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脊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止痛的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硬脊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实验组)与106例未用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平均止痛时间29.77±10.00小时,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哌口替啶用量及使用人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达26%(P<0.05),对新生儿的影响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硬脊膜外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渗盐水予硬脊硬外腔注射对术后伤口疼痛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已屡见报道。联想到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在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中的成功应用。本文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在阑尾切除术后硬脊硬外腔注射高渗盐水对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内塞药镇痛与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肛内塞药镇痛组和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肛内塞药镇痛组68例肛内塞入双氯酚酸钠栓镇痛,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51例连续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混合液镇痛,观察并记录膀胱痉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停止冲洗时间等。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好,但肛内塞药镇痛组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内塞药镇痛比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好,经济实惠又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 随机选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利多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稀释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 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药量低于常规用药量,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结论 对硬脊膜穿破病人可实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吗啡与芬太尼分别用于硬脊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胸腹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和芬太尼组,术前根据手术部位行相应间隙的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术毕分别行吗啡与芬太尼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芬太尼镇痛效果似更为确切,且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吗啡与芬太尼适用于硬脊膜外腔术后镇痛,两组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腔麻醉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应用硬脊膜外腔麻醉进行手术的280例患者做好临床护理。结果:通过对280例硬脊膜外腔麻醉手术患者的科学护理,无一例切121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是硬脊膜外腔麻醉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意外穿破硬脊膜后 ,都可能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关的头痛。目前有关文献上称为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Post -CpidralPuncturcHcadazhc.简称PEPH)与有麻后头痛一样 ,是常见和麻烦的并发症 ,虽然多在一周左右自愈或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内塞药镇痛与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肛内塞药镇痛组和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肛内塞药镇痛组68例肛内塞入双氯酚酸钠栓镇痛,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51例连续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混合液镇痛,观察并记录膀胱痉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停止冲洗时间等。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好,但肛内塞药镇痛组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内塞药镇痛比连续硬脊膜外腔给药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好,经济实惠又方便。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5月2007年4月,对67例颈椎病病人采用颈硬脊膜外腔置管点滴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将经硬脊膜外腔测压应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中,进行了EDP值和阻滞效果相互关系的观察,以指导临床麻醉,取得了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3年3月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双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13例,恢复到Ⅴ级5例,未恢复3例。结论 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要争取早期诊断,尽早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并发全脊椎麻醉(TSA)在各种文献中皆称为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来势凶猛,如不及时发现并积极而恰当处理,可致严重后果。我院近年遇到1例,经及时救治无任何后遗症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车向明  张文钰 《北京医学》2015,37(5):470-472
目的 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生理盐水对预防及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疗效.方法 硬脊膜穿破者87例,分为两组.硬膜外填充组(A组,n=68)穿破硬脊膜后换另一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持续泵注盐水(6 ml/h),硬膜外持续填充4d,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拔除硬膜外导管,症状严重者可延长至7d拔管.硬膜外未填充组(B组,n=19)术后保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观察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结果 A组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发生率为72.1%,B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PDPH持续时间≥3 d者占16.3%,B组占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持续泵注生理盐水对预防及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连续硬膜外(连硬外)麻醉12000余例,其中穿破硬脊膜36例,而连硬外麻醉时因穿破硬脊膜导致的头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特点是头痛均出现在穿破硬脊膜后24~48 h,疼痛部位多在枕部及额部,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头晕,尤其抬头活动时症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5.
对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100μg辣椒素后,第7天电针镇痛效应较给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腰骶段脊髓后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性(SP-LI)减弱和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M)反应产物减步,而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ENK-LI)增强;脊神经节B型细胞内FRAP反应产物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可影响一级传入C类纤维(特别是SP纤维)以及脊髓后角Ⅰ-Ⅲ层含ENK中间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一级传入C类纤维(包括SP纤维)在针刺信息传入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08例腹腔恶性肿瘤病人经用0.25%布比卡因硬脊膜外腔注射,镇痛>6h占64.35%,>3h占9.21%,2~3h占6.44%,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罗振吉 《广西医学》2009,31(8):1209-1210
穿破硬脊膜是硬膜外腔穿刺常见的意外和并发症,以往用术后大量输液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其所导致的术后头痛。笔者采用自体血硬膜外腔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14例,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外腔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临床上椎管内镇痛最常用的方法。我院麻醉科1999年1月~2003年6月,为自愿要求术后镇痛的150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实施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持续恒速硬膜外镇痛CCE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结核瘤罕见,主要由血行播散所致,既可位于硬脊膜外腔,也可侵犯硬脊膜下和髓内。现就我科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下结核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影响时,目前多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法。此法虽然具有定位准确,可反复多次给药等优点,但由于操作较复杂,且可能损伤脊髓.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近来,我们参照外科手术中硬脊膜外腔麻醉给药的方法,摸索了大鼠硬脊膜外腔置管给药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是脊髓水平给药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