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和平凉市养老机构的36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总分为28.48±5.78分,地区、家庭类型、文化程度为影响健康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欠发达地区,不完整的家庭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更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应该定期采集老年人的意见,鼓励子女探望,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并完善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需求剧增,在养老机构推进并实现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全面融合,是解决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保障养老机构发展医疗服务,但是在政府部门政策协同、服务人员职业发展、服务项目供给规范和运营资金成本投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由此提出建立健全医养融合养老机构管理体系、加快形成举办医养融合养老机构的多元化格局、推动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全面对接融合、增加惠及机构入住老年人的资金投入途径、加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等建议,以完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养老机构承担的养老需求并提出建议,以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35家养老机构收纳的307名老年人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包括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建议。结果养老机构中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调查中: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方面,饮食的要求最高(35.2%);在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方面,41.1%的老人希望得到定期检查的服务;在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方面,老人对聊天解闷、心理护理以及文娱活动这三项的需求较高(89.3%)。在养老机构老人对养老服务的建议方面,83.4%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提供便捷便宜的医疗服务。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针对老年人需求,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描述养老机构医疗健康服务和后勤服务现状,找出民营养老机构存在问题,据此为完善民营养老机构服务模式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问卷调查天津市某民营养老机构29名老年人。结果老年人对民营养老机构医疗健康服务和后勤服务情况较为满意。结论民营养老机构应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同时政府及社会力量应加强对民营养老机构的正面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失能等级老年人的医养需求特点,为未来机构养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抽取57家养老机构,对入住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医疗服务方面,老年人相对更需要医疗巡诊、临床治疗、医学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方面,更需要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生活服务方面,更需要助浴、助厕等必需的日常服务。结论: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受损率较高,建议为不同失能等级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切实满足老年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此外,应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找出其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策略和措施,为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320名老年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收入来源和居住情况与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相关(P<0.05)。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自身健康关注程度以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相关活动及满意程度也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有显著性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为大病康复服务(63.3%), 58.3%的老年人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费用较高。结论 广州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强化宣传引导,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力求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日前下发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到2020年,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意见》明确,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时要为养老机构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医疗保障部门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开展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分析,为养老机构内的医养结合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方法抽取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和未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各2家,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结合定性调查,了解养老院内医疗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养老机构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80%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占比仅为30%左右,老年痴呆及其引发的精神症状管理难度大,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身体功能评分较低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相对较低。结论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年龄高,医疗服务需求旺盛,需要通过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和多途径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满足高龄老年人养老中的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状况,对不同医疗服务模式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山东省1 648名≥60岁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导致不同医疗服务模式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自我感觉没有大问题"和"经济困难"在老年人"患病未就诊"原因的分别占36.10%、13.53%。健康自评越好的老年人,由于"自我感觉没问题"不去就诊的概率越高;健康自评越差、过去职业为农民的老年人,由于经济困难而不去就诊的概率较高。医养分离模式的养老机构中,女性和婚姻状况为"非未婚"的老年人,由于"自我感觉没有大问题"不去就医的概率较高;在一体化模式的养老机构中,未婚的老年人"自我感觉没有大问题"导致不去就医的概率高。医养分离模式和外部合作模式的养老机构中,子女数越少的老年人,越可能因为经济困难不去就诊。结论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健康意识,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经济状况,增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四川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属性及特征差异,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满足的"靶向精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27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改进Kano模型划分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整体层面对47项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需求;64项服务中有30项|DSI|≥0.5,33项SI>|DSI|;重要度矩阵划分结果显示,11项服务划分在第一象限,归属于期望属性,26项服务划分在第二象限,归属于魅力属性,10项服务划分在第三象限,归属于无差异型属性;17项服务划分在第四象限,归属于必备属性。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整体上呈现出"高依赖性"和"高期待性"倾向,据此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持续保障必备型需求服务,稳步提供期望型需求服务,努力丰富魅力型需求服务,客观分析无差异型需求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必备型需求(M)>期望型需求(O)>魅力型需求(A)>无差异型需求(I)"的需求满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3家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及护工对全科团队服务的需求,调查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模式的意愿,探讨并构建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利群、张江和申江3家养老机构148名老年人、148名家属和106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养老机构满意度、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原因、对全科服务的需求度和需求内容。结果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机构满意度较高(98%以上);不同养老机构老年人希望接受的养老方式不同(χ~2=43.73,P=0.041),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愿有明显差异(χ~2=64.35,P=0.023);对全科服务的需求度方面,各养老机构家属需求不同(χ~2=87.65,P=0.019);各养老机构护工对全科服务需求项目均不相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22);老年人、家属及护工需求有明显差异(χ~2=260.48,P=0.000),其中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较仅患一种疾病的老年人需求度更高(χ~2=153.01,P=0.014)。结论随着浦东新区"医-养-护"模式的逐步推进,应关注养老观念和需求的不断改变,结合不同辖区、各人群的需要,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健康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彭州市隆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办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运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由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提供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优势,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拓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加强老年预防保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兴趣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中医康复等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以“四定”活动为载体,建立“积分”机制,激发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新动力,丰富养护服务内涵。该项目入选四川省医养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医疗机构+社区养老,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巩固完善了养老服务综合体。它延伸医养服务半径,拓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发挥医疗卫生技术优势,切实解决了辖区大多数老人不愿入住功能单一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区老年人医养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本市老龄化后养老延伸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医养结合养老运行新模式。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现况及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被调查人群医疗需求以慢性病为主,养老需求中子女养老比例较高,愿意入住带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的占半数以上,子女越多,入住养老机构及护理院的意愿越弱。结论:关注改善目前老年人"长寿不健康"状况,推动养老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调整,选择适合和合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来完善与优化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市宝安区松岗街道1 000例≥60岁老年人进行养老现况及养老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434例(44.97%),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涵义知晓率仅为74例(26.11%)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养老问题是生活照顾问题370例(38.34%),最希望得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定期常规健康检查386(40.0%),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54例(15.96%),有和子女完全分居意愿的69例(7.15%),最希望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为情感支持424(43.94%),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现状的满意度63.94%;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情况为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社区老年人养老在经济上不是主要问题,社区老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独居老人、高龄体弱老人的养老需求;老人对于养老医疗需求是主要的,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口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为制定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60岁以上老年人3 601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选择以及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有效应答率98.42%。老年人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43.68%,93.28%的老人与配偶和(或)子女同住,6.30%的老人独居;4.77%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30.11%的老年人部分自理需要照顾。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5.83%,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精神或心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及关节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患病率依次为31.94%、13.54%、2.51%、2.51%、0.90%、2.20%、3.02%、4.23%和17.41%。78.8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并有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11.91%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自评健康状况与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存在相关性;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费用可接受范围在1 000元以下的占70.67%;希望提供医疗服务项目的前五位依次为定期体检(37.69%)、疾病诊治(17.17%)、预防保健(16.72%)、健康教育(9.70%)、康复护理(6.90%);希望提供的服务形式前五位为患者直接到机构(54.25%)、医生定期上门服务(29.18%)、提供专业护理入户服务(8.26%)、医生预约上门服务(2.64%)和开设老年病社区讲座(2.07%)。 结论 海口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居家养老是首选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较高,应根据服务需求建立切实有效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杨敏  钱英 《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杭州社区31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8.3%;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比例增加;在1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与无慢性病老人需求无明显差异,需求率最高的是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结论 完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须建立在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基础上,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麻涌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为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帮助。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麻涌镇500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在居家养老的7个服务项目中,医疗康复类、家政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是最主要需求;生活照料类服务的主体为服务企业,医疗康复类为各级医院,精神慰藉类服务为居民委员会和志愿者;不同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侧重点不同,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实施的各维度得分:总分(41.70±5.22)分,服务供给(23.17±2.63)分,服务规范(4.60±1.04)分,服务管理(5.34±1.30)分,服务保障(4.89±1.41)分,服务评价(4.69±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9,P<0.05);被调查者对服务项目设计、服务态度最为满意,而服务水平满意度最低。结论东莞市麻涌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养老护理实践中,需建立规范的、可操作的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信阳市采取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到家庭结构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现有的养老模式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所突显出的问题。为此,分析了信阳市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内外较成熟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从改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提升养老护理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能够满足信阳市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的建议,以推动信阳市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汇区健康促进志愿服务项目主要以"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模式开展,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实现"积极老龄化"有着一定的贡献。一方面,满足了老年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了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年轻的老年群体可以借助此模式,建立新的社会互动网络,度过更有意义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居住方式和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使基层卫生服务更具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居家类型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方法: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负二项Hurdle回归模型(NBH模型)分析。结果:与子女同住会显著提高城乡居家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P<0.05),子女经济支持则会显著降低需求(P<0.05);当老年人至少具有一项基层卫生服务需求时,子女情感支持会显著降低其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P<0.05)。此外,户口、自评健康、是否有慢病、ADL水平、子女数都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和建议:家庭照护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家庭责任融入社区居家健康养老制度中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庭特征,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应当关注农村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患有慢病老年人的需求,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具有社区居家养老意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