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国外有资料报道静脉内毒瘾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的还表现为两病毒的重叠感染。为了解昆明市该人群两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167例静脉内毒瘾者做了血清学检测,并结合部分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庚型肝炎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卢桥生,梁炽森关键词流行病学;庚型肝炎;分子生物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诊断,...  相似文献   

3.
封太昌  张树修 《武警医学》1995,6(3):151-151
1100名新兵HC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封太昌,张树修,王桂芝(北京100027)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1]。1989年研制出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试剂,开展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的检测。不同人群HCV感染...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完整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BV220 PRPL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BV-HCV;转化大肠杆菌后,以非融合蛋白方式表达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此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0kDa,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1%;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此蛋白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于pBV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现已确认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即A、B、C、D、E和G型)6种,另有10%~20%肝炎患者用目前的方法检测,上述6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为阴性,通常用非甲-庚表示。在我国,病毒...  相似文献   

6.
楼敏 《人民军医》1994,(2):39-40
自1989年Kuo等建立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以来[1],Katavama等观察了23例输血后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所有患者均阳性[2]。国内对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检测也证明大部分患者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对老年输血后肝炎的抗HCV检测报道尚无。我们自1991年12月以来对住院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991年12月至1993年4月住院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210例。年龄60~81岁。根据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确诊急性肝炎58例,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  相似文献   

7.
鲁南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271000泰安解放军第88医院于建国张光曙杨德利孙思才韩纪举潘伟①戚中田①关键词肝炎,丙型;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病理关系十分密切〔1〕。HCV感...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病毒抗原的检测及其意义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王松山,皇甫玉珊关键词肝炎.病毒性;抗原;病毒;基因表达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也可表现为慢性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CA...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NS3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邓小艺朱千政杨佩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850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输血后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约有40%~50%的丙型肝炎病人可发展成为慢性...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核心蛋白在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核心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363000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庄立琳,黄其炯,黄俊达,林翠红,黄美琼,关天俊中图法分类号R512.61992年1月~1993年9月我们对血液透析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检测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2009-01~2009-12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 0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及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有效性.结果:经过研究比较分析,酶联免疫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8%,胶体金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48%,两种方法比较,检验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结论:临床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效果,都能够直观、准确的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出来,为临床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是通过暴露于受染体液而经血传染的。血清学证实与输血有关的传染性肝炎中,90%以上病例的病原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最新统计美国每年新感染者在150000至170000例之间。与工作有关的暴露是引起感染的许多因素之一。抗HCV抗体的血清流行率在美国志愿献血人员中为0.4%—1.0%,全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成肽酶免疫分析法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ELISA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阳性轿清经重组免疫印迹鉴定仅59%阳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阳性率仅60%;动态观察,约1/3抗HCV阳性患者抗体持续2-4周消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增多,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最有效的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目前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肝炎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甚广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方法,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因此,急需发展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来控制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因具有清除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在丙型肝炎疫苗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就T细胞免疫的重要性及CD4^ 和CD8^ 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证实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径 ,并探讨检测该病毒在献血员筛选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和PCR法 ,检测 76名血液病患者、82名非血液病患者和 9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乙、丙、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结果 :这 3型病毒感染标志物的阳性率 (ELISA法 )在上述 3组人中分别为 2 6 .3%、12 .2 %和 10 .0 % ,11.8%、3.7%和 2 .2 % ,以及9.2 %、1.2 %和 1.1% ,血液病组显著高于另 2组 (χ2 =32 .36 ,P <0 .0 0 5 ) ;PCR法检查结果类似 ;有受血史者高于无受血史者 ,且与受血量呈正相关。结论 :庚型与乙、丙型肝炎病毒类似 ,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因此对献血员采用高敏感性的筛选手段及严格控制输血指征 ,对控制庚型等可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种不同机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直接作用抗病毒(DAA)药物不断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其中Boceprevir与Telaprevir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已公布,有望于近年进入临床应用。DAA药物引发的耐药问题应受到重视。丙型肝炎病毒DAA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研究方向应结合中国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宿主特点。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choo等证实血源性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近年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以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急性HCV感染后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活健儿  陈启荣 《武警医学》1993,4(5):277-27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近年才被正式确定的致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类肝炎病毒之一。国内外对不同人群和病人中HCV感染状况的调查已有较多报道。本文以第二代抗—HCV EIA试剂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513名体检正常的入伍新兵血中抗—HCV抗体与HCV RNA,对入伍新兵的HCV感染状况作一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