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用连续脑电图监测(CEEG)以了解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早期由于技术上的限制,CEEG仅能通过数据压缩技术用于手术室麻醉深度的判断和昏迷预后的观察。近来数字化EEG技术克服了记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术治疗中老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T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电图(EMG)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77%,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两组正中神经感觉电位(腕-拇指、腕-中指、腕-环指)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腕-中指)波幅(Amp)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改变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MG定位给予定量电刺激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早期CTS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对不同原因昏迷患者预后判定的作用,以及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关系。方法:对40例昏迷患者进行AEEG、BAEP、SEP检测。按GCS昏迷评分分为3~5分组和6~8分组,并分析其与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40例昏迷患者预后意识恢复伴或不伴有残疾者21例,持续植物状态者7例,死亡12例。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级别愈高,临床死亡率也越高,相互之间呈平行关系。结论:临床把GCS评分与AEEG、BAEP、SEP检测有效地结合,能够为昏迷患者预后判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昏迷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和EEG检查,随访6个月后进行预后分析。结果:①26例昏迷患儿SEP11例正常,15例(58%)异常,SEP的异常均表现为皮层电位N20异常,其中6例皮层N20波缺失;26例患儿EEG结果均为异常,其中5例为背景活动低电压,1例为弥慢性0活动,20例为弥漫性8慢活动;②SEP正常的11例中,9例预后良好,2例(18%)预后不良,SEP异常的15例中,14例(93%)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5例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的SEP均严重异常,预后最差。结论:①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的预后判断SEP优于EEC;②SEP皮层电位N20波缺失,同时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预后最差;③SEP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在早期判断预后是一种客观、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林 《医学信息》2010,23(18):3455-345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疗效并与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患者在6h内及6~24h内手术较24h后手术预后好。三组术式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术后2周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CS评分可用于判断HICH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的不同预后,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反应性定量分析对重症脑血管病预后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脑电图(EEG)反应性进行目测和定量分析,探讨定量分析是否较目测分析能更准确地评估预后。方法:56例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在入院、入院1周、出院时分别作EEG检查。采用目测和定量分析EEG反应性,观察EEG的变化及外源性刺激引起的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结果:EEG反应性目测分析:EEG反应性阳性病例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病例的比例高于反应性阴性病例组。EEG反应性定量分析: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在GCS评分增加的病例组显著高于GCS评分减少的病例组;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及EEG反应性目测结果与GCS评分都有线形回归关系,绝对功率变化的百分比对GCS评分的回归作用较目测反应性大。结论:EEG反应性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都能评估脑血管病昏迷病人的预后;EEG反应性定量分析较目测分析与预后关系更密切,能更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1月在我科室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降压及康复等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简写成GCS)分值及治疗后各组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高压氧组治疗4w后及出院时,患者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且高压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高压氧能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显效率及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ERP)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9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5.9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患者自我锻炼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ERP联合NMES方案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情况。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GC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总有效率均为98.00%,随访1年时总有效率为100.0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85.42%、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实施ERP联合NMES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中收治脑出血后昏迷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参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盐酸纳洛酮,联合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配合治疗,将两组GCS分值与脑血肿量变化及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GCS分值(14.24±2.05)分与脑血肿量(17.41±2.44)ml明显优于参照组的(9.87±1.62)分和(25.50±2.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出院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10.01±1.95)分优于参照组(12.50±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部水肿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记录两组血肿、水肿体积,NIHSS评分、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5.36%高于对照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NIHSS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手术而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可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带来的侵入性伤害,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鑫  严晓铭  柯开富 《解剖学报》2018,49(4):431-436
目的 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和中央区95%频谱边缘频率(SEF)预测急性昏迷患者近期死亡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2例急性昏迷患者。在患者发病72 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同时行脑电图(EEG)监测,记录中央区95% SEF数据。随访1个月,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SEF,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SEF对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McNemar χ2检验对GCS评分、GCS P评分、FOUR评分联合中央区95%SEF与单独使用上述评分在预测近期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中,生存组39例,死亡组13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SEF均明显降低(P<0.05, P<0.01,P<0.01和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SEF均为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SEF对近期死亡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与单独用昏迷量表预测相比,联合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SEF预测在敏感性上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特异性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G 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SEF均可用于急性昏迷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联合昏迷量表和中央区95%SEF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昏迷患者的近期死亡。  相似文献   

12.
王大建 《医学信息》2018,(2):128-129,132
目的 研究并探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纳洛酮与氟马西尼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60例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氟马西尼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两组在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催醒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CS评分均显著增高,而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催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患者急诊抢救治疗中,采用呼吸兴奋剂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的催醒效果优于纳洛酮+呼吸兴奋剂,可作为重度安眠药物中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动态脑电图加刺激对昏迷病人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其反应性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EG加刺激(疼痛、呼唤)对58例昏迷病人进行24h连续监测,观察脑波的动态变化。结果:纺锤波昏迷和可变化的慢波(0、8)昏迷对刺激反应相对敏感,预后较好。无反应的慢波型(θ、δ或单一慢波)昏迷和8波昏迷,预后较差;α波、平坦波、暴发-抑制波型昏迷,对刺激无反应,死亡率为100%。周期性放电型昏迷,即使能存活下来,也留有严重的后遗症。24hEEG监测加上对刺激反应的观察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EEG检查。结论:利用EEG加刺激的方法,对昏迷的病人进行监测,可提高对预后及脑死亡的正确判断率。  相似文献   

14.
Two hundred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non-traumatic coma, were investigated to establish its aetiology. Neurologic profile of these patients included assessment of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and evaluation of brainstem reflexes. 102 patients died and only 54 patients could make good recove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33%), CNS infections (21%),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18%) were the frequent causes of non-traumatic coma, with the first two carrying relatively poor prognosis. Poor outcom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low GCS score and absence of brainstem reflexes specially absent pupillary, oculocephalic and oculovestibular responses and decerebrate post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评估重度脑损伤(SBI)患者病情与预后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88例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水平分为:轻度组(49例,GCS评分≥9)和重度组(39例,GCS评分<9)。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入院时血清UCH-L1与NGAL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UCH-L1与NGAL水平分别与GC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6月,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清UCH-L1、NGAL水平以及GCS评分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SBI患者短期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NGAL与UCH-L1水平对SBI患者随访6月预后生存的诊断性能。结果重度组血清UCH-L1与NGAL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而轻度组血清UCH-L1与NGA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CH-L1水平分别为28.7±5.2、15.4±3.6、10.5±2.3ng/mL,NGAL水平分别为253.8±33.4、161.5±27.3、136.6±25.1ng/m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与NGAL水平均分别与GCS评分呈线性负相关(r=-0.713,P=0.023、r=-0.852,P=0.011)。随访6月,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及NGAL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UCH-L1水平分别为36.2±3.9、11.6±2.1ng/mL,NGAL水平分别为285.8±24.6、114.3±10.2ng/mL,均P<0.05),而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分别为5.2±1.2、13.8±1.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CH-L1及NGAL水平为随访6月SBI患者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OR=2.765,P=0.029、OR=2.965,P=0.024)。ROC曲线显示,血清UCH-L1截断值为19.5ng/mL,预测SBI患者随访6月预后不良的AUC为0.826,灵敏度为89.4%,特异性为80.1%。而血清NGAL截断值为182.5ng/mL,预测的AUC为0.895,灵敏度为91.2%,特异性为85.7%。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93.2%,特异性为88.9%。结论血清UCH-L1与NGAL水平能有效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对短期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硫辛酸并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实验组采用硫酸锌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CV和M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并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DPN可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ERAS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与营养代谢的影响,明确ERAS对糖尿病人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术前均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应用ERAS理念指导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情况(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胰岛素抵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代谢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结果 本研究有75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试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为(52.84±9.79)h,短于较对照组的(66.14±15.50)h,试验组出院时间为(6.08±1.40)d,短于对照组的(7.83±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3天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可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同时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速患者康复。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病人安全、有效,证明ERAS同样适用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结直肠癌人群。  相似文献   

18.
Evidence has revealed that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ensitivity to noxious stimulation.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ting blood pressure and nociception during anesthesia in 32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Pain‐related middle latency 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MLCEPs) elicited by noxious 50 mA median nerve stimulation were used to assess intraoperative nociception and algesia. Noxious stimulation elicited MLCEPs in 18 (56%) patients. Resting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out MLCEP than those with MLCEP. Moreov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sponses to intraopera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median nerve were blunted in the group without MLCEP compared to those with MLCEP. The current findings extend the hypertensive hypoalgesia phenomenon to the operating theat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