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近5年来2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并发椎管狭窄者分别进行了椎板减压、部分病人附加了内固定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评估了手术疗效和恢复活动后继续滑脱的可恿生。结果 随访8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术前腿痛麻17例均获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前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者6例,术后2-3个月均能行走,生活自理,其中5例尿便功能障碍者也恢复括约肌功能。术后X线平片证实,继续滑脱者仅2例,滑脱度增加不足5%。结论 老年人因合并骨质疏松症、心脑等疾病,手术不宜过大,不宜附加内固定和另外取骨植骨融合,因而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有限地扩大椎板减压和间盘切除对缓解神经受压及马尾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邻近节段椎间突出症患者25例,术后患者获得6~36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效果明显、固定可靠,有效减缓了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该退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的76例腰4-5节段D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前凸角(SL),在CT矢状面重建图像测量椎间隙高度(DH)、滑脱距离(SD)、融合器沉降距离,计算滑脱改善率,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99.2±13.1)min,术中出血量为(37.8±7.1)ml。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术后3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12个月的LL、SL、DH、SD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DH较术后1 d减...  相似文献   

4.
叶茂  王奎  邹毅  王建国  周涤沙 《山东医药》2008,48(39):86-87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23例滑脱完全复位,有3例滑脱复位达90%,植骨融合25例。疗效按JOA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3.2%(24/26)。并发一过性下肢疼痛或加重3例,滑脱复位后再滑脱1例,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认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能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00例,其中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组50例,传统开放组50例。分别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疼痛视觉VS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对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随访VAS疼痛等评分指标均比传统开放手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1)。小切口组ODI由术前的(84.4±5.3)%减小到术后末次随访的(7.7±1.3)%;传统开放组ODI由术前的(85.9±3.9)%减小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9.2±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减少了椎旁组织的广泛剥离,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腰痛少等优点,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42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每月均进行随访及X线拍摄,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183 min,平均(133.3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523 ml,平均(629.52±123.21)min;36例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复位,6例通过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采用ODI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38例)及92.86%(39例);融合成功37例,融合率88.09%,融合时间为3~16个月,平均(7.35±3.82)个月,11.9%(5例)未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恩祥  于淼 《山东医药》2011,51(33):96-96
2004~2010年,我院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GSS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42~67岁、平均54.7岁。其中退行性滑脱17例,峡部不连性滑脱31例;腰5椎体滑脱27例,腰4椎体滑脱20例,腰3椎体滑脱1例。按Meg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35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竖脊肌、多裂肌积分肌电值(iEMG)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1~2020-1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悬吊核心肌...  相似文献   

9.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开始出现衰老及萎缩等症状。骨骼肌作为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动力部分,一旦出现肌力减退及肌肉质量下降等衰退症状,会对人体的运动能力造成直接影响。适当运动能提升肌力及肌量,有利于延缓及改善肌肉衰老症状,恢复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肌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献忠  李晖  张新华 《山东医药》2009,49(46):62-63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7例,比较手术前后Taillard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高度指数变化。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a(平均2a),术后1周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与术前比较,P均〈0.05。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1.89%(34/37),腰椎融合率为100%。无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和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无改变。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单枚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LIF组(n=21)和TLIF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及并发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PLIT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武振国  肖增明 《山东医药》2006,46(24):55-56
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FC)后斜向植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2例。结果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0mm恢复至术后的11.6mm,至随访时无明显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骨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L4~L5稳定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疾病患者17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所有患者均为L4椎体滑移,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无明显腰椎失稳表现,比较术前、术后腰疼或者下肢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随访,94%患者达到脊柱骨性融合。结果随访结果中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融合率94%。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短期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宋兴华 《山东医药》2010,50(43):36-36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切口不愈合、感染、窦道形成,严重者导致椎管内感染,甚至颅内感染。199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患者617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