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结直肠癌(coi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人类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13渐西化,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展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5大恶性肿瘤之一,新制订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将直肠癌与肺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列为我国现阶段重点防治的8大癌症,这8大癌症约占癌症死亡率的80%以上。因此,结直肠癌的预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危结肠癌4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2组,每组21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降低,并且此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统计我院7年来对阻性结肠结肠癌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中灌洗方法。结果48例阻性结肠肠癌患者,44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急诊行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时,若病人全身及局部条件较好,先择适当术式,术中认真行肠道灌洗,则和Ⅰ期切除吻合可行。  相似文献   

5.
杨艳萍 《中外医疗》2010,29(4):164-164
本文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使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保证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复发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梗阻、生长方式、化疗与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相关 (均为P <0 0 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按作用强度Dukes分期、梗阻、术后化疗依次为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结论 Dukes分期、梗阻、术后化疗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独立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陈保君 《华夏医学》2002,15(2):188-18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结肠癌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 和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对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表现为局限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或偏心性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不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可提供结肠癌大小,部位,范围等信息,这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手术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在癌转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癌扩散转移主要通道的淋巴管(结)转移日益受到重视,结肠癌转移尤其结肠癌淋巴转移相关机理研究对动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就近年有关结肠癌尤其结肠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建立淋巴管生成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4例,女35例。年龄39~74岁,中位年龄58岁。癌肿位于右半结肠35例(盲肠11例,升结肠7例,结肠肝曲17例);横结肠7例;左半结肠47例(结肠脾曲12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23例)。癌肿多为环状侵润性生长,Dukes B期38例,C期51例。1.2手术方法Ⅰ期切除吻合术,右半结  相似文献   

11.
结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楠  王媛媛 《医学综述》2012,18(2):207-209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热点。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有许多。现从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其他基因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更好地研究结肠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结肠癌干细胞(colon cancer stem cells,CCSCs)在肿瘤发生、增殖、转移以及化学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CCSCs标记物的研究较多,而对CCSCs增殖、转移、化学抵抗等生物学行为机制的报道较少。本文就近几年CCSCs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机制研究作一综述,尤其重点阐述microRNAs对CCSCs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改善和提高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冯宏祥  袁自强 《广东医学》1995,16(7):462-464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510180)冯宏祥,袁自强,谭卫民结肠癌是一种消化道的常见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学特性的...  相似文献   

15.
用大肠癌HT29作抗原免疫小鼠,取其脾脏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三株杂交瘤细胞——Ga_3、Gb_6和Cb-5,其所作用的抗原为肿瘤相关抗原。间接免疫荧光的研究发现:三株抗体与肿瘤的石腊切片无反应,但与冰冻切片及大肠癌细胞株作短期固定者反应阳性。Ga_3属IgG_(2a),Gb_6和Cb_5属IgM。三株抗体可能有助于结肠癌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樊丽娟  么玲  何恒  迟晶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结肠癌及其分期、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5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并与27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增高率及平均血小板计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血小板计数增高的结肠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400×109/L,与血小板计数为(300~400)×109/L的患者比较,结肠癌分期及病理分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健康者增高,但血小板计数增高与结肠癌的分期和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115例结肠癌诊治体会李信发(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40)结肠癌临床常见,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我院自1981年~1994年,共施行结肠癌手术11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5例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30岁~8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