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结核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将最终确诊为结核病患者48例设为结核病组,52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非结核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三组TB-IGRAs阳性率,对比肺结核病组涂阴与涂阳TB-IGRAs检测结果,并比较TB-IGRAs与涂片抗酸染色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病组IGRAs阳性率高于非结核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IGRA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s法敏感度为85.42%,特异性为89.22%,阳性预测值为78.85%,阴性预测值为92.86%;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为22.92%,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3.38%; IGRAs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高于涂片抗酸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Xpert MTB/RIF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价值。方法 采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就诊疑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共580例,利用Xpert MTB/RIF技术对其痰液(或体液)标本进行DNA检测,同时将标本进行固体培养及涂片抗酸染色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Xpert MTB/RIF技术检测MTB的阳性率为18.97%(110/580),和固体培养法的阳性率18.62%(108/58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抗酸染色法的阳性率15.00%(87/580)相比则更为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和固体培养法不相上下,且由于抗酸染色法,可以用于MTB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诊断与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66个患者分为结核组、非结核组及生物制剂组,抽取静脉血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检测,同时部分患者进行了结核菌素检测.结果 T-SPOT.TB法诊断TB患者的敏感度为87.9%,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是43.2%和88.5%,TB组T-SPOT.T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TB组(P <0.001)和生物制剂组(P<0.001)的阳性率.而TST试验结果中,TB组阳性率与非TB组、非TB组阳性率与生物制剂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组阳性率与生物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受试者T-SPOT.TB检测和TST试验的一致性为70.3%(K =0.397),生物制剂组中两者一致性为59.5% (K=0.313).在TB组和非TB组中,两种方法一致性更高,分别为83.7%(K=0.486)和77.1% (K=0.437).T-SPOT.TB法中TB组的斑点数显著高于非TB组(P <0.001)和生物制剂组(P<0.001),而非TB组和生物制剂组的斑点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比结核菌素试验有更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价值,并且不受环境分枝杆菌和BCG接种的影响,使得T-SPOT.TB在结核感染的诊断与筛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华启洋  吴同利  刘永艳  孙凤芹  姚燕 《医学信息》2019,(20):103-104,10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 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设为GERD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人为对照组,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检测,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GERD不同症状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以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不同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结果 GERD组Hp感染阳性率(54.12%)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00%、52.00%、54.55%、55.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LA-A组、LA-B组、LA-C组及LA-D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是57.14%、55.56%、47.06%、46.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无相关性,但对于Hp阳性的GERD患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根除Hp治疗,以减少恶变几率。  相似文献   

5.
李百鑫 《医学信息》2019,(3):173-174
目的 分析螺旋CT结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至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与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 钼靶X线检测阳性率及CT检查阳性率均较病理检查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联合CT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采用螺旋CT、钼靶X线与二者联合诊断检测乳腺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的检测准确率低于联合诊断 (P<0.05),而螺旋CT与联合诊断的检测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00%,高于单独使用钼靶X线的84.00%及螺旋CT 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应用相较于二者单项诊断,其在准确率、灵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临床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在临床上检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方法 运用SPR技术诊断502例宫颈HPV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基因亚型,对比SPR技术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HybriMax)技术检测宫颈各级病变的HPV阳性率情况.结果 SPR技术检测出22种HPV基因亚型,单一感染106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47例(44.34%);多重感染36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16例(44.44%),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单一感染患者中高危感染93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45例(48.39%);中低危感染13例,其中细胞学检查阳性2例(15.38%),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技术和HybriMax技术对比结果显示,2者检测宫颈各级病变的HPV阳性率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技术用于检测HPV感染较为可靠,可和HybriMax技术作为临床检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人巨细胞病毒对药疹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药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巨细胞病毒(CMV) DNA阳性率及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CMV IgM阳性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32例CMV 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64%.对照组中出现13例CMV 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两者相比.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MV DNA载量为28188.824±19525.632拷贝,对照组中CMV DNA载量为3018.9532±1 761.958拷贝,观察组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11例CMV IgM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2%,对照组中出现5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观察组CM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疹患者中存在CMV感染,其在药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药疹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祁晓莉  乔星  杜睿  王丽梅 《医学信息》2018,(8):152-153,156
目的 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液基细胞学(TCT)的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 年12月~2016年11月因宫颈异常来我院就诊的2327例妇科疾病患者,对其实施TCT以及HPV DNA检测,对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以患者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作为最终确诊标准。结果 共计355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HPV检测灵敏度为75.72%,准确性为70.43%,特异性为30.22%;TCT检测灵敏度为41.32%,准确性43.40%,特异性为47.87%;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8.21%,准确率75.10%,特异性为43.36%。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分型检测联合TCT的检测方式具有相当高的阳性率及灵敏度,能够提高患者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延长患者的筛查间隔,有利于临床上对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和抗AQP4抗体在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中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MS患者、7例NMO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P的IgG抗体,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CBA)检测血清标本抗AQP4抗体;分析MS、NMO患者中HP-IgG及抗AQP4抗体的阳性率,并对比抗AQP4抗体阳性与抗AQP4抗体阴性患者间HP-IgG阳性率的差别。结果:MS组、NMO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70%、85.71%、42.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S组、NMO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HP-IgG抗体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与NMO组血清中抗HP-IgG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NMO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AQP4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85.7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和NMO患者组中抗AQP4抗体阳性患者与抗AQP4抗体阴性患者抗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3%、79.3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引起MS及NMO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MS及NMO患者是否含有抗AQP4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分析湘潭地区近3年孕妇TORCH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本地区TORCH感染、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湘潭地区2009年至201 1年间9097例孕妇TORCH相关IgM和IgG的抗体水平,按年份分组比较各组间孕妇TORCH感染差异.结果 TOX-IgM、RV-IgM和CMV-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SVⅡ-IgM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HSV-IgM 2011年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Ig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X-Ig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RV-IgG和HSVⅡ-IgG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MV-IgG阳性率最高.除TOX-IgG 2010年与200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IgG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妇女应进行常规TORCH检测,一方面及早发现宫内感染,干预不良妊娠,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预防TORCH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刘德福 《医学信息》2018,(1):151-152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遥方法选取该院近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2 例,根据患 病性质将其分为活动组(58 例)与非活动组(24 例),对比两组患者晨痰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遥结果活动组结核分 枝杆菌培养阳性率(63.79%)较非活动组高(20.83%),两组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约0.05)遥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提升 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测率,对肺结核患者早期检出以及治疗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与借鉴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OPD对症支持治疗和抗肺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痰培养阴转率以及肝肾损害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痰培养阴转率(36例,85.71%)与对照组(41例,8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5.62±11.37)低于对照组(91.25±12.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痊愈2例(4.76%),显效26例(61.90%),有效10例(23.81%),无效4例(9.52%);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例(2.0%),显效17例(34.0%),有效22例(44.0%),无效10例(20.0%);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生肝肾损害14例,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痰培养阴转率和不加重肝肾负担的情况下,老年COPD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接受一般性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董艳 《医学信息》2018,(14):147-149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HP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及HC2值,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87.23%,高于参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宫颈糜烂面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1个月时,两组的HC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后的HC2值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HPV感染,对促使HPV转阴、缩小宫颈糜烂面均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We conducted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who were candidates for biologics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biologic agents on the risk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n tuberculosis activation. One hundred one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who were candidates for biologics treatment were recruited, and 57 health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as controls.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 and the T-SPOT.TB test were performed for all subjects at baseline. Follow-up testing by the T-SPOT.TB assay was performed every 6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and at 2 years of recruitment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and healthy controls, the TST-positive (induration, ≥10 mm) rates were 37.6% (38/101) and 34.0% (18/53), respectively (P > 0.05), while the T-SPOT.TB-positive rates were 46.5% (47/101) and 21.1 (12/57), respectively (P = 0.0019). Fifty-two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month 6 with a T-SPOT.TB-positive rate of 40.4%, and 49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with a T-SPOT.TB-positive rate of 36.7%,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cluding baseline (P > 0.05). Long-term follow-up revealed that conversion to T-SPOT.TB positivity occurred only in the biologics treatment group, with a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of 11.2% (4/38). Most importantly, no latent tuberculosis developed into active tuberculosis during follow-up with T-SPOT.TB screening and preemptive treatment with isoniazid. Biologics treatment appears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However, tuberculosis activation could be prevented by preemptive isoniazi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while receiving biologics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祁国杰 《医学信息》2019,(16):129-130,140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低于对照组的70.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70.27%,低于对照组的70.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高于对照组的2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去甲万古霉素疗效和安全性与利奈唑胺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筛查或诊断性结肠镜检查符合入组标准的5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按照乙肝五项定量结果分为非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感染组人员依据HBV-DNA结果进一步分为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状态与非感染者腺瘤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及HBV活动对腺瘤发生部位,大小等的影响。结果 ①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胆囊切除史、药物服用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BV-DNA阳性组腺瘤发病率高于非HBV感染组(37.10% vs 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V-DNA阳性组远端结肠腺瘤性息肉、腺瘤数目≥2个的发病率高于非HBV感染组(24.19% vs 1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进展期腺瘤、>10 mm及近端结肠腺瘤性息肉腺瘤发病率高于非HBV感染组,但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远端结肠腺瘤发病率升高且全肠段易多发腺瘤,对于各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反复乙型肝炎再活动者应采取与普通人不同的结直肠腺瘤筛查及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