月内).结果 最终保脾成功的(含非手术治疗64人、脾修补,部分切除34人)的患者有98人,占63.2%,脾切除的患者有57人,占36.8%.脾切除组49.1% (28/57)的早期总体感染率比脾保留组的8.2% (8/98)明显要高(P<0.01).脾切除组和保守治疗组、脾修复/部分切除组(P<0.03)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破裂通过手术或非手术疗法保留脾脏可以降低成年患者的早期感染率,因此保留脾脏的治疗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脾破裂保脾治疗经验。方法选择性的对38例脾破裂进行保脾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0例。单纯缝合6例;填塞+缝合4例,脾脏完全切除+大网膜自身移植10例。结果本组38例患者,治愈后无二次手术。结论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脾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脾脏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保留脾脏手术显得愈加重要。我院1996-01~2003-12采用近段脾动脉结扎后脾修补术,对22例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小儿脾破裂23例,其中保脾手术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性 ,5 8岁。 2 0 0 0年 6月以来 ,于劳累后出现午后高热 ,用“先锋 V、青霉素”等消炎治疗无效。 1个月后行胸片检查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 ,右肺中段炎症 ,右下肺胸膜包裹性积液”,给予抗结核治疗 (雷米封 0 .4 g,3次 / d 利福平0 .4 5 g,3次 / d 吡嗪酰胺 0 .5 g,3次 / d)及抗菌治疗 (丁胺卡那霉素 0 .4 g/ d 头孢噻口亏钠 0 .4 g/ d) ,效果差。治疗中实验室检查 :布氏 ( )、红细胞沉降率 12 5 mm/ 1h”,后加用四环素口服 ,无效。 10 d后 CT检查发现“右肺炎 ,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淋巴瘤可能 )”,遂于 2 0 0 0年 7月 3 1日入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保脾治疗32例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脾修补组两组。结果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15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和条件灵活选用治疗方法,可达到安全、有效的保留脾脏和脾脏生理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费用、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特点。方法92例脾功能亢进症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作为脾栓塞组,208例脾功能亢进症行脾切除治疗患者作为脾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前、术后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成功。脾栓塞组住院天数(23.39±10.15)d短于脾切除组的(31.54±11.08)d,住院费用中位数2.77万元少于脾切除组的4.82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术后3、7、14、21 d的WBC、PLT水平均低于脾切除组,术后3 d的RBC水平高于脾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14、21 d的R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患者的腹水感染、脾周脓肿、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热、肝性脑病、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5.00%、2.17%、0、88.04%、1.09%、2.17%,与脾切除组的42.79%、0、25.00%、98.08%、19.7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水、腹痛、左下肺不张、肺炎、腹腔血肿、其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均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明确。部分脾动脉栓塞更适合肝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入脾血流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脾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脾血流阻断法行保脾手术。结果25例应用人脾血流阻断法行保脾手术的患者,21例保脾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正常,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入脾血流阻断法保脾术安全有效、方法简单且保脾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淳 《哈尔滨医药》1998,18(1):32-33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常见损伤,随着对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保留性脾手术日趋受到重视。本组对236例脾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保留性脾手术的70例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1例,女9例。平均年龄31岁。其中闭合性损伤63例,开放性损伤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