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把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管尖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随着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持续的静脉通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同时需要输注甘露醇、脂肪乳等多种高浓度的药物,对于外周血管的刺激性大,常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吉林省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干部病房用此项技术,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治疗提供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分为通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的静脉置管也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并发症,需要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吴志娟  徐文藻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96-3197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5d至1年)静脉输液的患者。但PICC置管在长期留置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经肘侧外周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行深静脉(上腔静脉)置管术(PICC)是建立肿瘤化疗或恶病质患者静脉通道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反复穿刺、患者极度消瘦、手术或放疗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发生上肢伸侧外周静脉损伤甚至闭塞而无法置管。  相似文献   

7.
袁菲  吕琪  郭宏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05-306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PN)的病人。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共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立平 《河北医药》2014,(7):1112-1113
乳腺癌手术后的综合治疗方案中,最重要的是静脉输入化疗药物,为减少反复静脉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所带来的痛苦。临床上采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且PICC是护士操作,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肿瘤化疗反复使用钢针浅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与此同时也给带管出院患者和家属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技术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与20例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操作时间、补液速度、抢救成功率及其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动脉导管鞘组耗时为(3.57±0.63)min,中心静脉导管组耗时为(9.74±1.36)min。补液速度动脉导管鞘组较深静脉导管组快(P〈0.01)。结论: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在结直肠癌患者持续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实验组采用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置管有无药物外渗、导管内回血、管道堵塞、部分脱出、血栓形成、生活不便感、静脉炎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药物外渗、导管回血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阻塞、导管脱出、不便感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与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6例心肺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和外周静脉组,两组均给予肾上腺素。比较两组初期和远期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外周静脉组(P〈0.0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的早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组(P〈0.0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紧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通过该中心静脉通道给复苏药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不仅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循证护理是寻求实证的护理,用实证来指导肿瘤患者PICC置管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特别适用于需化疗和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恶性肿瘤患者。近年来,我们对201例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进行大胆尝试,结果置管成功率高,现分析置管困难原因,并总结对策。  相似文献   

16.
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支持、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我院于2003年3月~2005年3月以来将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主要用于输入营养液,某些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等,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是一项方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具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外周静脉,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它的广泛应用,给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静脉给药途径[1,2]。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它作为唯一一项护理人员合法操作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有诸多优点,但穿刺置管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开展PICC初期会遇到多种问题。我院2009年9月起开展PICC置管术,至2010年11月共置管49例,现将置管期间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iil Inserted Central Cat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临床应用中因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的计划外拔管影响了PICC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存在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对我科86例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情况及计划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彦华 《中国医药》2008,3(12):811-8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接近心房人口处的导管。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780例肿瘤患者使用PICC,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