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老年胃癌患者1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改变,提高其早期诊治的水平,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内镜病理证实的174例老年人胃癌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内镜下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7例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内镜、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3例,溃疡浸润型5例,肿块型4例,结节型3例.另外2例表现为浅表糜烂,极似一般浅表糜烂性胃炎.结论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形态多样的特点.内镜活检是确诊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内镜的主要手段,而病理诊断技术是确诊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吴晨  陈翔宇 《江西医药》2023,(5):629-630
目的 探讨食管结核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和内镜检查结果。方法 研究1例食管结核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结核其常以进食梗阻、吞咽困难、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盗汗、消瘦等表现,临床确诊需分离出结核杆菌,亦可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取材进行病理活检确诊。结论 食管结核临床比较少见,临床症状不甚典型,且分离结核杆菌比较困难,临床诊断的误诊率比较高,临床可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取材进行病理活检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为早期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占同期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0.37%。临床表现以腹痛、黄疸、肝胆肿大、大便潜血阳性、消瘦为主。手术患者大多有局部器官或组织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检查方法以内镜结合病理组织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5.
黄友发  李汝安 《江西医药》2007,42(6):531-532
目的 总结肠结核的诊断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7~2003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腹痛11例(91.66%),腹泻6例(50%),便血7例(58.33%),腹块4例(33.33%),不全性肠梗阻4例(33.33%),腹壁柔韧感4例(33.33%).结论 充分认识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对防止本病的误诊误治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2007-2010年我院共行结肠镜检查1760例,经病理、手术证实大肠癌98例,检出率达5.6%。现就我院检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内镜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里长街和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0例中男7例,女13例,男女比为1∶1.85.临床表现较复杂,X线钡造影、腹部B超及内镜检查有一定的帮助.胸片检查男性均有肺结核或陈旧性肺结核,而女性只有半数有肺结核影.结论 肠结核临床表现复杂,仅根据临床表现易误诊.病理检查常能提供决定性诊断结果,但活检应多取、深取.老年病人症状轻微易延误诊断.女性肠结核部分是由盆腔感染所致.慢性阑尾炎病人应注意合并肠结核之可能.  相似文献   

8.
黄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00-101
目的研究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至2009年临床回顾性诊断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的34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腹痛,但缺乏特异性,恶心呕吐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伴随症状较为多见。内镜下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黏膜病理改变最重。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为血管炎性表现。临床误诊率高达85.3%,内镜误诊率高达9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表现,且内镜及其他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困难,只有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胃石症发病率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并发症有溃疡、出血、穿孔、梗阻等。胃石症的发现往往是在其出现临床症状,行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误诊率较高。武汉市江夏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胃镜发现胃石症50例,为提高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本文就该病及其一些并发症的内镜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幽门管溃疡为特殊类型的溃疡,临床表现不尽相同。1998-2003年经内镜诊断的幽门管溃疡50例,占同期胃溃疡检出总数的5.2%。现就其临床及内镜特点介绍如下,以期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宇清  孙长喜 《河北医药》2003,25(10):790-790
肠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 ] ,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较困难。本文结合我院 1990至2 0 0 2年收治的肠结核患者 3 2例 ,并参考文献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 2例 ,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41.1岁 ,其中 10~ 40岁 16例占 5 0 %。1.2 症状及体征 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消瘦为主 ,其次为腹胀、腹泻 ,生育期妇女可有闭经及月经紊乱等症状。本组腹痛 2 7例占 84.4%,发热 2 6例占 81.3 %,消瘦 19例占5 9 .4%,腹泻 19例占 5 9.4%,腹胀 18…  相似文献   

12.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贻误治疗。其好发部位是回盲部,亦称为回部结核。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6月至200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结核8例的临床资料,就误诊原因和治疗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减少临床误诊发生,提高对肠结核的早期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7个月,其中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可全方位的开放各组鼻窦,清除病灶。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侵损性操作,并缩短诊治时间。定期随诊可避免和减少复发。该技术可作为治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激素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59%,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其症状和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及组织中富含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EG的重要指标,激素及中医药治疗EG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的治疗,以减少肠结核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肠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肠结核患者多以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4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7例占35.4%。31例患者经强化抗结核及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结论:肠结核经结肠镜检及结核菌抗酸染色可以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可治愈,对于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CM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PCML的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块、血便和大便习惯改变。内镜下为结节型9例(50.0%),溃疡型5例(27.8%),浸润型4例(22.2%)。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16例(88.9%),T淋巴细胞2例(11.1%)。内镜活检病理诊断PCML10例,手术后病理诊断8例。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表现与大肠癌或克隆病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检查结果。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为主。病变部位易侵犯直、结肠,呈连续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缺乏显著特异性,临床表现结合内镜联合活检是对该病进行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ncer,PDC)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PDC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导致误诊、漏诊。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5月,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PDC共23例,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52%。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21例,非出血者5例。内镜检查可见胃或十二指肠有活动性出血和(或)有血痂附着的溃疡病灶。21例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3例患者转入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内镜检查是肝源性溃疡出血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