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大蜜丸1丸/次,2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此评价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1例低血糖反应,观察组1例低血糖反应,1例轻度恶心,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降糖作用明显,药品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1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相关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DMQLS)评分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8%,较之对照组的82.3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FPG、2 h 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和DMQL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QUICKI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OMA-IR和DM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UICK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NLR和血清TG、TC、Nesfatin-1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血清ApoA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NLR和血清TG、TC、Nesfatin-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状态,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及胰岛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及临床作用。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8.15±1.35)、(10.36±2.57)mmol/L,高于观察组的(7.11±1.04)、(8.01±1.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4.591,P=0.000、0.000<0.05);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11.86±5.47)分高于观察组的(8.56±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9, P=0.012<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应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可降低血糖水平与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渴清颗粒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唐山市第八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本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利格列汀片,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消渴清颗粒,6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胰岛β细胞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MI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胰岛素(INS)、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HOMA-β比对照组高,HOMA-IR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降低,脂联素(APN)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β、IL-6、TNF-α比对照组低,APN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清颗粒联合利格列汀可提高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0.1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渴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在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以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趋化素(chemerin)、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BG)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FPG、HbA1c、2 h BG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AGE、MODD、SD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提高降糖疗效,降低血糖波动,调节A-FABP、chemerin、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n=75)。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三餐门冬胰岛素治疗;试验组75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门冬胰岛素治疗,均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两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微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和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可长时间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采用五味消渴汤+温针灸关元穴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对血糖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40例,五味消渴汤+温针灸关元穴治疗)。对比两组症状缓解程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症状缓解程度,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患者HbA1c水平,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五味消渴汤+温针灸关元穴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南京大学医院收治的52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2次/d,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于三餐前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次,3次/d,诺和锐30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天七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三餐后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军  邵蔚  韩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9):2069-2074
目的 探讨消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晨服达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渴丸,10丸/次,3次/d,饭前温开水送服。观察两组连续治疗12周后的降糖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糖代谢及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比容(HC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4.3%,较对照组的81.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显著降低,HOMA-β则均显著增高(P<0.05);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PV、EAI、EDI、HCT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MDA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NO、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NO、SOD和MDA水平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消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安全、良好的降糖效果,并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应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亮丙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骨龄指数,B超观察两组患儿的乳房转归情况、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骨龄指数比较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乳房转归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乳房转归有效率较高,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延缓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3个“一补一泻”药对对肾阴虚模型小鼠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及性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山茱萸-牡丹皮组、熟地黄-泽泻组、山药-茯苓组共6个试验组;连续9 d分别灌胃给予以上对应药物;第5~9天,除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外,其他各组按50 mg·kg-1体质量每天灌胃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建立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含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性腺(睾丸、子宫)病理切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肾阴虚模型小鼠血浆cAMP含量升高,血浆cGMP及血清FSH、E2、T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性腺组织受损;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及山茱萸-牡丹皮药对组均能上调肾阴虚小鼠血浆cGMP及血清FSH、E2、T含量,下调血浆cAM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 < 0.05,P < 0.01),修复性腺组织,其中山茱萸-牡丹皮药对药效略低于六味地黄汤,而熟地-泽泻药对及山药-茯苓药对对肾阴虚小鼠基本无影响。结论 六味地黄汤能改善肾阴虚证,并对其引起的HPG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其中仅山茱萸-牡丹皮药对的作用更近似于全方,可能是全方改善肾阴虚证的主要药效组成部分;说明3个“一补一泻”药对的协同作用是六味地黄汤调节HPG轴功能的重要基础,从而产生了六味地黄汤的综合作用,体现了其全方配伍高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肖移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0-3701
目的:观察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采用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显效率61.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9%,显效率43.65%.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37例。对照组于月经的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每天1次,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的第1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以及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ER、PR、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体质量显著增加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还可以降低血清ER、PR、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2013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其中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80例,选择常规的化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72例,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心脏功能、免疫功能、化疗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24例(30.00%),部分缓解30例(37.50%),总有效率67.50%,对照组完全缓解22例(30.55%),部分缓解28例(38.89%),总有效率(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贫血、白细胞减少、乏力等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观察组的患者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CD4+/CD8+、NK细胞活性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52.77%,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0.00%,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减少化疗过程对人体的带来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0.02 g·kg-1)组和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0.24、0.12、0.06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ip硝普钠2 mL·kg-1合并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脑缺血模型,于术前2 h给药1次,术后连续给药5 d。术后24、72、120 h进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平衡木行走实验、肌力评定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24 h,扎冲十三味丸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病学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72、120 h,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术后72和120 h平衡木行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72、120 h,扎冲十三味丸高剂量组大鼠肌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各时相大鼠跨格次数显著减少(P<0.05);扎冲十三味丸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各时相大鼠站立次数显著减少(P<0.05),扎冲十三味丸中剂量术后24、120 h以及低剂量组术后120 h大鼠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扎冲十三味丸可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受损大鼠运动失调、偏瘫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择期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对照组予以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西黄丸2次/d,治疗6周。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生存率及复发率,测定两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应用卡氏评分表(KPS)、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生活质量及癌痛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77.50%)比较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化疗后3、6个月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后观察组CD3+(72.39±1.47)%、CD4+(37.62±1.17)%、IgA (11.11±1.34) g/L、IgG (1.23±0.45) g/L、IgM (2.60±0.46) g/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20.32±1.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78.49±1.45)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其NRS评分(1.20±0.1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黄丸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较好,可改善其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疼痛度,减少不良反应,近期不会明显改善生存率及复发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