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各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对不同材料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的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进行评价。 方法:以“生物材料,人工髋关节,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关键词,“biological materials,hip,prosthesis,hip resurfac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不同材料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的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和关节面的磨损密切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研究过程中, 出现无菌性松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但与假体的设计有关, 而且与假体所用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了不同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为临床选择一种具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理想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提供依据。 结论:髋关节假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和人体髋关节生物摩擦行为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髋关节假体材料性能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无菌性松动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后发生松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假体松动的防治措施。 方法:以“假体松动;发生机制;影响因素;治疗”为中文关键词,以:“Prosthetic loosening,Mechanism,Factors,Treatment”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假体松动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治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入选21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后,在假体-骨界面处的磨损碎屑颗粒以及周围的骨组织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是引起无菌性松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假体设计和材料的改进,提高置换技巧及合理的防治,可以改善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松动。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验证评价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骨水泥"为中文关键词,以"total hip replacement,prosthesis,bone cement"为英文关键词,检索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12相关文献。纳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献。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①人工关节置换的分类。②骨水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发展。③骨水泥髋关节假体材料治疗效果和临床验证结果。④股骨距解剖生理特点及髋关节置换操作注意要点。同时对都匀市黔南州人民医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5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分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骨水泥型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型适用于骨质条件比较好的中青年患者。针对金属与骨水泥界面抗剪强度差问题,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对假体表面粗糙进行了处理,以增加界面抗剪强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临床验证结果,通过12个月~6年的随访,按Harrisyg评分标准,优39例,良13例,可3例。术后常规予X射线定期复查,出现髋痛3例、假体脱出1例、松动1例、关节脱位1例,无感染和股骨骨折。结论:随着多种新型骨水泥材料逐渐面世,骨水泥的性能必将更加完善,接近或达到自体骨,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的组成及其内在成分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来控制人工关节松动的生物学因素,方法 选择2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术中观察界膜的肉眼形态及人工假体的改变,取界膜送病理检查,有8例患者界膜行扫描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界膜主要细胞成分处于激活状态,,巨噬细胞吞噬和包绕磨损颗粒,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结论 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的形成主要是机体对磨损颗粒反应的结果,界膜内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人工关节的生物学因素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的组成及其内在成分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来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生物学因素. 方法选择2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术中观察界膜的肉眼形态及人工假体的改变,取界膜送病理检查,有 8例患者界膜行扫描和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界膜主要细胞成份处于激活状态,巨噬细胞吞噬和包绕磨损颗粒,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结论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的形成主要是机体对磨损颗粒反应的结果,界膜内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人工关节的生物学因素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5):4706-4710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对髋关节置换的成功率及对患者治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目的:评价不同组合方式髋关节负重面材料的性能及置入体内与机体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金属,陶瓷,聚乙烯,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total hip replacement,Artificial hip,prosthetic 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12万方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金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合是目前常用的组合,也是衡量其他组合的金标准,但其磨损颗粒引起周围组织反应导致骨溶解和无菌性假体松动;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磨损,但金属离子毒性、陶瓷脆性、造价高等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想的负重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强韧性好等特点,目前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组合材料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组合类型,以期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以及置入体内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髋关节,假体,材料,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为中文关键词,以"hipjoint,prosthesis,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7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重点,探讨髋关节置换假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临床应用。结果:金属材料在人工髋关节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髋关节置换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存在耐磨损性差、润滑性差的缺点,且抗腐蚀性较差。陶瓷对陶瓷类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能和较小的毒性作用及骨整合作用,但是其易碎性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显示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导致人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最主要原因。 目的:对磨损颗粒引起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1年1月至2012年3月关于人工关节磨损颗粒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关节置换,磨损颗粒,假体松动”或“arthroplasty,wear particles,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磨损颗粒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细胞因子及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的综述,为预防及药物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预防应从整体着眼,全面深入研究,为假体的松动防治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背景:磨损颗粒是导致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重要潜在性因素之一,但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复习人工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的病理切片,分析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髋假体置入后假体周围松动以及假体松动周围骨质的病理学变化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可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被广泛开展,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亦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假体松动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磨损颗粒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分析与假体松动的相关性,并对中国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与关节磨损颗粒、细胞因子、生物力学、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操作和术后指导等相关因素有关。CNKI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共收录66篇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相关的文献,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录891篇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均处于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美国卷》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核心杂志。了解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可以更好指导临床医生预防假体松动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假体研究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骨肿瘤与人工假体置换磨损微粒与假体松动假体材料与人体的反应人工关节翻修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与血栓  相似文献   

14.
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和妨碍人工关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与假体磨损有着密切关系。磨损颗粒的产生及其所诱发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释放的骨吸收介质和成骨细胞的功能抑制可能是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和妨碍人工关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与假体磨损有着密切关系。员颗粒的产生及其所诱发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本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释放的骨吸收介质和成骨的功能抑制可能是假体无菌性松动性的重要机制。本语文就近年来有关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技术的发展、运用进行综述与评价。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移植重建"为中文关键词,以"totalkneearthroplasty,prosthesi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技术在膝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等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技术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术后注意事项、易出现的术后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和综合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常采用的术式有人工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全肩、肘工关节置换术和人工手、足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关节假体是置入人体内的材料,其形态的设计、表面处理、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以及包装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不同膝关节假体的适应证应由膝关节的骨和软组织条件决定、膝关节韧带的质量和状态、关节畸形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的程度决定假体的选择。结论:选择高质量的假体、不断开发和推广使用其配套器械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普及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及其在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膝关节损伤为中文关键词;以:"artificial knee joint,arthroplasty,sports injury,knee joint injur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及人工膝关节置换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9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膝关节运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人工膝关节的发展与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结果: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性质主要为擦伤、挫伤、骨折、脱位、撕裂、劳损,严重的关节损伤、骨折、骨裂等损伤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得到康复,必要时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能够出去痛灶、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并能有效地调整肢体的长度,人工关节置换具有疗效的确切性和可预期性,但也存在如假体松动、磨损或折断等并发症。置换人工膝关节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假体的材料,需要耐用且无排斥反应。结论:人工膝关节近年来发展迅速,解决了很多患者的关节疾病问题,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学的发展,在采用材料特别是对假体的个性化设计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应用于某些严重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关节假体寿命最主要的因素。 目的:旨在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利于开展积极的早期治疗。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 1997-05/2010-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septic loosening,artificial joint,prosthesis,osteolysis,early diagnosis”或“无菌性松动,人工关节,假体,骨溶解,早期诊断”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假体无菌性松动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8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假体无菌性松动分析及处理的3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和骨溶解与骨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骨代谢相关指标和磨损颗粒诱导炎症反应的相关细胞因子都可用于早期诊断;核素示踪剂不仅能显示组织器官形态,而且通过显示器官或组织的生理与生化过程来反映组织器官的功能,可早于影像学数周甚至数月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磨损不仅能造成关节假体本身的破坏而引起机械性失败,还能产生大量磨损颗粒(wear debris)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osteolysis)。无菌性松动的病例行翻修手术时,在骨与假体之间可见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interface membrane)。1983年Goldring等首先对其进行了描述,并证实该界膜组织具有产生骨吸收因子PGE2和胶原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