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对子宫压迫式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72例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式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缝合,对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无感染、炎性反应病例发生.结论 子宫压迫式缝合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72-1273
目的:观察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5例临床完整资料,将行宫腔填塞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患者53例纳入对照组,将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患者52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12h出血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d时血红蛋白水平,并统计两组术后6 m内并发症及生育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12h出血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时,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止血迅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8,(7):120-121
目的 研究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方法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缩宫素使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欣母沛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子宫背带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子宫背带缝合术手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迅速止血,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子宫下段横向环形缝合压迫止血与宫腔纱垫压迫止血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行子宫下段横向环形缝合压迫止血,对照组行宫腔纱垫压迫止血,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长、手术时长、转ICU率、盆腔血管结扎率)、止血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输血率、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恢复状况,包括月经复潮时间、恶露排净时间;并于术后1 m、2 m、3 m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转ICU率、盆腔血管结扎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月经复潮时间、恶露排净时间、手术时长以及术后1 m、2 m、3 m血清E2、FSH、LH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向环形缝合压迫止血用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中,可改善手术效果,快速止血,未产生明显术后并发症,有效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彦 《医学信息》2009,22(2):168-169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处理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术;治疗组30例,行B—Lynch缝合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全部病例止血成功。结论B—Lynch缝合术是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手术方法,既能有效治疗因子宫收缩不良等所致的产后出血,又能保留子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滞产、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导致产后出血28例患者,常规应用促宫缩治疗无效,采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总有效率100%,术后未发现子宫缺血坏死或晚期产后出血情况。结论此种缝合术止血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为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9,(6):130-132
目的 研究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且需行预防性止血措施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填塞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不同阶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14%与5.72%,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29%与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剖宫产孕妇进行产后出血治疗,可在有效提高临床止血疗效的同时不断减少其术中与术后阴道出血量,并且还有利于增加排尿量,在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为其营造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压迫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迁徙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0例,其中采用常规出血处理和宫腔创面缝合的患者48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压迫的患者32例(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基本指标和术后不良情况,血清AFP、HCG和SFIt-1水平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清AFP、HCG和SFIt-1水平在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新生儿状况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填塞球囊压迫治疗能够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出血,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高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及对产妇凝血功能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2例高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欣母沛联合宫腔纱布填塞止血,观察组给予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疗效、凝血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累计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观察组产后PT、APTT、Fib凝血功能指标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用于高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止血效果显著,能减小产后出血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波动,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方玲 《医学信息》2018,(6):108-110
目的 观察背包式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术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6日我院收治173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3例行常规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90例接受背包式缝合技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展开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5例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发生率为6.02%;实验组2例患者术后并发切口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背包式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术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安全且可靠,手术时间短,能够为产妇快速止血,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中联用葆宫止血颗粒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6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2例患者术后应用葆宫止血颗粒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B组29例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凝血功能(FIB、TT、D-D、APTT),产后出血情况、宫缩与恶露维持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结果 A组FIB、D-D、TT、APTT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24 h失血量少于B组[(315.74±63.20)ml vs (463.01±5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缩维持天数短于B组[(1.52±0.47)d vs (3.02±0.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底下降速度高于B组,恶露维持天数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中葆宫止血颗粒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用可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加快子宫底下降速度,缩短宫缩时间与恶露维持时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7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置胎盘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4 h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4h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晓娟 《医学信息》2018,(21):112-114
目的 研究COOK水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我院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120例瘢痕子宫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500 ml林格氏液和2.5 IU缩宫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OOK水囊。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持续性枕横位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1.67% vs 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持续性枕横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强直子宫收缩等不良反应。结论 缩宫素联合COOK水囊引产方法简单,效果优于单用缩宫素,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不增加不良反应,适用瘢痕子宫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3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92岁。依据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分为StarClose血管缝合器组(n=101)和人工压迫止血组(n=10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股动脉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缝合器组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武鸿毅 《医学信息》2018,(5):112-113
目的 对比研究冷牙胶侧方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冷牙胶侧方加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填充时间、疼痛评分、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和填充质量。结果 观察组填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I、SBI、PD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充填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急性牙髓炎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且填充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辅助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直肠内置入0.2 mg米索前列醇片治疗1次,研究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0.2 mg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肌肉注射辅助治疗1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采用酶联荧光免分析法测定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同时记录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OS、N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FIB、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14.5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辅助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能够减少出血量,改善NOS、NO、BNP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