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药物组成白头翁6~10克香附4~8克砂仁1~2克茯苓5~8克苍术炭5~8克山查炭6~12克焦神曲3~12克炙甘草1~4克煎浓汁为200毫升,于一天内少量多次服完。加减法兼有外感,加藿香5克;吐呕加半夏4克、苏梗5克;湿热交阻,便脓不爽加葛根6克、秦皮6克、黄芩5克;脾虚失运,水泻未消化物加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0~83年共收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4例,均经乙状结肠镜检确诊,大便培养阴性,排除了其他疾病的腹泻病例。证属湿热者,轻证以葛根芩连汤(葛根15克、黄芩12克、黄连6克、黄柏9克、广木香9克、甘草6克)加减;重证选白头翁汤(白头翁12克、黄柏9克、黄芩12克、黄连9克、秦皮12克)加减。脾虚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自拟治泻要方治疗慢性泄泻 6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 :秦皮 2 0 g,防风 1 0 g,陈皮 6g,炒白术 1 0 g,党参 1 0 g,土茯苓 2 0 g,白芍 1 0 g,葛根1 0 g,当归 1 0 g,生薏苡仁 2 0 g,山药 2 0 g,厚朴 2 0 g,白蔻 1 0 g,粟壳 1 5 g,柴胡 1 0 g,枳壳 1 0 g,炙甘草6g。随症加减 :如属寒湿困脾 ,加藿香、车前子、苍术 ;如属湿热下注 ,加黄芩、黄连、滑石、车前子等 ;如属食积滞中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枳实、砂仁、槟榔等 ;如属肝脾失调 ,加入乌药、木瓜、黄连、吴芋等 ;如属脾肾阳虚 ,晨泄明显者 ,加入四神丸以加强温…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党参、山楂,神曲各6~10克,白术、茯苓、猪苓、谷芽各3~6克,陈皮、厚朴、车前子各3克。伴有腹痛者加木香5克;发热加黄连3克;呕吐加藿香3克,生姜2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其中服2剂症状消失者18例;3~4剂23例;5剂以上者5例。治愈后随访1年,其中8例复发,仍投原方而痊愈。病案举例:樊某,男,8个月,1987年12月4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10多天前开始腹泻,泻下之物如蛋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自拟“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以轻型或较重型为主),经数百例临床验证,疗效颇佳,兹介绍于后,敬请同道指正。【药物组成】党参6~8克,茯苓、泽泻各6~9克,白术(土炒)5~7克,车前子(包煎)7~9克,楂曲各4~6克,桂枝3克,乌梅10克,甘草2克。  相似文献   

6.
玉屏风散加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黄芪30g.白术、苡仁、银花各20g,防风、茯苓、白花蛇舌草各15g,全当归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如有腹胀加木香,炒枳壳各12g;脓血便加白头翁、秦皮各12g。口苦、苔黄白腻加黄连8g,马齿苋20g,五味子9g。稀水样便加石榴皮10g。15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头翁汤及组方药物对小鼠二甲苯耳廊肿胀的抗炎作用,比较几种抗炎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炎症模型,主要为二甲苯造模进行药效学观察。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成7组,分别灌胃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水提物,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各组于末次给药前测量小鼠右耳厚度,给药后0.5 h在小鼠右耳涂20μL致炎,分别在涂后0.5、1、2、3、4 h测量小鼠右耳厚度,计算肿胀值差异进行组间比较。取小鼠60只,分为白头翁汤组、黄连组、黄柏组、秦皮组、白头翁组、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复制腹泻模型。观察6 h内小鼠的腹泻情况。结果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分别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在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炎性反应中,其抗炎时间从长到短分布顺序为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头翁汤组稀便率及平均腹泻次数均低于各拆方组。结论白头翁汤在抗炎方面作用佳,且以黄连、黄柏为主要抗炎物质发挥较好抗炎效果。白头翁汤抗腹泻能力优于各拆方组。  相似文献   

8.
一、方药组成:土炒白术3~6克,车前子3~6克(包煎),白头翁3~6克。若泻较重,可加黄连3~6克,肉豆蔻3~6克。腹泻日久,伴心神不安者,加茯苓3~6克;泄泻较甚,久而不止者,加诃子3~6克或罂粟壳1~3克。二、病案举例:高××,女,1岁。因泄泻月余于1984年5月13日就诊。患病后曾到某医院儿科治疗,效果不显,并逐渐加重。泻  相似文献   

9.
【方药组成】防风、白芍、党参、苍术、车前子各12克,白术、焦山楂各15克,茯苓10克,柴胡9克,黄连、甘草各6克。【加减法】气虚甚者加黄芪15~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克。脾肾阳虚者加吴茱  相似文献   

10.
方药:①苍术5克,砂仁3克,神曲、麦芽、内金(碾细兑服)各5克。③车前子10克(青盐炒),白茯苓(炒)、淮山(炒)各10克,炙甘草3克,共碾细末。服法及适应症: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腹泻证。有温中散寒,行气调中,消食化湿之功。3月以下的婴儿每次服0.5克,4~6月每次1.5克,7月~1岁每次2.5克,1岁以上每次4克,每日3~4次。案例:刘××,4月,84年12月14日诊。半月前其母将泡菜叶喂食,当晚即水泻三次,次日加剧,多至10余次/日,黄绿色水样便,稍带粘液,经某医院诊断为“肠炎”、痢疾,治疗无效。症见泻下酸臭,量少次多,哺乳  相似文献   

11.
笔者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采用建瓯县民间验方五谷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随证加减,疗效尚佳,介绍如下。基本方:钩藤10克,蝉蜕3克,炒山楂、炒谷芽(或麦芽)、神曲各6克。加减法:兼感寒邪加藿香、苏梗;脾胃虚寒加炮姜、煨肉蔻;湿浊内阻加扁豆花、泽泻、车前子;脾胃气滞加木香、厚朴;食积化热配葛根、黄  相似文献   

12.
方药:柴胡、香附、党参各12克,砂仁10克,柿蒂、粟壳、干姜各9克,木香6克,苹果、神曲各15克。(不同症状,略有加减) 用法:轻者服5~10剂,每日1剂或2日1剂,水煎分次温服,药后痛止。重者服15~25剂。也可将药共研为末,瓶贮备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38例,女43例;年龄平均为8.3月;病程平均为4天。全部病例均有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治疗方法泽苓保赤饮组成:泽泻猪苓各14克诃子5克生姜6克大枣3枚砂仁3~5克白术6~10克山药6~10克扁豆8~10克苍术3~6克发烧时加连翘、薄荷;便绿时加六一散;腹胀时加川朴、腹皮;食欲不佳时加神曲、麦芽。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苍术、泽泻、猪苓、白术、车前子、白芍各10克,厚朴9克,陈皮6克,茯苓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寒湿型加藿香10克,荆芥10克。防风6克;湿热型加黄连、黄芩各9克,葛根15克;暑湿型加香薷、扁豆花各10克,六一散10克。伴呕吐者加竹茹6克,半夏10克;夹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各10克。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为痊愈,共105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为显效,共6例;临床症状与体症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为好转,共4例;治疗前后症状与休征无变化为无效,共10例。病案举例:韦某,女,53岁,工人,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15.
方药组成:苍术、炒芥穗、泽泻、炒菜菔子各3克,山楂炭、车前子、生麦芽、六曲各10克,川黄连1.5克。水煎,每日分5~  相似文献   

16.
吾师孙如森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治疗婴幼儿腹泻,自拟二芽汤,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床,对此略有体会,近年来运动此方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年龄6个月~3岁;男34例,女16例;病程2~17天;大便一般为稀水便,或有乳块,呈蛋花汤样。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炒麦芽6g、炒谷芽6g、茯苓6g、炒白术3g、陈皮3g、车前子6g(包)。兼有呕吐加制半夏3g、砂仁2g;夹有表症者,发热无汗,加苏叶、防风各3g。根据患儿大小,将上方加水适量煎服,每日3~5次,甚者可随时服用。若脱水明显者可配合补充液体。治疗效果60例中,服1剂腹泻停止…  相似文献   

17.
药物组成;防风3克,钩藤3克,蝉蜕3克,陈皮5克,炒麦芽9克,焦山楂9克,炒神曲10克,连翘6克。功用:祛风,止痛,镇静,止痉,消食,止泻。验案举例:施童,男,7岁,本院家属。患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脉濡,苔白,经治  相似文献   

18.
药物黄荆子10克车前子10克吴茱萸5克石榴皮7克炒荜菝7克。用法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分成10包,每天2次,每次1包,莲子粥送服。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便溏,量多色灰白,面黄肌瘦,精神软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运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湿热痢42例,疗效颇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10岁者8例;11~15岁者6例;16~30岁者18例;31~65岁者12例。粪检均见红、白细胞和脓细胞。主要症状有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挟脓血粘液。基本方白头翁、白芍各12克,黄柏、黄连,秦皮、地榆各9克,甘草、木香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若兼表证者,酌加粉葛、银花以清透;里急后重甚者,加大黄以清热通便;脓血较多者,加当归、丹皮、旱莲草等以活血止血;食积腹胀者,加炒三仙以导滞;小便短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     
《广西中医药》2010,(5):61-61
方药:葛根、马齿苋各20g,山楂、辣蓼各6g,黄连、甘草各5g,山药15g,罂粟壳4g。 加减:发热加羚羊角3g、柴胡10g;呕吐加竹茹10g;大便清稀,脾肾阳虚加制附子5g;口渴加麦冬、天花粉各10g;食欲不振加谷芽、麦芽各1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