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融碧用百合地黄汤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地黄汤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原书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  相似文献   

3.
百合病是古代一杂病名 ,这一病名的正式出现则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 ,论曰 :“百合病者 ,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 ,欲饮食 ,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 ,如热无热 ,口苦 ,小便赤 ,诸药不能治 ,得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 ,身形如和 ,其脉微数。”其临床表现为沉默少言、欲睡不得眠、欲行不能走、欲食不能吃 ,寒热似有若无 ,神志时有不宁 ,或作自言自语 ,伴有口苦、尿赤、脉数等阴虚内热兼症。目前中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对 6例不同年龄的本症病人作针…  相似文献   

4.
百合病首载于《金匮要略》,对百合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仲景和古代医家论述甚详。如仲景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  相似文献   

5.
百合地黄汤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治疗百合病专用方。《金匮要略》谓:"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相似文献   

6.
百合病治验     
陈××,男,50岁,本公社欧口大队社员。已患病多日,面黄颧红微浮,口出一股焦臭气。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一月来,时寒战,时发烧,时昏睡,时惊叫;能食时如常人一样,不思食时则汤水不能下咽。大便颇硬,三、五日—次;  相似文献   

7.
五论百合病百合病一般症状、误汗、误下、误吐之变证治疗方法,原文指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  相似文献   

8.
百合病,是神志失调的一种疾病。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  相似文献   

9.
李鹏 《江西中医药》2008,39(9):38-39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伤寒大病之后,百脉未和,余热未解,心肺阴液被耗损,或因情志不遂,偶触惊疑,卒临景遇,郁而化火,消铄阴液,导致心肺阴虚,百脉受累,脏腑失养影响功能发挥,而见证候百出的“百合病”。其临床表现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对神志病有多处论述,如瘈狂、惊痫、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今就神志病的治疗方法归纳如下。 (一)、养阴清热法《百合狐惑阴阳毒》篇,治疗百合病诸方,《白痹虚劳》篇治疗虚烦不寐的酸枣仁汤,《中风历节》篇治疗言行狂乱的防已地黄汤,皆为养阴清热法。百合病或因伤寒之后余热未清,或因情志不逐,五志化火,酿成阴虚内热。虚热内扰,精神恍惚,坐卧不安,言语、行动、饮食、感觉异常:“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  相似文献   

11.
论百合狐惑阴阳毒为立克次体病毒的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述的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究为现代医学中的什么病?迄今未有定论.作者经多年研究,提出如下看法.一、百合病应为百日病(Q热)的探讨1.百合病特征的分析为便于论说,兹将有关条文摘引如下."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  相似文献   

12.
百合病的临床证候有:常默默不语,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想进饮食,但不能食,有时胃纳甚佳,有时又厌恶饮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脉微微,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显著,服药后又呕吐不已,或下利不止,神志恍惚,自言自语,但从形体上看,又没有显著的病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神经官能症。患者女性,23岁,未婚。头昏不能站立,神志恍惚,有时胃纳甚佳,有时厌食,时有尿意,但又解不出小便(查小便未见异常),服中西药物无效,服药后反而呕吐、不利(查大便未见脓细胞、红细胞等)。  相似文献   

13.
论曰 :“百合病者 ,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 ,欲饮时 ,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 ,如热无热 ,口苦 ,小便赤 ,诸药不能治 ,其脉微数。”“有溺时头痛者 ,六十日乃愈 ,若溺时头不痛者 ,淅然者 ,四十日愈 ,若溺时快然 ,但头眩者 ,二十日愈。”热病之后 ,百脉未合 ,余热未尽 ,心肺阴液被耗损 ,亦可为情志不遂 ,偶触惊疑 ,卒临累遇 ,郁而化火 ,销炼阴液 ,心肺阴虚成病 ,百脉俱受其累 ,证候百出 ,故称“百合病”。其主证为精神恍惚、汗出、头痛、口苦、舌红、脉数。证候两大特点 :神志…  相似文献   

14.
六、百合病的“欲卧不能卧”应和内科的不寐证加以区别过去杂志曾有报导,百合病中的“欲卧不能卧”的词句,应和不寐证加以鉴别,其原因是二者在证状上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应细加辨认,不可混为一谈,乱投方药。须鉴别的有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15.
百合病病机要点与治疗原则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百合病为仲景《金匮要略》重点论述疾病之一。但长期来在对百合病病机要点、治疗原则的认识上则各持已见,不得统一。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百合病是以心阴虚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金匮》百合病篇第一条云:“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历代各家对本条所述主证理解不一,导致了对百合病病机要点的认识分歧。  相似文献   

16.
百合病,旧注家多定位在“肺”与“心”,笔者认为定位在“肝”更符合仲景原意,今试论之。《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咏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浅释:“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此胃纳失常  相似文献   

17.
付晓兵  曾琴  任建坤 《河南中医》2011,31(4):325-327
"但欲寐"是少阴病阴盛阳虚的特点.肾中阳气维系着一身之阴阳.肾阳充足,则阴阳相互维系,机体的卫外能力就充沛,人的睡眠就深且睡眠质量好;若肾阳不足,除畏寒怕冷,肢体蜷卧以外,尚可导致机体的阴阳不足,阳虚不能温煦阴津,致使精神疲惫,倦怠乏力,但欲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雅琼 《山西中医》2011,27(7):21-21
百合病之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根据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临床表现分析与西医所说的抑郁症类似。  相似文献   

19.
百合病小议     
陆秋月 《河南中医》2003,23(8):14-14
百合病古病名 ,出《金匮要略·百合狐 或虫 阴阳毒病脉证治》。它的起因一部分是由于大病之后 ,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而绝大部分是由于七情内伤而引起。《金匮要略》描写百合病为“意欲食复不能食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 ,欲食不能食 ,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 ,如热无热。”都是形容精神情志恍惚不安的症状 ,这与《内经·疏五过论》篇“不在脏腑 ,不变躯形 ,诊之而疑 ,不知其名”的症候描述甚为相符。百合病的不变之症是“口苦 ,小便赤 ,吐利 ,如有神灵者。”百合病由外感温热转为阴伤 ,余热羁留者 ,其病较轻 ,从…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不寐病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一类病证,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并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但其中并无理论性描述.<内经>称此类病证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和"不能眠"等,相关认识较为丰富,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素问·逆调论篇>、<素问·病能论篇>和<素问·刺热篇>等20余篇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