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雷锐  李志 《医学信息》2018,(14):150-151
目的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替罗非班进行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TIMI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取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较为有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溶栓后PCI和pPCI两种技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pPCI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溶栓后PCI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LVEF、LVEDd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毛红岩  宁国贤 《医学信息》2018,(12):102-104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镇静、对症治疗,并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CK、CK-MB、BNP及LVEF、LFESV、LVEDV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3 d、7 d后,研究组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峰值、CK-MB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CK峰值、CK-MB峰值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LFESV、LVEDV均降低,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FESV、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降低患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肌损伤,促进心室重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138例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65例)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7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相关血管再通率、TIMI血流3级达到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动脉残余狭窄程度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不良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溶栓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手术疗效显著及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复发、6个月内病死率等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开通病变血管,缓解患者心肌坏死症状,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5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术、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2.86%,低于阿托伐他汀组的9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疗效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恒 《医学信息》2019,(10):166-167
目的 探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检查价值和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46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TEG检查。对照组不作干预,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溶栓前及观察组溶栓前后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凝固角(Angle角)结果。结果 溶栓前,观察组R值和K值低于对照组,MA值、Angle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 h,观察组R值和K值高于溶栓前,Angle角和MA值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 h,观察组R值和K值高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le角和MA值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 h,观察组R值、K值、Angle角和MA值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查可有效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凝状态,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法干预,介入组采用药物联合介入治疗方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介入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介入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个月的病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情绪健康及总体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辅以药物,可有效恢复心功能,安全性高,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笑玲 《医学信息》2018,(23):168-170
观察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平行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到心电图(ECG)时间、ECG到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ECG时间、ECG-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5.11±1.19)min、(22.29±2.62)min、(65.11±9.98)min,高于对照组的(10.37±1.56)min、(46.32±4.84)min、(92.04±5.03)min,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减少首次医疗接触-ECG、ECG-激活导管室、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尿酸水平,并对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和入院时SUA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时空腹S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出院时SUA下降明显,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体检患者SU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郑月  黄卫新 《医学信息》2018,(8):168-169
目的 了解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出院前1 d血糖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1 d血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兰莉 《医学信息》2019,(15):187-188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76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比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70.76±22.65)分,高于对比组的(43.85±21.68)分,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比组的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77±6.55)分,低于对比组的(15.67±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选择康复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不同肝素抗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治疗后普通肝素(UFH)和国产低分子肝素(商品名:海普宁Hiparin)不同抗凝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名入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UFH组和Hiparin组。UFH组溶栓治疗后每小时静脉滴注UFH 700~1000 U,持续滴注48h,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对照的1.5~2.0倍,以后皮下注射UFH 75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Hiparin组予rt-PA溶栓后4h皮下注射Hiparin 50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终点事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出院后2月内)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源性死亡事件。副作用观察指标:观察住院期间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60d。结果联合终点事件在Hiparin组明显下降(17.1%vs38.2%,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UFH组(5.7%vs26.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后辅助抗凝治疗Hiparin组观察时间内较UFH组更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再发生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早期脑梗死TOAST分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静海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将所有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划分为LAA组、CE组、SAO组及SOE+SUE组共四组,所选患者均为发病时间在4.5 h内,行规范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LAA组、CE组、SAO组、SOE+SUE组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比较,SAO组低于LAA组、CE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AA组、SAO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均可获益,且SAO型效果最佳;针对于CE患者应注意病情变化,降低其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 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毛红岩 《医学信息》2018,(7):98-100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予以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心肌钙蛋白(CTnI)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BP高于对照组[(55.38±10.76)mmHg vs (42.79±11.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WP低于对照组[(9.41±6.65)mmHg vs (18.33±7.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及CK-MB峰值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34±0.06)μg/L vs (0.51±0.15)μg/L、(105.19±10.78)U/L vs (151.64±15.7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优于对照组[(43.27±6.37)% vs (39.85±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栓抽吸术相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