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急症的临床表现为治疗特点。方法:对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发热、颅内高压症及低血糖昏迷等。结论:采取迅速的诊治抢救措施,可缓解或稳定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2.
有资料表明 ,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腹腔积液 ,其细胞存在明显染色体异常现象[1] 。因此 ,分析积液细胞染色体有助于鉴别其良性及恶性。我们对 2 91例良性及恶性肿瘤胸腹腔积液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恶性组 112例 ,男性患者 65例 ,女性 47例 ,年龄 3 8~ 84岁 ,均经CT、MR、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其中肺癌 5 5例 ,肝癌 19例 ,胃癌 8例 ,结肠癌 6例 ,胰头癌 3例 ,直肠癌 5例 ,卵巢癌 3例 ,膀胱癌 3例 ,乳腺癌 4例 ,原发灶不明的癌性胸腹积液 6例。良性组 179例 ,男性患者 1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11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78.76%,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45.83%)和健康对照组(28.97%)(P<0.05).除胰腺癌之外,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临床Ⅰ、Ⅱ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5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由于该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所以更适合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全身骨髓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全身骨髓显像能更早期地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灶,对病人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1998年9月—1999年9月所作的30例患者骨髓显像及骨显像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收稿日期:1999-11-03;修回日期:2000-02-28基金项目:该课题系攀钢(集团)公司1999年度科研项目(99科医113)作者单位:攀钢总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23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根据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分期。30例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5岁~72岁,中位年龄42.3岁。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所致心包积液患者发病、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今后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CT/MRI或超声确诊有心包积液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 67例患者不论采取何种治疗,疗效不佳,均在1年内全部死亡.从出现积液到死亡短者21 d,长者304 d,大多数在90 d内死亡,中位生存期81 d.结论 恶性肿瘤所致心包积液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维族)皮肤鳞癌(皮肤癌)发病率较高,据统计,1979年占该地区恶性肿瘤8%左右,且85%发生在6O岁以上。1989年发病率已上升到12%,SO%发病年龄在sl岁~6O岁之间。为查明其病因,我们对113例患者作了调查.结合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能力。113例中,男86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3·2:l,年龄最’J‘31岁,最大82岁,平均60岁,6O岁以上占31%(35/113),60岁以下占69%(78/113),31岁~40岁占8.8%(10/113)。其中农民84例、工人26例、干部3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sl例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疼痛中的毒副反应。方法 7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中重度疼痛,采取阿片类药物进行控制,并采用NRS法进行疼痛程度及缓解情况的评估,同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78例患者疼痛NRS评分中位数为3,其中72例(92.3%)患者达到有效缓解。46例(59.0%)患者出现了毒副反应,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消化道症状(便秘和恶心呕吐)。结论阿片类药物能有效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疼痛,其应用过程中主要应该注意消化道症状控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解放军113医院、舟山市人民医院及解放军413医院1960—1986年间病理确诊的128例恶性淋巴瘤(ML)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型标准按1985年成都会议方案。结果 1.ML在舟山地区恶性肿瘤中所占的地据113医院527例恶性肿瘤统计,最常见的为胃癌209例,占39.66%,肠癌50例,占9.46%,ML与乳腺癌均36例,占6.83%,排第3位。 2.年龄自1岁半—81岁,平均41.25岁。各年龄组分布为:10岁以下15例,11—20岁11例,21—30岁24例,31—40岁15例,41—50岁19例,51—60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0例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行HRV分析。其中Ⅰ~Ⅱ期、Ⅲ~Ⅳ期 患者各200例,将两组患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及正常相邻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均根(RMSSD)3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和Lorenz散点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肿瘤不同分期患者的HRV比较显示,Ⅲ、Ⅳ期患者HRV低于Ⅰ、Ⅱ期患者[113例(56.5 %)与31例(1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6,P<0.05)。Ⅰ~Ⅱ期 患者 HRV正常居多,且散点图多呈慧星状;Ⅲ~Ⅳ期 患者 HRV降低者居多,且散点图多呈鱼雷状和短棒状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分期越晚,越易引起HRV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6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顺位及构成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6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基本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疾病顺位及构成。结果 共有4635例患者入组,其中汉族患者861例(18.58%)、维吾尔族患者3718例(80.22%)、其他少数民族患者56例(1.20%)。前十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中的73.25%;汉族患者前十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和肝内胆管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维吾尔族患者前十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皮肤其他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结论 喀什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恶性肿瘤疾病顺位及构成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恶性肿瘤疾病谱特点,有助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肾肿瘤自发性破裂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病,病情较急,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该病多发于肾错构瘤,肾恶性肿瘤也可发生。我科于200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11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13个病灶)为超声造影引导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80例患者(118个病灶)为常规超声引导组。记录超声造影引导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将其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射频消融准确率,与常规超声引导组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组射频消融术后,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诊断,113个病灶中有6个(5.3%)可见动脉相内有局部增强区,门脉及延迟相增强区快速消退呈现低增强,判断仍存在残留。余107个(94.7%)病灶行超声造影始终未见增强,边界清晰,判断肿瘤已经完全灭活。超声造影引导组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和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0%、92.9%和94.7%,常规超声引导组分别为80.5%、76.3%和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判断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效果方面,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穿刺成功率和射频治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魏立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802-2804
目的: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并探讨导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与国内常模比较SAS及SDS评分,并找出其中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患者整体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4.17%,焦虑抑郁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疼痛、担心住院费用、担心医疗费用、担心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等11项。结论:影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情况,为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及为后续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按照ICD-10编码原则分类,分析不同时段、性别、年龄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及顺位。[结果] 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929例,平均年龄(53.78±13.01)岁,男女比例1.38∶1;恶性肿瘤构成前5位为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男性患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患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恶性肿瘤发病年龄集中在40~69岁,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5.80%。[结论] 西藏地区恶性肿瘤疾病构成与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有所不同,应及早完善该地区恶性肿瘤的监测工作,提出针对该地区所特有的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消化道肿瘤仍是西藏地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同时应兼顾西藏地区较其他省市自治区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不同性别、年龄间恶性肿瘤构成有差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瘤疾病分类统计及死因分析是肿瘤防治工作的基础。广西肿瘤医院建院15年来 ,住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18064例。现就其疾病构成、死因顺位、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广西肿瘤医院1985年建院以来 ,医院疾病分类年报及死亡登记资料。1985年~1999年住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18064例 ,死亡1315例 ,死亡率7 28%。2结果2 1疾病构成与治疗效果1806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与治疗效果分析见表1。2 2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1315例住院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 ,男944例 ,…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清VEGF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7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5例术后及22例术后复发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了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检测,并以47例良性肿瘤及61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01),宫颈癌患者术后7 ̄10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2),术后1 ̄2个月恶性肿瘤患者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而术后复发者又显著上升(P>0.05)。结论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37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化疗,其后1周~3周发生重度骨髓抑制,临床上给予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按医嘱积极对症治疗.结果: 37例重度骨髓抑制患者通过加强临床护理措施如期完成治疗,仅1例患者因为骨髓抑制出现感染性发热和出血而死亡.结论: 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及对症治疗, 可以减少重度骨髓抑制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安全、快速地渡过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和防治体会.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证实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经积极治疗,2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对于这些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及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将成为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于2002年4月-2004年5月,采取介入治疗经皮肱动脉穿刺腹腔动脉留置导管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4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125IUdR标记K562作为靶细胞,测定42例正常妇女、22例妇科良性肿瘤及28例妇科恶性肿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自然杀伤(NK)活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妇女及妇科良性肿瘤患者,表明妇癌患者NK活性低下。妇癌患者中,卵巢恶性肿瘤患者NK活性明显低于宫颈癌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文初步将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白细胞干扰素进行处理,结果NK活性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可望该方法能成为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