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小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36-283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采取针对性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大同市灵丘县2988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统计2型糖尿病患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灵丘县居民18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4%,随着年龄增高人群患病率及糖耐量异常逐渐增高趋势显著(P<0.01);按照OR值从大到小顺序糖尿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腹型肥胖、高血压史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是危胁灵丘县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在社区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开展适宜体育运动,合理饮食,提倡增加植物油脂摄入,将血压、血糖、血脂监测纳入居民年度体检工作中,是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卫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年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其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适用于这类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000名中年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医务人员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过50%的医务人员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中年医务人员血压总异常率为17.90%,血糖总异常率为15.30%,血胆固醇总异常率为19.40%,甘油三酯总异常率为22.60%。体质量、睡眠情况、有无超负荷工作、工作过程中有无担心工作发生差错或纠纷、饮酒、吸烟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相关性(P<0.05);用餐不规律与血压、血脂水平有关,运动状况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P<0.05),抢救危重患者与血脂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年医务人员生活方式存在较多问题,且大多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腰围/身高比值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围,身高比值作为腹型肥胖指标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对3437例人群的体表指标(BMI、WC、WHpR、WHtR)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偏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体表指标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价值.结果:BMI、WC、WHpR、WHtR均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WHtR>WC>WHpR>BMI.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BMI、WC、WHpR、WHtR均进入血糖增高、血压增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的预测方程,进入各方程顺序以及体表指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WHtR>WC>WHpR>BMI.结论:WHtR对于预测各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效力高于BMI、WC和WHpR等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市沧浪区成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和发生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调查16个社区809例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沧浪区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较高,其中超重和肥胖率21.26%;吸烟率、饮酒率、高盐饮食率、高脂饮食率分别为19.85%、30.94%、14.6%、34.86%;自报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6.95%、6.8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高。结论:慢性病的各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在沧浪区居民中普遍存在,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习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成人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分层抽样,于2018年在广州市花都区随机抽取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管辖的共1108名≥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调查对象的MS、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46%、33.66%和10.11%;腹型肥胖、血压(BP)、血糖(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77%、16.16%、6.77%、38.09%、9.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为MS的危险因素。MS、腹型肥胖、血压、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的异常检出率均呈现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体质量不足组(P<0.05)。结论广州市花都区成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MS患病率较高,其中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为MS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6,(3):270-276
目的了解东莞市部分社区常住户籍成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今后定期开展慢性病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监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2个镇的4个社区,对400名18~69岁户籍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东莞市部分社区18岁以上户籍成年常住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22.8%和8.0%;超重检出率为29.5%,肥胖检出率为16.0%,腹型肥胖检出率为13.7%,经常吸烟检出率为21.2%,被动吸烟检出率为12.5%,过量饮酒检出率为23.3%;从不参加体育锻炼检出率为50.0%,膳食中乳类及其乳制品摄入不足检出率为97.5%,蔬菜摄入不足检出率为50.0%,水果摄入不足检出率为88.5%,盐和食用油摄入过高检出率分别为45.8%和50.7%;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在3 h及以上者检出率为59.0%,从不锻炼检出率为50.0%。有50.7%的人群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体重指数、腹型肥胖、不合理膳食、静态时间过长和少锻炼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结论东莞市部分社区18~69岁常住户籍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患病水平处于较高的流行状态,应采取适宜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未明确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高血压门诊建立档案的未曾诊断过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人,以无高血压的健康人群113人做对照.两组人群均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建议,进行82.5克葡萄糖粉口服糖耐量试验,选用服糖后2小时血糖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两组人群糖耐量异常发生率的差别,并比较10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糖耐量异常与正常的两组人群在腰围、血压、体重指数、年龄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达24%,糖尿病发生率为8.8%;血压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为13%,糖尿病发生率为2.7%.2.高血压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与脉压差水平、空腹血糖较糖耐量正常者明显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中体重指数、脉压差、空腹血糖水平是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1.高血压组中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2.1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中体重指数、脉压差、空腹血糖水平是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省郯城县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东西南北中抽取五个乡镇,每乡镇抽取4个村,每村抽取100名15岁以上居民,共监测2000人。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0.30%,人群被动吸烟率为66.03%,居民饮酒率为20.25%,吸烟及饮酒均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口味偏咸者占29.51%,经常锻炼者为23.94%,血压知晓率为30.16%,血糖知晓率为14.14%,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9.42%,不清楚盐与健康关系的占31.87%,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1.36%,糖尿病患病率为7.76%,超重率为45.24%。结论男性吸烟行为广泛存在,控烟形势依然严峻,饮酒行为应引起重视,大力提倡在公共场所禁烟、控制饮酒量,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阻止慢性病的迅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白纸坊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及慢性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抽样法抽出25~64岁常住居民2 500人,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文化水平、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自我保健情况、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16.07%、5.46%、4.26%、2.13%和0.68%。调查对象中吸烟、饮酒、不进行体育锻炼、高盐饮食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23.50%、28.49%、48.25%、20.93%和11.53%。结论白纸坊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均较高,加强居民对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且给予积极准确地指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初诊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2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其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37.3%.(2)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控制血压、血糖可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糖(Blood glucose,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个指标的异常率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而可能造成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慢性病患病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广泛社区人群调查等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庆  钟小碟  蒙仕珠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58-1062
目的 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情况,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7.54%、59.32%、68.18%;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20.28%、62.95%、66.59%。除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 19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0.92%,中级以上职称占22.18%。在与慢性病管理相关的36项服务提供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慢性病监测、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等6项工作开展比例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是造成海口市慢性病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并加大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80例进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血管病变者占62.2%(174/280).PVD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餐后2h血糖(OR分别为1.164、1.066、5.693、1.214).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40例,按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肥胖和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程对发生脑卒中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比较,发生脑卒中组年龄(64.00±12.30)岁,较未发生脑卒中组年龄(59.18±14.69)岁大(t=-2.081,P=0.039<0.05),血糖异常率及血红蛋白异常率高(P<0.01),糖尿病病程长(P<0.001),处于高血压2、3级人数多(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P=0.007)、糖尿病病程(OR=1.631,P=0.001)、血糖水平(OR=1.951,P=0.003),颈动脉斑块(OR=5.976,P=0.036)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脑卒中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高血压(HP)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筛查出586例IGT者,分析其血压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6%,女性(36.83%)高于男性(34.92%)(P&gt;0.05).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P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结论 IGT阶段HP患病率为3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其防治措施。方法对467例高危新生儿中的102例血糖异常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1.8%,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糖尿病母儿、吸入性肺炎为主要原发病。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早产儿为39.4%,足月儿为16.4%。高血糖50%预后不良,其中11例用过影响糖代谢的药物。结论高危新生儿发生糖代谢紊乱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本文提示对高危新生儿要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34例社区医院T2D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占72.5%,微量白蛋白尿患痛率为19.7%,大量白蛋白尿为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收缩压、视网膜病变史、糖尿病足病史、糖尿病肾病史、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MAU患者当中只有43.8%使用RASS系统抑制剂,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有76.9%使用了这类药物.结论 MAU患病率较高,影响MAU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是血压、血糖.T2DM合并尿蛋白排泄异常的患者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率低,社区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防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都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多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3个区县≥18岁的3 524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与所有调查对象面访,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血压测量和血样采集.结果 (1)成都市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07%,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30~39岁达到最高(39.93%).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41.16%和23.89%,P<0.05).(2)高血压前期者的吸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脂异常、体质指数、血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多于血压正常者(P<0.05).(3)高血压前期者较血压正常者的空腹血糖增高、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 成都地区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这类患者已经并存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代谢异常,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认识,并且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早期即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采用改善生活方式与适当药物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的检测结果及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本社区上述指标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石河子社区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19例,采用设有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活方式及相关病史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抽取血标本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调查419例,单项指标达标率较低,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9.86%、3.10%和11.9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同时血压、血脂达标的患者分别有16.23%和2.15%。而血糖、血压、血脂均达标的仅4.53%(19/419)。进一步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TG、TC、LDL-C存在正相关,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TG、TC、LDL-C的水平也相应升高。结论目前,石河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伴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者血压、血脂同时达标率更低,空腹血糖与血脂密切相关。因此,应对石河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等危险因素综合性治疗,提高各项指标的综合达标率,从而预防与高血脂和高血糖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动态地掌握慢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和评价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的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254个调查户,按社区数量和人口规模,以等概率抽样原则分配到辖区街道社区;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随机抽取18~69岁常住居民1人,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53.1%的监测人群有1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中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21.72%、20.33%、8.62%、16.57%、5.3%、32.92%。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4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罗湖区慢性病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