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在判断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救治的106例TBI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检测血清S100B的水平;根据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轻度组65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27例;按照3个月时回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组19例、预后不良组21例、预后良好组66例。另外,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100B水平对患者3个月时发生预后不良结局和3个月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血清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S100B水平在伤后1、3、5天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轻度组和预后良好组S100B水平随治疗的进行逐渐下降,而重度组和死亡组则持续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B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01),与伤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呈负相关(r=-0.67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100B水平用于预后不良预测的AUC为0.936(95%CI:0.894~0.978),最佳诊断界值为430 pg/mL;用于死亡预测的AUC为0.972(95%CI:0.945~1.000),最佳诊断界值为793.5 pg/mL。结论血清S100B水平的变化与TB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S100B水平,可以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 micro RNA, miR)-206及 miR-451水平在老年脓毒症中的表达及其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 158例,其中脓毒症非休克组 9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 64例,另根据患者 28天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 n=115)和死亡组( n=43)。比较各组第 1,3和 7天血清 miR-206及 miR-451表达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 miR-206及 miR-451表达水平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第 1,3和 7天血清 miR- 206(4.28±1.60, 5.63±2.19, 6.05±2.58)及 miR- 451(3.08±1.42,4.27±1.53 ,4.93±1.8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非休克组 (2.62±1.05, 3.15±1.40, 2.96±1.27;1.93±0.86, 2.46±1.02, 2.3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17~ 19.630,均 P< 0.01)。死亡组第 1,3和 7天血清 miR-206(4.45±1.66,6.12±2.64,6.37±2.71)及 miR-451(3.35±1.48 ,4.70±1.72 ,5.37±1.8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2.50±0.97,2.90±1.35,2.83±1.31;1.80±0.81,2.17±0.92,2.05±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2.506~ 22.814,均 P< 0.01)。ROC曲线显示,第 3天 miR-206及 miR-451两项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 0.936,95%CI:0.877~ 0.994)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7.2%和 86.0%。结论 血清 miR-206及 miR-451表达水平升高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第 3天两项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胆固醇血症与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01—2006—12在本院创伤科和创伤重症监护室(TICU)住院的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28例),分别于入院时和第2、3、4、6、10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C,回顾性研究分析血清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TC水平在创伤后第2天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2,P〉0.05),从第3天开始存活组TC水平呈进行性增高,第6天基本恢复至创伤前水平,而死亡组则呈进行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证实,低胆固醇血症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67,95%CI1.212—4.759,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作为辅助评估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量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mHLA-DR)表达率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脓毒症患者104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41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 h内采集静脉血,收集评估脏器功能的指标,并进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MCP-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HLA-DR的表达率,比较2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病情危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及相关性。 结果入组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MCP-1表达量较生存组明显升高[(187.65±60.73)pg/ml vs(90.83±31.58)pg/ml,t=-10.65,P<0.01],外周血mHLA-DR表达率较生存组明显降低[(29.41±8.78)% vs(54.70±12.21)%,t=11.47,P<0.05],SOFA评分较生存组明显升高[(11.76±3.92)分vs(9.17±4.39)分,t=-3.28,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25.76±6.27)分vs (18.83±4.65)分,t=-6.47,P<0.05]。血清MCP-1表达量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95%可信区间(CI)=0.911~0.989,P<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MCP-1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最佳阈值为115.48 pg/m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7.3%。mHLA-DR表达率的ROC的AUC为0.952(95%CI=0.915~0.990,P<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mHLA-DR评估脓毒症患者生存的最佳阈值为39.3%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7.8%。SOFA评分的ROC的AUC为0.690(95%CI=0.591~0.790,P<0.002),根据ROC曲线确定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最佳阈值为8.5分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0.5%,特异度为57.1%。APACHEⅡ评分的ROC的AUC为0.805(95%CI=0.711~0.898,P<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PACHEⅡ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最佳阈值为22.5分时,其诊断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76.2%。所有入组患者血清MCP-1表达量与mHLA-DR表达率呈负相关(r=-0.872,P<0.001)。 结论MCP-1和mHLA-DR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对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我院100例多发伤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MR-proADM,并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入院的AIS-ISS评分。比较多发伤组与对照组的血清MR-proADM,并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重伤组和严重伤组的血清MR-proADM及AIS-ISS评分,将多发伤患者血清MR-proADM及AIS-I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血清MR-proADM及AIS-ISS评分在多发伤患者预后分析。结果:(1)死亡组患者的MR-proADM及AISISS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严重伤组的MR-proADM及AIS-ISS评分高于重伤组(P<0.01);血清MR-proADM与AIS-ISS评分呈正相关(r=0.661,P<0.01);(2)MR-proADM的AUC为0.817,95%可信区间为0.729~0.905,AIS-ISS评分AUC为0.786,95%可信区间0.683~0.888;(3)ROC曲线中,MR-proADM截断值为2.91,敏感度0.760,特异度0.784,AIS-ISS评分截断值36,敏感度0.684,特异度0.732。结论:多发伤患者血清MR-proADM水平升高,且水平随着伤情加重而上升,检测MR-proADM对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对比剂后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评价CysC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监测介入术前、术后1天、2天、3天SCr和CysC水平,采用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主要终点事件是CIN的发生。结果共纳入384例患者,以SCr作为诊断标准,16例(4.17%)患者发生CIN。介入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CysC浓度较术前升高(均P<0.05)。CysC与SCr呈正相关(r=0.313,P<0.01),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325,P<0.01)。术后第2天CysC诊断CI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44~0.992,P<0.01),优于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最佳分界点为1.115 mg/L。对术后第2天CysC水平不同升高程度做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802~0.822,P<0.01),最佳分界点为12.5%。结论CysC能够较早的评估肾功能状态,是一个能够反应CIN的敏感指标;术后第2天CysC水平诊断CIN的准确性优于术后第1天和第3天,其升高≥12.5%可以作为诊断CIN的切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PQ中毒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1日。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血MLR值将患者平均分为四组,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的最佳MLR截止值0.61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MLR对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68例,年龄(36.91±16.00)岁,全因死亡为70(59.8%)例。K-M曲线显示Quartile 4组患者的远期预后较Quartile 1、Quartile 2和Quartile 3差(Log-rank=33.376,P<0.01),MLR≥0.61较MLR<0.61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明显更高(Log-rank=26.45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MLR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uartile 4 vs Quartile 1:HR=2.773,95%CI:1.250~6.154,P=0.012)。ROC曲线结果表明MLR预测全因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为0.6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4(95%CI:0.591~0.767,P=0.0002),敏感性为47.14%,特异性为91.49%。结论MLR越高急性PQ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越高,MLR可作为该人群全因死亡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后PLT开始减少的时间、PLT达到最低值的时间及最低值平均数、首次切削痂的面积、手术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后的PLT变化情况。于患者烧伤后第3天检测血常规,根据RDW、N、PLT计算RPR、NPR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PLT开始降低时间为(3.13±0.74)d,PLT最低值出现时间为(6.68±0.51)d,PLT最低值为(204.55±17.26)×109/L,PLT平均在第(11.59±1.34)天开始恢复。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LT最低值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0.36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越大、手术切削痂的面积越大、未使用生长激素均是PLT平均值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Kaplan-Neier分析显示,烧伤后第3天RPR、NPR的高低数值与患者生存率相关。结论烧伤后第3天RPR和NPR可作为严重烧伤患者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HIE患儿118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30)。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n=82)和重度组(n=36),比较各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重度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且重度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S-100B蛋白联合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0(95%CI 0.892~0.99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89.6%。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指标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流感染(BSI)患者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感染科和ICU收治的136例BSI患者,其中死亡组34例。采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入院24 h内SOFA评分,收集患者5个时间节点/段(入院当天、BSI发生当天、BSI后1 d、BSI后2~4 d、BSI后5~7 d)的血小板参数数据。按住院结局将患者分生存组和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V/PLT比值(MPR)与BSI临床结局的关联,绘制ROC曲线评价MPR对BSI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动态数据显示,BSI发生后第1天,2组患者PLT 均呈下降趋势,MPV均呈上升趋势;第2~4天,PLT逐渐回升,MPV逐渐降低;于第5~7 天,生存组PLT 回升至基线水平以上,MPV 降至基线水平,而死亡组PLT持续在较低水平(P<0.01),MPV(P=0.011)和MPR(P<0.01)维持在较高水平。ROC分析显示,BSI后第5~7天MPR(MPR5~7d)对BSI住院死亡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0.706;95%CI:0.605~0.795;P=0.014),联合入院SOFA评分能够提高预测效能(AUC=0.812;95%CI:0.720~0.8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SOFA评分后,MPR5~7d与BSI住院死亡风险独立相关(OR=1.155;95%CI:1.023~1.305;P=0.020)。结论?MPR5~7d与BSI住院死亡风险独立相关,对BSI预后具有中等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能够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1.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26例总体表面积≥7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14例);11例同期献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患者伤后1、3、7和14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CD14+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量,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在伤后14 d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0.739±0.299比0.320±0.237)和IL-2分泌水平[(11.02±2.50)ng/L比(8.21±2.63)ng/L3]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伤后1~14 d,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持续下降,而存活组则有所回升,伤后14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持续抑制状态,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IL-2分泌水平,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 DR抗原受体 (HL A D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烧伤患者 30例 ,依据病程长短选取病程中 1~ 5个时间点静脉采血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 ,并根据烧伤程度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伤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及持续时间与伤情有关 ,特重烧伤患者与中度烧伤患者〔(4.30± 1.5 0 ) %比(13.86 %± 2 .4 0 ) %〕、中度烧伤患者与轻度烧伤患者〔(13.86± 2 .4 0 ) %比 (5 8.80± 5 .6 0 ) %〕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 <0 .0 1)。结论 :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是反映免疫功能的简单实用的指标。重症烧伤后免疫麻痹可持续较长时间 ,必要的免疫加强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强化血糖调控在危重烧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强化血糖调控对危重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高血糖反应、糖代谢、创面愈合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严重烧伤无糖尿病史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予以强化胰岛素治疗,而对照组(18例)则予以常规胰岛素治疗,两组均于伤后3~7 d内行切、削痂植皮手术,术后连续14 d每晨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钾的变化,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治疗过程中血糖、血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而且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血糖调控能有效控制严重烧伤后的高血糖反应和消除rhGH的副作用,促进糖代谢,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 g/ kg)制成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心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用核糖核酸印迹杂交(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大鼠烫伤后2 h和6 h,单位心肌内3MH含量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而伤后6 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脓毒症大鼠伤后2 h和6 h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和6 h较对照组也均显著升高(P均<0 .0 1)。结论 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动物心肌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蛋白降解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烧伤脓毒症时心功能异常的蛋白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及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Nest-PCR)技术,研究创面区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RNA的表达情况,探求创面区域M-CSF水平升高的来源。方法:清洁级无特异病原体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烫伤组(n=9)及假烫组(n=9),烫伤组造成20%TBSAIII度烫伤。分别于烫伤后第1、10天取创面区域组织及相应背部皮肤,抽提组织总RNA。RT-PCR及Nest-PCR产物经2%琼脂糖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下照相,密度分析软件分析密度。结果:在烫伤后第1天创面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M-CSFmRNA的表达,而在烫伤后第10天创面组织中的M-CSFmRNA明显高于假烫组。结论:结合组织学检查结果,我们推测创面区域M-CSF表达的升高可能与创面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康复训练时间选择对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斌 《临床医学》2009,29(5):5-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在发病后1、3、5 d给予康复训练,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 d组较其他组吞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d组疗效最好,有效率为90.63%。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第3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并发脏器损害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02例老年烧伤患者的伤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了年龄、烧伤程度、伤前健状况与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早期手术治疗对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影响及伤后内脏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伤后有内脏并发症的老年烧伤患者,其年龄、平均烧伤面积(BSA)、Ⅲ度平均烧伤面积(TBSA)均显著高于伤后无内脏并发症者,伤前无疾病的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伤前有一种、二种和三种以上疾病患者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误手术者;有一种伤后内脏并发症者,其死亡率明显低于有二种及三种以上伤后内脏并发症者。结论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烧伤严重程度、伤前疾病及伤前疾病数密切相关。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估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发病72h内NSTE-ACS患者115例,测定BNP,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并记录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按BNP水平分为BNP>80ng/L组和BNP≤80ng/L组,比较各组间资料的差异;分析BNP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Gensini积分>20)的界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评价该界值的独立相关性。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BNP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中位数66.4ng/L vs.275.0ng/L,P<0.01),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均P<0.01)。BNP>80ng/L的患者出现0或1级TIMI血流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更高(均P<0.01)。BNP与Gensini的相关性良好(r=0.622,P<0.01)。ROC曲线分析后显示,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67,P<0.05],以BNP=80ng/L为界值时,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6.7%、79.3%和77.3%,Logistic回归分析BNP>80ng/L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39,95%CI:4.153~34.899)。结论 NSTE-ACS患者中,BNP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A)、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24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93)和死亡组(n=31).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86例和重度组38例,比较各组第1、3、7天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及其对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8.62±10.83 vs.63.50±9.14,92.35±13.62 vs.70.24±10.16,108.58±17.40 vs.67.52±9.70)、S-100B蛋白(μg/L:3.60±1.06 vs.2.28±0.61,4.90±1.38 vs.3.22±0.87,6.50±1.83 vs.3.06±0.82)及GFAP(ng/L:150.36±43.68 vs.102.40±31.26,184.35±52.70 vs.118.27±33.90,224.62±63.50 vs.112.85±32.14)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度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5.80±10.83vs.66.53±9.42,89.70±13.15 vs.74.20±10.63,104.90±16.38 vs.70.62±10.27)、S-100B蛋白(μg/L:3.46±1.02 vs.2.42±0.65,4.72±1.30 vs.3.32±0.93,6.35±1.72 vs.3.20±0.84)及GFAP(ng/L:142.70±40.25 vs.110.50±33.28,170.52±48.27 vs.128.30±36.45,210.53±60.27 vs.122.60±33.74)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ACTA、S-100B蛋白联合GFAP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2%和90.3%.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ACTA与S-100B及GFA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4,r=0.837,P<0.01).结论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升高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三项联合检测对HIE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给予谷氨酰胺(G ln)对严重烧伤所致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160只W 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C)组、烧伤对照(B)组、G ln静脉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PN)+G ln〕和G ln肠道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EN)+G ln〕。各组烧伤大鼠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EN+G ln组给予1.0 g.kg-1.-d 1G ln;PN+G ln组给予等量谷氨酰胺双肽;B组使用等量酪氨酸。观察烧伤后1、3、5、7和10 d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给予G ln对其的影响。结果烧伤后肠黏膜损伤指数、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1),而肠黏膜血流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则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B组比较,PN+G ln组和EN+G ln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变均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与PN+G ln组比较,EN+G ln组的疗效更优。结论经肠道补充G ln更有利于减轻烧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