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性心肌病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永  袁力 《中医杂志》2001,42(3):171-172
1 病历摘要患者吴某,男,66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15年余,加重3月,于1997年2月28日14时住院。患者胸闷、心慌、气短15年余,劳则加重,曾多次诊疗,均诊为“冠心病”,予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代谢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疗效不佳。近3月来,自感诸症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给予硝酸甘油、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倍他洛克等治疗,效果不佳,并伴乏力、健忘、口干欲饮、眠差、多梦易惊等,即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因素很多。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近年对顽固性头痛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选录如下,以供参阅。 1 典型病例 案例1:马某,男,27岁,因左侧偏头痛7年余,加重2周,于2001年2月20日入院。患者近4年头痛经常发作,多次按血管性头痛治疗,疗效不明显。近2周持续发作,呈跳痛、胀痛,伴恶心、心悸、汗出、纳少、眠差。加重时左眼流泪,不得睁开。经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查脑电图及CT正常,TCD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峰值偏高。诊断:偏头痛。采用尼莫地平、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针刺疗法治疗尺、正中神经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臂而眠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回顾1例针刺治疗因枕臂而眠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展、愈后,探讨针灸作用机制.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55岁,于2009年10月24日因右手无力及活动受限10d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该患者因10d前饮酒后枕臂而眠,次日出现右手无力,持物不能,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按脑血管病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诸症状无明显改善并有加重趋势,后转至我院门诊.患者右手呈猿掌状,肌力1级,活动严重受限,无痛,尺侧及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浅感觉障碍,未发现明显肌萎缩.  相似文献   

4.
李振花 《山东中医杂志》2014,(12):1037-1038
<正>男,32岁,患者因右侧后头部疼痛3年,加重3 d于2012年11月4日来诊。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枕部疼痛,痛甚时放射至眼眶,曾于社区门诊行针灸治疗,效可。现症见:右侧枕部疼痛,右肩僵硬,无恶心、呕吐,无头晕、视物不清,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剥脱苔,脉弦。中医诊断:偏头痛;西医诊断:右侧枕大神经痛。治疗方法:选用30号1~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患者仰卧位,针刺右  相似文献   

5.
女,14岁,1997年6月2日初诊。患者既往健康,10年前不慎从3m高处跌下,枕部着地,当即昏迷,经抢救2h后苏醒。此后出现阵发性头晕,每次持续10min左右,每日发作1~3次。8年前经脑地形图检查,诊断为癫痫。服用苯妥英钠、扑米酮、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因患者精神差、嗜睡等停药。此后不断求医,病情无明显改善。近2年来患者病情加重,每日上午头晕持续时间20min,严重时意识丧失。诊见:患者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夜眠多梦,大便干燥,3~4d1次,舌质红,边有瘀点,苔黄,脉弦  [收稿日期]1999-03-29细。西医诊断:癫痫。证属瘀阻脑络、肝风内扰。治宜活血化瘀,通…  相似文献   

6.
李大军  乔蓉 《北京中医》2004,23(2):121-121
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 ,青壮年女性多见 ,一般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该病符合中医郁证范畴 ,多与痰有关。临证中本人采用柴芩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对证治疗 ,临床取得良效。现举 2例介绍如下。例 1.党某 ,女 ,31岁 ,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大 ,近一年来出现胸闷、乏力 ,伴心悸、眠差 ,偶有胸痛 ,口服罗拉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显。 2 0 0 3年 6月 12日首诊 ,症见 :胸闷乏力心悸 ,每于生气或工作繁忙时加重 ,同时自觉忧郁 ,眠差梦多 ,舌质淡苔薄黄 ,脉弦细。证属痰郁气结 ,心神失养。治以理气化痰 ,养心安神。方以柴芩温胆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93岁,2013年7月18日就诊。主诉为口角流涎10年,夜眠及劳累后加重1个月。病情加重后曾到西医院就诊,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给予大量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静脉滴注,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求针灸治疗故来我门诊就诊。接诊时见患者缓慢步入诊室,神清、语明,大量流涎呈线状,胸前衣服湿润,饮食尚可,夜眠差,二便尚可。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调肝法治疗数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高血压病眩晕案 李某,男,68岁,2002年10月9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间断服用西药降压药控制血压.近1月来头晕加重,严重时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伴耳鸣,目涩,口干,面部潮热,眠差多梦.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头痛、头晕,伴颈痛、右上肢痛、右手胀麻1年来诊。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出现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近2个月来自觉症状加重,视物略差,天气变化和劳累程度无明显关系,曾在本市多家医院诊治,脑CT检查正常,颈椎CT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伴轻度椎管狭窄,均按颈椎病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云飞  于俏  吴焕林 《陕西中医》2010,31(11):1542-1543
患者,男,59岁,2009年7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晕厥24年,再发1次。患者在25年前因患鼻咽癌经放疗后治愈。1年后,渐出现晨起平卧时血压升高变为坐位后血压降低(见表1),多次在公共汽车站侯车时,先觉头晕,黑朦,短暂性意识丧失,跌倒在地,颜面头部多次受伤,3~5min后可自行缓解,偶有耳鸣,眠差。舌暗红,舌底脉络迂曲,苔少,脉沉细。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 [例一]朱某,男,30岁。2003年10月12日初诊。病人因小腹部跳动不适3年余来诊,患者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自觉小腹部跳动,时发时止,无其他不适。后渐渐发展为自觉腹部持续性跳动,无神志障碍,与情绪、劳累、受凉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在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按神经官能症治疗,无明显疗效,病人终日痛苦不堪。近半年来,患者除上症外,又出现眠差、乏力、自汗,察其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舌质淡苔白微滑,脉沉细。触其不适处,实为腹主动脉跳动,因其瘦弱,感觉较常人跳动更为明显。药用茯苓30g,桂枝2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水煎服3剂。2月15日复诊,病情明显减轻,守方治疗15天而愈。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中医科1979年1月至198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5例,其中入院时以阴虚阳亢症状为主者18例,阴虚阳亢夹痰浊23例,二者共41例(占74.55%)。根据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举数例如下: 【例一】刘××女52岁患者近6年来常感头晕头痛,耳鸣目花。1年前出现手足发麻,曾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急送某军医院,治疗后神志转清,未留下后遗症。此后即常有手足轻度麻木感。10天前又感头昏痛加剧,伴口干唇麻,心悸,眠差,食纳  相似文献   

13.
重叠综合征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朱某,女,22岁,因双手受凉后苍白紫绀2年,双肘膝痛1年,双上臂胸部皮肤发紧2个月,于2002年8月8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指受凉后指尖发凉、苍白、紫绀,并逐渐加重,最后双手受凉后出现上述改变。1年前吹风扇后出现双肘、双膝怕冷疼痛,曾在当地医院按雷诺氏病及硬皮病治疗,效果差。2个月前外感后出现心悸、乏力,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正常,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可,但随后出现双上肢前臂及前胸皮肤发紧,怕风怕凉,双手皮肤上述改变加重。纳可,眠可,二便调,自发病以来无口腔溃疡,无脱发,无面部红斑。现强的松60mg/日,甲氨蝶呤10mg/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使用温胆汤治疗皮肤病疗效较好,现选验案二则,介绍如下。1面部皮炎存某,女,62岁,门诊号99100319129。因"面颈部红斑瘙痒1周"于2016年1月6日初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红斑,伴有瘙痒,自行口服盐酸曲普利啶胶囊效果不显来诊。诊见:双眼睑、双颧部、颈部红斑,局部皮温高。双上肢可见散在粟粒大小丘疹。吐痰色白,口咽干,大便偏干,眠差。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勾忠平 《河北中医》2001,23(6):439-439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 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迁延 1年余的患者 ,经中医辨证施治而愈 ,现报告如下。陈某 ,女 ,2 8岁 ,干部 ,病案号6 830 1。反复恶寒、发热 1年余 ,加重 6个月。 1年前分娩后因受凉出现恶寒、发热 (体温正常 ) ,伴骨节酸痛 ,汗出。先后经多家医院诊治 ,经头颅CT、疟原虫、甲状腺功能等多项检查无异常。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经中西药治疗 1年余 ,病情无缓解 ,遂到我院诊治。刻诊 :恶寒 ,欲近衣被 ,但厚衣不解 ,后自觉发热(体温正常 ) ,戢然汗出粘衣 ,伴身痛 ,骨节酸痛 ,乏力 ,心悸 ,眠差 ,口干喜饮 ,纳食尚可 ,舌红 ,苔黄腻 …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4年来 ,笔者用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男性 1 8例 ,女性 9例 ;年龄 1 7~ 5 7岁 ,平均 33岁 ;病程 1 0天~ 3个月。治疗方法及效果取吴茱萸末 2 0 g,用香油调 ,外敷于双侧涌泉穴 ,敷料胶布外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治疗后全部患者获效。治愈 2 5例 ,呃逆及伴随症状消失 ,半年不复发 ;显效 2例 ,呃逆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次数减少。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5 6岁。患者 1 0天前患脑栓塞 ,情志不畅而出现呃逆 ,逐渐加重 ,夜不能眠。经用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未见好转。现症呃逆连声 ,…  相似文献   

17.
阴吹验案     
<正> 李某,女,27岁,教师。1997年10月8日初诊。主诉:阴道矢气5年,加重1月。现病史:5年来,患者因婚姻破裂,感情挫折,出现前阴出声,如后阴矢气状,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未愈。并伴有习惯性便秘,大便3、4d一行,夜眠差,饮食欠佳,月经量稀少,色暗淡,每次行经仅1d即净,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诊断:阴吹。证属:肝郁脾虚,拟疏肝健脾,养血通便,方以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  相似文献   

18.
朱某,女,20岁,学生。2011年8月16日,因乏力,腰痠不适2个月,伴食欲减退1周来我院就诊。该患自诉于2个月前因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出现乏力,腰痠等症状,未予重视,近1周出现食欲减退,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现症:乏力,进食后腹胀,纳差,腰痠不适,少腹拘急,睡眠差,大便干,2~3日1行,小便色黄,舌质红绛、  相似文献   

19.
狂躁症案     
<正>患者,男,23岁,学生。就诊日期:2014年5月21日。主诉:烦躁不安、昼夜不寐、语无伦次1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1年前因追一女生遭拒绝而出现抑郁,直言怒骂,不避亲疏,常弃衣而走,眠差甚或彻夜不眠,智力下降至3岁水平,无法继续完成学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48岁,于2017年5月3日就诊。主诉"术后小便失禁6个月余"。病史:患者于2016年10月18日因子宫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小便不通,予以插尿管处理,两周后拔除尿管,患者出现小便失禁,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大笑、咳嗽、打喷嚏或体位变化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安静卧位稍缓解,素日生活需用纸尿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一直口服中药治疗,未见好转。就诊时患者诉小便失禁,全身乏力,时觉腰膝酸软不适,大便质稀,不成形,纳眠差。查体:患者神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