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彭金亮  邹幸  肖彩芳  刘向红 《江西医药》2021,56(11):1842-1844,1849
目的 研究免疫功能在百草枯(PQ)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方法 将医院从2018年1月2月-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PQ所致ARDS患者30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ARSD分级的差异分作轻度组8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10例.另取同期于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血清补体C3、C5以及IgG、IgM、IgA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将PQ所致ARDS患者按照发病后30d内结局的差异分作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例.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5以及IgG、IgM、IgA水平.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血清补体C3、C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d以及治疗后第8d时的血清补体C3、C5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d以及治疗后第8d时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补体C3、C5以及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结论 免疫功能在PQ导致的ARDS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收治的 102 例 HFMD 患儿分为普通组(n=40)、重症组(n=35)和危重症组(n=27),另选择 3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患儿血清 hs-CRP、PCT 水平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和酸碱度(pH)]指标。 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四组患儿血清 hs-CRP 和 PCT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 HFMD 患儿血清 hs-CRP 和 PCT 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儿血清 hs-CRP 和PCT 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 hs鄄CRP 和 PCT 浓度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危重症组患儿 PaO2 和 pH 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aCO2和Lac水平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 PaO2 和 pH 水平低于对照组,PaCO2 和 La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PaO2 和 pH 水平略低于对照组,PaCO2 和 Lac 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 hs-CRP、PCT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与 HFMD 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 HFMD 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及T淋巴细胞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69例)和重度组(21例);另选取健康新生儿90例作为参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参照组的PCT、INF-γ及T淋巴细胞(CD3+和CD4+、CD8+、CD4+/CD8+)水平,轻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清PCT、IFN-γ与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研究组PCT(3.89±1.10)ng/ml和CD8+(28.01±4.16)%高于参照组的(0.10±0.03)ng/ml、(21.09±4.39)%,CD3+(62.07±6.82)%和CD4+(35.12±6.28)%、CD4+/CD8+(1.38±0.45)低于参照组的(70.85±5.14)%、(43.28±6.73)%、(1.89±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F-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PCT、CD8+水平低于重度组,CD3+、CD4+与CD4+/CD8+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INF-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PCT和T淋巴细胞水平与健康新生儿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用于患儿的病情诊断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74例,其中轻度组23例、重度组51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尿肌酐、尿素氮、血浆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对重度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和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浆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轻、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肌酐、尿素氮、血浆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及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血浆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的胎儿生长受限、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5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者血浆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者(P<0.05).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优于血肌酐和尿素氮,故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肺泡沉默调节蛋白6(SIRT6)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30日至2019年6月30日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46例ARDS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ARDS组(65例)、中度ARDS组(50例)及重度ARDS组(31例),选取同期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空腹外周血NT-proBNP、TNF-α、IL-6水平以及肺泡灌洗液中SIRT6含量,分析NT-proBNP、SIRT6对重度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ARDS患儿血清NT-proBNP、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肺泡灌洗液SIRT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RDS组NT-proBNP、TNF-α、IL-6、SIRT6水平高于轻、中度ARDS组(P<0.05);中度ARDS组NT-proBNP、TNF-α、IL-6、SIRT6水平高于轻度ARDS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ARDS患儿PaO2/FiO2呈负相关(P<0.05);SIRT6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aO2/FiO2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预测重度ARDS的AUC为0.71(P<0.05),特异度为64.5%,灵敏度为72.1%;SIRT6预测重度ARDS的AUC为0.74(P<0.05),特异度为63.9%,灵敏度为78.3%。结论:ARDS患儿血清NT-proBNP及肺泡SIRT6水平增高,且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T-proBNP、SIRT6对重度ARDS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观察检验结果差异,对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90例患者治疗情况,分析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初始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hs-CRP、WBC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 <0.05);中度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组(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BC、hs-CRP同PSI程度正相关(P <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PSI程度相关性不强(P> 0.05)。轻度组初始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重度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测定所有新生儿的PC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PCT和hs-CRP浓度.研究PC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 严重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以及对照组的PCT阳性率分别为90.00%、71.67%、8.33%,hs-CRP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63.33%、10.0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感染新生儿的PCT阳性率和hs-CRP阳性率分别为80.83%和71.67%,治疗后分别为25.00%和18.3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发现,PC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IgE水平、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中度显著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原特异性IgE分级均为0级,特应性皮炎组40例为0级,12例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2(I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感染患儿,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例和轻症组33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清PCT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治疗前血清PCT、IL-12 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t分别为6.293、5.294、3.199,P<0.05),感染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68、1.037、0.548, P>0.05)。重症感染组PCT、IL-12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感染组(t分别为5.559、4.376、3.927, P<0.05),轻症感染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6.627、5.937、3.839, P<0.05)。单独检测时,以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联合检测PCT+IL-12+hs-CRP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IL-12及hs-CRP能够明显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坪山区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76例坪山区常住孕妇,依据孕妇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56例)、亚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60例)和对照组(健康孕妇,60例)。三组孕妇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比较三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孕妇分娩方式;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低体重及阿普加(Apgar)评分。结果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孕妇的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亚临床甲减组FT4水平均高于甲减组,对照组FT4水平高于亚临床甲减组,且三组孕妇TSH和FT4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的剖宫产比例58.93%高于亚临床甲减组的43.33%和对照组的35.00%,且三组剖宫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亚临床甲减组的剖宫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占比41.07%高于亚临床甲减组的20.00%和对照组的15.00%,且三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低体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甲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孕妇需要定期检查其甲状腺功能,监测TSH水平,避免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妊娠并发症或胎儿畸形,要早观察,早预防,早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查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根据病毒血清学、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PCT、hs CR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PCT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hs-CRP、P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PCT及hs-CRP水平能够有效早期判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类型,从而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AD患儿作为AD组,以同期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IL-17、IL-8、IgE及EOS的水平,依据皮损严重程度对AD患儿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D组患儿的外周血中IL-17、IL-8、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组患儿的外周血中IL-17、IL-8、IgE、EOS水平及AD严重程度评分各亚组间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儿的外周血中IL-17、IL-8、IgE、EOS水平与AD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儿童外周血IL-17、IL-8、IgE及EOS水平均显著的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Sonoclot凝血功能分析,观察脓毒症(sepsi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按2012柏林ARDS诊断标准将脓毒症并ARDS患者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3例,以28d为终点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入院当日、治疗72 h及治疗28 d,行Sonoclot凝血功能分析,同步使用传统方法检测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做好各组的APACHE Ⅱ评分,比较入院时,治疗72 h及治疗28d后的外周血Sonoclot的全血凝固活化时间(SonACT)、纤维蛋白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血纤维蛋白原量(FBG)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中-重度组凝血功能变化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凝血功能变化与中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2例发生了DIC.治疗后组与治疗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组中CR与FBG呈正相关(r=0.574,P<0.01);中-重度组中SonACT与APTT呈正相关(r=0.734,P<0.01);中-重度组中SonACT与PT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Sonoclot的SonACT、CR、PF与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可用来监测凝血功能及指导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51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根据预后情况分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间PCT、NLR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PCT、NLR对重症肺炎及C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PCT、NLR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死亡组PCT、NL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NLR预测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9、0.722(P<0.05),PCT、NLR预测CAP死亡的AUC分别为0.722、0.651(P<0.05)。结论PCT、NLR对CAP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C)分类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108例(细菌感染亚组),病毒感染36例(病毒感染亚组),病毒合并细菌感染43例(合并感染亚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行hs-CRP、NAP、WBC及NC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亚组和合并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NAP及NAP积分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NAP、WBC及NC分类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难治性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疗效。方法 46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LABA)(对照组)及阿奇霉素联合ICS加LABA(治疗组),各23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ACT评分、肺功能、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及EOS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CT评分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诱导痰中IL-8水平、中性粒细胞以及EOS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痰中IL-8水平、中性粒细胞以及EOS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用药后轻度上腹部不适,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阿奇霉素联合ICS加LABA可以改善难治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缓解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度高血压患者组22例,中度高血压患者组34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组26例)及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度高血压患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高血压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血压患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高血压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清蛋白(PA)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非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进行PCT、hs-CRP及PA的检测,比较分析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3.15±0.98)μg/L和(35.2±15.6)mg/L,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PA水平为(102.15±41.96)mg/L,低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异常率分别为84.62%和80.00%,均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PCT、hs-CRP及PA,有助于区分患儿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康  杨静  张志茂 《中国药房》2012,(26):2460-2462
目的:观察术前2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的影响。方法:50例鼻息肉患者按术前用药情况分成2组,激素组(n=25)术前2周鼻腔给予布地奈德(400μg·d-1),非激素组直接手术。另选因鼻堵接受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行鼻息肉大小评分、EOS计数、ECP浓度测定,并进行两两比较。比较术后6个月激素组与非激素组的复发情况。结果:非激素组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鼻息肉大小评分及ECP浓度明显高于激素组鼻喷布地奈德2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激素组与非激素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OS计数及ECP浓度与鼻息肉发展相关,布地奈德可能通过调控ECP浓度及EOS的浸润发挥其抗EOS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