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方式分为院前组和常规组。院前组患者由救护车接入医院予以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由家属送往医院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溶栓时长和住院时长。结果院前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0.56%,明显高于常规组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患者死亡率为5.56%,明显低于常规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时长、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溶栓以及住院时长,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院前急救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溶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达98.08%,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总死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且建议胸疼患者原地休息等待120来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急诊接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计12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急救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快捷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详细护理过程做简单分析,根据患者的确诊时间、治疗时间、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比较和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确诊时间为(28.8±5.3)min,治疗时间为(45.0±6.9)min,患者致残率为31例(48.4%),致死率为8例(12.5%);观察组确诊时间为(18.8±1.4)min,治疗时间为(26.0±6.2)min,患者致残率为19例(29.6%),致死率为3例(4.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救治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减低患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李羞月 《医学信息》2018,(2):177-178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2.86%)与对照组(1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穴位埋线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74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院前急救.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院前急救.统计两组抢救效率、院内确诊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就诊方式,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两组,由医院出诊接诊入院(即采取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患者为观察组,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即未经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脑疝和舌后坠的发生率、住院15天内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脑疝和舌后坠的发生率、住院15天内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2).结论 对脑出血昏迷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脑疝及舌后坠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近期死亡率,对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院内ICU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ICU优化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ICU中治疗时期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ICU内机械通气时间及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良好神经学结局患者占45.7%,明显优于对照组21.7%,且死亡率为45.7%明显低于对照组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优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危重症并高血糖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血糖>11.1mmol/L的非糖尿病危重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其它治疗方法 相同,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观察院内感染,低血糖发生率及死亡例数.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比较治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39.3%),P<0.01;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5.6%)高于对照组(3.6%),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改善危重症并高血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展开讨论,观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3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急性新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抢救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证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肌梗死抢救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对照组患者的院内AMI复发数为35例(35.0%),院内再CPI例数为40例(40.0%),对照组的院内AMI复发数仅有6例(6.0%),院内再CPI例数为9例(9.0%)。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当下医疗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该项工作的优化,能够对急性肌梗死抢救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的生还率,缩短住院时间,日后应进一步优化工作体系,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邓艳兰 《医学信息》2010,23(18):3356-335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院前急救的清醒患者26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家属综合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高效的急救干预护理措施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证,掌握患者的应激反应,护士采用语言、动作等方法使患者顺利过渡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傅君  吴伟芳 《医学信息》2019,(17):104-106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危重急性肾损伤对患者肾功能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02例危重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原发病对症治疗及CRRT治疗,对照组接受原发病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cr和BUN分别为(173.35±43.18)μmol/L和(13.12±4.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221.73±60.56)μmol/L和(16.71±4.1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1.67% vs 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并显著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王爱国 《医学信息》2019,(22):181-182,187
目的 观察护理质控小组管理在ICU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在我院ICU接受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质控小组管理,比较两组管路使用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间、ICU时间、住院30天死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管路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间、ICU时间、住院30天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控制小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机体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技术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院前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接受的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比较两组心腹复苏效果及患者抢救情况。结果 观察组气道建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2 min、5 min时,观察组的PetCO2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0%,心肺复苏成功率73.30%,对照组分别为68.90%和48.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8.90%、8.90%和4.40%,均低于对照组的28.90%、33.30%和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应用于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心肺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观察组患者21例,选择微创后入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1例,选择Judet入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与观察组的患者相比较明显较多,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有效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0.00%例,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为38.10%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微创后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参考组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残疾分级评分(D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残疾分级评分(DRS)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可降低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及残疾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纪东华 《医学信息》2019,(16):127-128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急救治疗与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血清hs-CRP、NT-proBNP指标。  相似文献   

17.
周诚亮 《医学信息》2019,(22):144-146
目的 探讨通淋固本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淋固本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低于治疗前,Cys-C、NGAL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cr、Cys-C、NGA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淋固本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低肾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标准通道PCNL治疗,观察组行微通道PCN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Ⅰ期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高热、肾周积液感染、尿培养阳性)。结果 两组Ⅰ期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通道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标准通道PCNL治疗。  相似文献   

19.
高国栋 《医学信息》2019,(3):121-122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乳糜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复发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1.2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张琪  简海英 《医学信息》2019,(4):191-192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治疗中院内转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急诊处理的危重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导管操作无菌情况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和院内转运时间。结果 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和导管操作无菌情况合格率分别为94.44%和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3.33%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均十分迅速,实验组院内转运时间为(1.01±0.17)min,对照组为(1.18±0.21)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危重消化道出血院内转运价值较高,可提高抢救物品完好率和导管操作无菌情况合格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