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前白蛋白在乙肝患者血清中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评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2):107-108
目的:比较血清前白蛋白(PAB)在健康人和两类乙肝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血清PAB作为肝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一项有价值指标。方法:采用Beckman Array 360特定蛋白质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0例健康对照组和HBsAg^ 、HBeAg^ 、HBcAb^ (A类)105例,HBsAg^ 、HBeAg^ 、HBcAb^ (B类)98例患者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发现A类和B类乙肝患者BAB含量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A类患者比B类患者PAB值明显偏低。结论:血清PAB检测是肝功能损害的特异试验,其在血清中含量的下降程度与肝实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病情愈重PAB含量愈低。PAB检测是目前作为肝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发现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10例健康体检者和107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检测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抗结核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结果降低(P〈0.05),尤其随着疗程的延长血清PA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1);在抗结核治疗早期血清前自蛋白的阳性率为82%,高于ALT和AST的阳性率(32%)。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规肝功能指标,尤其适用于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早期损害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9例肝硬化患,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等一般处理,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同时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ALB,ALT水平均显改善,尤以PA变化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情况及肝功能损害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不伴有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及肾损害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4例。依据有无肝损害分为肝损害组23例,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181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功正常组(对照组)181例总有效率91%,肝损害组23例,其中乙型肝类3例,脂肪肝11例,原因不明9例,总有效率5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损害是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且影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嘉 《天津医药》2002,30(11):665-667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前白蛋白(PA)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1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RBP和PA水平,设健康献血员20例作对照。结果:血清RBP和PA水平与肝脏受损害程度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逐步加重RBP和PA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均以重型肝炎水平最低,血清RBP和PA呈正直线相关,两者相关系数r为0.83。结论:血清RBP和PA的水平与肝脏功能的损害相关,随着肝病的加重两者水平逐渐下降,可以作为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且RBP的半衰期明显短于PA,比PA更敏感,能够更加早期地预测急剧发生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6.
45例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害降糖治疗前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合并肝损害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方法:45例2型DM合并肝损害患者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生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害患者TC、AST、ALT-TBIL、HA、SF、sIgA经降糖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而TG、ALB、GL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2型DMA合并肝损害虱,经降糖治疗后能够改善肝功能。2型DM患者常规进行肝功能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检测血清HA、SF、sIgA水平对于解肝功能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柏刚  曲会君  张雪 《医药导报》2010,29(3):304-305
[摘要]目的观察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细胞损害的疗效。方法肝功能无异常的肺结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辅以薄芝糖肽注射液2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辅以护肝片4片,tid,po,疗程均为6个月。统计肝功能异常例数及发生时间,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4例(5.0%),对照组出现肝损害12例(1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肝损害时间相对较晚且程度相对较轻,主要在治疗的第2~3个月,而对照组主要在治疗的第1~2个月即出现,且受损程度相对较重。结论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细胞损害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后肝脏损害的变化。方法对73例KD患儿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并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47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KD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0.5%,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伴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增高,血清总蛋白、自蛋白(ALB)降低,白蛋白/球蛋白(A/G)倒置。肝功能异常多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肿大4例,胆囊壁毛糙2例,胆囊积液1例,胰淀粉酶升高伴胆红素异常1例,黄疸少见。治疗后胃肠道症状均于3-4天内改善,肝功能异常患儿大多于两周内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应用阿司匹林后临床症状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或伴AST、γ-GT增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肝肿大及黄疸少见。肝功能异常患儿应用阿司匹林后一般不会加重肝损害,可以按通常剂量给药。  相似文献   

9.
硫普罗宁在乳癌化疗中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在乳癌化疗轻度肝损害患者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对56例乳癌选用CMF方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加凯西莱静滴及口服,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用肌苷静滴及口服,观察一周期化疗后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ALT值显著低于化疗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乳癌化疗轻度肝损伤患者凯西莱可对抗化疗性肝损害,改善肝脏功能,保证化疗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989穴位注射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989制剂穴位注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11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中药复方989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疗程25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4项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主要主要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球蛋白(A/G)比例;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甘胆酸(CG)、前白蛋白(PA)。结果:治疗前后,两组 患者血清HA、LN、PCⅢ及Ⅳ-C 均有所下降,TB、ALT和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CG明显下降,而A/G、PA则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复方989穴位注射有较好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6例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观察组)及4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A与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PA降低率51.9%,明显高于ALB降低率17.1%(χ2=56.1015,P〈0.01),而PA与FBG明显负相关(r=-0.142,P〈0.05)。结论PA检测可作为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可靠而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判断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对32例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出院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结果入院当天约80%患者外周血WBC 升高;65%~70%存在肝功能受损,表现为ALT、TBIL升高;84.4%有CK-MB 升高,提示心肌受损;25%的患者肾功能中BUN、Cr 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入院第3天时,除CK-MB外,其他指标异常率均明显升高,其数值也升高明显。出院前检测中,各项目异常率有明显下降,均低于入院第1天。结论对于百草枯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判断除肺以外其他脏器的损害情况,为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肝损害将本院收治的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2例)和非肝损害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外周血主要指标水平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乳酸脱氢酶(LDH-L)升高、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以持续性发热、中重度肝脾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当患儿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应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在不同类型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7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及86例正常人的血清RBP、PA水平,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并对其中48例急性肝炎患者作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入院时血清RBP、PA明显下降,血清ALB下降不明显,治疗1个月后血清RBP、PA明显回升,而血清ALB明显下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RBP、PA、ALB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RBP、PA、ALB均下降.结论 血清RBP、PA可作为反映急性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优于血清ALB,对肝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45例老年非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B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抗体及自身抗体,并行腹部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对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非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有胆源性肝损、非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心源性肝损等,其中胆原性肝损害和非肝炎病毒感染伴肝损共27例,占60%。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常见症状有乏力、纳差、尿黄。肝功能指标中,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γ球蛋白升高等相对明显。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以胆原性肝损害和非肝炎病毒感染伴肝损为多,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21例住院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结果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对照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心肌损害及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心肌损害及肝功损害发生率高,同年龄段中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相同脱水程度情况下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的机率较大,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肝功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片治疗组(A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B组,30例)为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TB、ALT、AST、Alb等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并加以比较。结果:银杏叶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银杏叶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制剂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且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度检测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评估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对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300例,于治疗前进行肝硬度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根据肝硬度检测结果由轻到重分为F0-F1、F2、F2-F3、F3-F4、F4共5组,根据血清纤维化指标的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共两组,分别分析肝硬度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组间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然后进行上述两项指标对评估治疗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价值研究。结果随着患者肝硬度的增加,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2周,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ALT、AST、TBIL、Γ-GGT的变化值越大);同时,血清肝硬化指标异常组的患者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主要是肝脏胆管系统的炎症(P0.05)。结论肝硬度值及血清肝硬化指标可作为评估肝脏的基础情况,从而用于评估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风险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CA125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CA125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及CA125是反映肝损害的灵敏指标,可以较好的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