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液体通气     
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液体通气,即以充氧液体灌注入肺脏进行呼吸的方式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气体通气的新技术,在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之下,从灌洗2分质,灌洗装置,方法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进、该方法终于以其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调整肺通气/血流比例,改善肺功能等优越性,在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众多手段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液体通气     
液体通气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陈克正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急症之一,常须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衰竭严重度的不同,国外将机械通气的使用分成四个步骤:持续气道正压(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通气(HFV),目前美国多采用高...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     
呼吸支持广泛应用于儿童呼吸衰竭的抢救,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呼吸支持方法为经气管插管常频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否正确与合理应用,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液体通气     
  相似文献   

5.
6.
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的进步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然而,临床普遍应用的常频和高频机械通气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新生儿呼吸衰竭问题,新的特殊通气技术(如氦氧混合气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是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时称机械通气。 一、呼吸机的治疗作用与对生理的影响 1.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1)改善通气功能,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因:①开放了气道;②便于分泌物引流;③靠外力  相似文献   

8.
液体通气     
刘芳  赵时敏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47-749
随着常频机械通气(CMV)策略的改进,高频通气(HFV)、肺表面活性物质、体外膜肺(ECMO)以及吸入一氧化氮(NO)的应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显著降低,愈来愈多的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存活。然而在努力降低通气压力和需氧浓度情况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依然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愈存活的早产儿慢性肺部疾患  相似文献   

9.
液体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液体通气,即以充氧液体灌注入肺脏进行呼吸的方式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气体通气的新技术,在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之下,从灌洗介质、灌洗装置、方法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进,该方法终于以其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调整肺通气/血流比例,改善肺功能等优越性,在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众多手段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本文综合了近10年来国外有关此方面的一部分报道,对该项技术作一粗略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液体通气及部分液体通气的进展陈朝英宋国维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是将液体通气(liquidventilation,LV)与传统机械通气联合使用以完成肺脏“通气”的方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抢救危重患儿,尤其...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机械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薛辛东,张家骧机械通气是呼衰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于新生儿急救始于60年代,使危重患儿和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在我国许多NICU中的广泛使用,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下降。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容量限制通气即低潮气量(TV)肺保护策略[TV≤6ml/kg,吸气平台压≤30cmH2O(1cm H2O=0.098mmHg)]与更高的TV(12ml/kg)策略比较,能降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死率。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证明,使用TV限制肺泡过度扩张的通气策略也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然而实际上许多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保护策略[吸入氧浓度(FiO2)≤0.60,吸气平台压≤30cmH2O]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气体交换目标,病死率仍然较高。随着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和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成功应用,已激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浓厚的兴趣。现将HFOV气体交换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液体通气的研究已有80年历史。目前潘氟龙为最常用的通气介质。尽管完全性液体通气最早用于动物实验,但操作复杂,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大。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氧合、肺力学指标,减轻病理损伤。相关动物实验较多,临床已试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膈疝等疾病。部分液体通气多选择定容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6.
液体通气疗法研究进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10010)周晓光(综述)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小儿科何乃强(审校)近20年来,新生儿医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诸如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高频通气、一氧化...  相似文献   

17.
患儿触发通气(patient-triggered ventilation,PTV)是90年代出现的适用于新生儿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型,可能做患儿呼吸与呼吸机完全同步,既提高了通气效率,又减少了并发症,其中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中也能成功的应用,是自主呼吸与呼吸机通气有效匹配的临床新方法,该文就PTV的触发信号检测系统,最佳的PTV通气方式和PTV的撤机技术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触发同步通气与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急救医学》2001,8(2):76-78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的撤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呼吸机应用成败的关键。对患儿呼吸生理和病理的深刻认识、对撤机最佳时机的选择、对各种撤机技术的了解及对撤机后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的把握,是减少撤机失败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辛东  富建华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759-761,770
随着NICU的普遍建立和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日益提高,常频机械通气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新生儿急救医师应熟练、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有关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的肺力学知识、主要参数调节原则、常用通气模式及其临床应用常规,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