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总结输尿管癌的诊治情况,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输尿管癌患者均为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T1期20例、T2期10例;行输尿管切除端吻合术18例,膀胱袖口状与输尿管末端切除再植膀胱术12例。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1年,28例随访6个月5年,均未出现肾盂肿瘤及同侧输尿管癌复发;4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均未复发。结论输尿管癌早期一般可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结合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早期行保肾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9岁。因无痛性全呈肉眼血尿1周,于2008年8月17日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发现膀胱右侧壁有实性占位。腹部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2.1cm×1.7 cm菜花样肿物,平扫CT值约35 HU,强化后CT值为145HU。膀胱镜检查于膀胱右侧壁见菜花样肿物,蒂宽,表面有血凝块;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涌尿正常。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癌细胞呈巢团状弥漫生长,大小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术后输尿管、睾丸及肺转移一例许龙根张志根患者79岁。因无痛性血尿3个月,于1981年11月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双肾、输尿管未见充盈缺损,膀胱充盈密度不均,膀胱镜检提示膀胱肿瘤(2.5cm×1.8cm),行膀胱部分切除。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子宫切除术后双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原发性双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表现为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伴右下腹及右腰部疼痛不适.CT示右输尿管走行区至右输尿管口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右后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输尿管镜检查示距左输尿管口约2 cm处可见数个小乳头状肿物突入输尿管腔内.行右肾全切、右输尿管全切、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左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双侧输尿管癌;膀胱肿物低—高恶性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患者输尿管癌术后1年4个月、2年再发膀胱癌.结论 双侧输尿管癌临床罕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确诊依靠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肾单位,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及膀胱灌注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利用腰部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术行输尿管剥脱,术共完成改良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12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7.2岁,男性5例,女性7例;肾盂肿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上段肿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患侧腰部不适.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有肾盂、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或充盈缺损,直径0.8~2.9 cm,平均约1.8 cm,未见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征象,其中3例输尿管上段肿瘤行输尿管镜检查并活检,均提示移行细胞癌Ⅰ级改变,膀胱镜检未发现下尿路占位性病变.8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4例阴性.术前检查总肾功能及对侧分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盂移 行细胞癌Ⅱ~Ⅲ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Ⅱ级.  相似文献   

6.
李永刚  张青松 《山东医药》2003,43(18):63-64
例 1:男 ,31岁。左腰部胀痛 1年 ,无低热及盗汗 ,在外院依据 B超、IVP诊断为左输尿管下端狭窄并左肾积水 ,行左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腰痛消失 ,但出现尿频、尿痛 ,多次求医均诊为尿路感染 ,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尿常规检查示 WBC(++)、RBC(+)、蛋白 (++) ,2 4小时尿结核杆菌阳性。 IVP检查示左肾不显影 ;MRI示左肾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稍长 T1 、稍长 T2 混杂信号灶 ,边缘欠规整。临床诊断为肾结核。例 2 :男 ,6 2岁。因尿频、尿痛半年 ,肉眼血尿 4天入院。尿常规检查示 WBC(+)、RBC(++)、蛋白 (++) ,2 4小时尿结…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刚  徐军  范医东 《山东医药》2008,48(30):40-41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占96.8%,同侧肾积水占74.2%,伴尿路感染症状占38.7%。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等检查确诊29例。均采用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12例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随访6~60个月,24例存活。认为B超I、VU、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基本且有效的检查方法。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盂癌是较为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预后差,约50%的患者于术后5年内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1].肾盂癌的外科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文献报告肾盂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如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将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2].2011年3 ~12月,我们共收治2例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盂肿瘤患者,均采用保留肾脏的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配合肾盂及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于2010-11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显示膀胱前壁有1.2 cm×1.6 cm×1.5 cm肿物突入膀胱。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底部见一约1.5 cm×1.5 cm×1.0 cm肿物,乳头状。完善检查后,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6岁,日本埼玉县人,1989年1月因尿频、尿急按膀胱炎诊治无效并出现血尿而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左输尿管下端轻度阻塞,疑诊左输尿管结石,住院作进一步诊治。入院后再次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见左肾轻度积水,膀胱左侧有一缺损阴影;进一步作膀胱镜活检,确认有转移性腺癌。同年3月作手术探查,切除局部肿瘤,并留置导管引流,术后出现腹绞痛,经胃肠道检查发现直肠癌。一月后因留置导管阻塞而换管时,从导管中取出一条21.2cm的线虫,经小林昭夫教授鉴定,确认为蛔虫。由此,作者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输尿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术前确诊较为困难。自 1 988年以来 ,我们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 3 8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3 8~ 76岁。右侧 2 1例 ,左侧 1 7例 ;上段 8例 ,中段 9例 ,下段 2 1例 ;并发膀胱肿瘤 5例。2 8例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1 0例镜下血尿 ,2例伴肾绞痛 ,4例伴肾区胀痛 ,1 0例触及肿大包块 ,2例有下肢水肿。本组 3 8例中 3 0例行静脉尿路造影 ,其中 1 7例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显影不清 ,2例出现充盈缺损 ,5例显示输尿管狭窄。3 8例行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12.
1984~1995年,我们对52例膀胱肿瘤患者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行噻替哌腔内灌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9例。年龄17~76岁。其中移行细胞癌42例,腺癌1例,乳头状瘤9例。单发39例,多发13例。初发46例,复方6例。浸润性8例,非浸润性44例。治疗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耻骨上切口。切开膀胱后,在肿瘤基底部注射噻替哌20~80ml,在自然张力下于肿瘤周围2cm处作全层环形切除。本组行单纯膀胱部分切除47例,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5例。肿瘤切除后即刻用噻替哌浸泡切口10分钟。术后2周将噻替哌70mg加入生理…  相似文献   

13.
徐彦 《山东医药》2002,42(6):4-4
患者男 ,5 2岁 ,因全程肉眼血尿 1个月 ,无腰腹痛、发热 ,于 2 0 0 1年 8月 7日就诊。体检 :右季肋部触及一约 10 cm×9cm肿块 ,表面不平 ,上界不能触及 ,肾区无叩痛。彩超示右肾区有 - 2 1cm× 14 cm液性暗区 ,同侧输尿管明显扩张 (直径约3.0 cm) ,膀胱右输尿管入口处见 5 .2  相似文献   

14.
赵书润 《山东医药》2001,41(10):40-40
198 3年 1月~ 1 999年 1 2月 ,我院共收治肾盂输尿管癌 2 4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8例 ,女 6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54.2岁。其中肾盂癌 1 6例 ,输尿管癌 4例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及膀胱癌 4例。左侧 1 5例 ,右侧 9例。临床表现为血尿 2 4例 (肉眼血尿 1 9例 ) ,腰痛 1 3例 (钝痛 7例 ,绞痛 6例 ) ,肿块 5例 ,发热 2例 ,恶病质 2例 ,合并肠梗阻 1例 ,肾结石 1例。行IVU检查 2 0例 (另 4例因对造影剂过敏而放弃此检查 ) ,显示肾盂、肾盏充盈缺损 1 7例 ,肾盂积水 4例 ,…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 患者,男,汉族,75岁.于1993年6月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当时无自觉症状,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功能良好,右侧肾盂、肾盏无明显受压及侵犯,胸片无异常,CT检查提示右肾癌,遂于当年7月在全麻下行右肾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大小为 4 cm×4 cm×2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输尿管切缘未见癌,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予中药贞芪扶正冲剂治疗2月.  相似文献   

16.
王国录  刘智明 《山东医药》2009,49(10):76-76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本病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46岁。抬重物时突发右腰腹疼痛1h,伴恶心,有肉眼血尿。查体:右肾区隆起,可触及痛性包块;右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腹腔穿刺阴性。B超检查提示右肾破裂,右肾周围血肿,左肾正常。CT检查提示右肾错构瘤,右肾周围血肿。入院后患者出现休克症状,血尿持续存在。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右肾周围大量血凝块,清除血肿后发现肿瘤位于右肾中极,约16.0cm×12.0cm×8.0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经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36例。在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然后下腹部做5~8cm切口,行下段输尿管及部分膀胱袖状切除,取出肾标本。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60±58.5)min,术中出血量为(260±6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6岁,因尿频、尿急伴间歇性血尿3个月在外院行B超及尿路X线平片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结石,约1.2 cm×0.8 cm,经膀胱镜取石时未找到结石,于2005年5月转入我院,入院后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右侧为重复肾、双输尿管,重复肾下肾之肾盂肾盏向外下移位,肾盏数较正常少,其最上缘与肾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我院收治肾移植术后肾肿瘤 2例。现报告如下。例 1:女 ,39岁 ,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尿毒症而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 13个月、血尿 2周 ,于 1999年 6月 2 8日入院。尿呈深红色 ,有多量不规则血块 ,排尿血块梗阻时有尿痛症状 ,曾按泌尿系感染治疗 5天无效。入院后查血肌酐90 umol/ L。 B超示移植肾无异常 ,左肾萎缩 (4 cm× 3cm×2 cm) ,右肾 6 cm× 5 cm× 3cm ,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 ,有不规则高回声区 ,疑为血凝块 ,不能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口喷血 ;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 ,右肾下盏轻度受压变…  相似文献   

20.
李矿  刘光涛  赵勇  程继义 《山东医药》2002,42(11):28-29
输尿管囊肿临床少见。1 991~ 2 0 0 1年 ,我们共收治输尿管囊肿患者 32例 ,现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4例 ,女 1 8例 ;年龄 1 4~ 67岁 ,平均 43岁。囊肿位于左侧输尿管 1 3例、右侧 1 5例、双侧 4例。单纯输尿管囊肿 2 3例 ,并发结石 9例、肾功能不全 2例 ,合并患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者 3例。主要表现为腰部胀痛或隐痛 ,偶有肾绞痛发作 ;均有镜下或肉眼血尿 ,严重者伴有血凝块 ;有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 ,改变体位或用力排尿后尿线复现。32例均行 IVU、B超及膀胱镜检查 ,其中 IVU有典型蛇头样表现 2 2例 ,B超发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